分享

人要立得正,事要做得成?毛主席说:先当小学生!

 冬不拉拉 2023-04-12 发布于安徽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时期“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因其人奇、事奇,人送雅号“毛奇”。

但这个奇不是“神奇卓异”的“奇”,而是对社会规律深刻理解并实践的“常”。在毛泽东的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每一次转折和进步,无不是收起大道理,先当小学生。历史人物、老师同学、普通群众,国内的救亡理论、外国的马列主义,都是他的老师。他始终保持着小学生的态度,学到了老师们的全套精髓,自然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说:“在赤军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毛泽东则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诸葛亮。“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当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办好具体事情的经验是什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土办法?等等。这类地方性、细节性性的知识存在于群众经验之中,体现于他们的日常言谈和行为方式,若不认真学习,再好的“大道理”也难以落地。当好群众的学生之后,再把群众的经验归纳梳理,加以改进,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争取做群众的先生。

毛泽东是近代中国调查研究第一人,他以作小学生的态度到群众中间,掌握了中国社会最真实的情况。1941年3月,毛泽东第二次为《农村调查》序言,强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怎样向社会作调查呢?毛泽东提出两个方法,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二是“开调查会”。这“眼睛向下”就是向着基层、向着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他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个“神”的前提就是甘当小学生。内战期间,游击战最让国军头疼,抗日战争期间,游击战也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但这个神出鬼没的战术的基本思想却源于一群“山大王”,他只是把这些经验提炼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1927年,在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山上的土匪力量比红军小得多,却能够盘踞那么多年,我们为何不能在井冈山上站稳脚跟呢?在向占山的首领王佐的学习过程中,毛泽东听说了王佐的师傅朱聋子一句“名言”: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钻,钻不赢就化。这个“打圈”指的是,官军上山时,就往密林中一钻,沿着山绕几个圈圈,把官军甩掉。

甘当小学生的毛泽东学到了这个本领,但他并没有满足,他还善当学生,对老师们的经验进行消化吸收,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创造新的东西出来。他把在当地对敌斗争的的经验升华为“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意思是对于敌人追捕,不能只是消极躲避,而要麻痹、消耗敌人,积极创造条件,在敌人疲惫、松懈的时候伺机消灭他们。

毛主席的经验告诉我们,把小学生当好了,就人也立正了,事也做成了。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