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国内一件鲜为人知的考古事故

 激扬文字 2023-04-12 发布于四川

不少人都知道1956年的明定陵考古出现重大事故,大量出土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存而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重大损失。实际上,在国内考古工作中,大大小小的考古事故为数不少,笔者就谈谈其中一件比较不为人知的事故:

稍微对考古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1972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两座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图片

银雀山汉墓发掘现场图

图片

银雀山汉墓原址

其中一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分长、短两种简,长简居多,每枚长27.6厘米、宽0.50.9厘米、厚0.10.2厘米,有少量短简,长18厘米,宽、厚与长简大致相同。1号墓出土竹简内容包括:《孙子兵法》13篇和佚文5篇,《孙膑兵法》16篇,《尉缭子》5篇,《晏子》16章,《六韬》14组,《守法》《守令》等13篇,论政、论兵文章50篇,另有阴阳、时令、占侯、相狗、作酱等杂书,其中一部分是现在还有传本的古书,而大部分为佚书。其中《孙子兵法》已整理出105枚,共一千余字,已发现的篇名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三篇相同;初次发现的《孙膑兵法》已整理出232枚,共六千余字;

二号墓出土的是公元前143年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竹简32枚,每枚长69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竹简上的文字以毛笔蘸墨书写,除个别文字漫漶难辨外,大部分很清晰,字迹有的端正,有的潦草,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所记晦朔干支,订正了自宋代《通鉴目录》以来有关诸书的错误。

这些竹简的出土,特别是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在同一墓地出土,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解决了孙子和孙膑二人关系的历史之谜,证明历史上确实有孙武和孙膑两个人,并且各有兵书传世。在我国的文物考古工作中,集中出土多种先秦古籍和古佚书是十分罕见的,这批古籍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考古发掘也出现了重大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批埋藏了2000多年的竹简在脱离了封闭的墓葬环境后非常脆弱,当时简牍里的纤维素已经所剩无几,像是煮烂的面条或者是糟朽的稻草,经不住大的扰动。如何保护它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现在经常使用的脱水技术尚未成熟,竹简最初送到山东省博物馆时,曾经留下了一盆竹简做脱水试验,遗憾的是试验失败,竹简全部损坏,所以后来整理出来的竹简文字内容出现不少残缺,实在是极大的遗憾。其实当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到试验失败的后果而中止尝试,或者找些没有字的竹简来做试验的话,这个损失就能完全避免了。虽然这部分毁掉的竹简只占出土竹简的极少部分,但对于这种极其珍贵的有字竹简而言,这种不当的尝试所造成的的历史文化损失仍是无法估量的。

后来为了应付这种复杂情况,最后采用了蒸馏水,就是将竹简用玻璃片在下边托住,然后借着水的润滑作用,把它固定在玻璃条上,再装到玻璃管里,然后将玻璃管里灌上蒸馏水,再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蜡密封,从而隔绝空气,同时保持水分,这才暂时解决了保护的问题。(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