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乐之论:诗言志,歌永言

 宝妞 2023-04-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诗、礼、乐自古三位一体,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在中国古人看来,音乐、诗歌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风气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重视诗乐之教。

      千百年来,诗乐之声历朝不衰,正是中华民族礼乐精神根深叶茂、传承不息的生动写照。在彰显文化自信、构建美丽中国的今天,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乐之教,有助于提高全民美育教育、建设文化强国。

      2023,“风雅弦歌”将为您系列推出——中国古代诗乐之论,从文字与声音两个层面,走近古代诗乐之论,传播中华古典雅韵。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尚书》中有关诗乐关系和价值的选段,出自《尧典》。

图片

01

《尚书·尧典》节选

     帝曰:“夔【1】,命汝典乐【2】,教胄子【3】。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4】,声依永,律和声【5】。八音克谐【6】,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7】,百兽率舞【8】。”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2004年版)

【1】夔(kuí):古人名,尧、舜时的乐官。

【2】典乐:主管音乐的官。

【3】胄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

【4】永:同“咏”。

【5】律:指标准音

【6】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依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来区分,共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泛指一切音乐演奏。

【7】拊(fǔ):敲击。

【8】石:磬,古乐器。百兽率舞:古代人们装扮成百兽舞蹈。

图片

02

题解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内容。汉代开始被奉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后出现了今文、古文不同的本子,引起了学术史上长期的今古文之争。现通行的版本主要有明汲古阁刻本、清武英殿刻本和清阮元刊刻本等。《尚书》中有关《诗》乐的内容主要见于《尧典》,这里尧帝让夔担任乐官教导年轻子弟。他的话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对年轻人经过教育后所应具备品格品行的要求,即“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第二层讲诗、歌、声、律之间的关系,即“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说明诗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层是对演奏效果的要求,即“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可以明显感知到早期诗与乐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乐、舞三位一体,共同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品行。

图片

《尚书注疏》 南宋建安巾箱八行本

图片

03

译文

     帝尧说:“夔,我任命你担任主管乐政之官,教导国子学中天子、诸侯的嫡长子。要把他们教育得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又能严肃,刚直而不苛虐,宽大简略而不傲慢。运用诗教涵养他们高尚志节情操,运用歌咏以宣畅诗中所言所寄以使之感善。而歌咏则需要宫商角徵羽五声以成歌,亦即五声依歌咏的需要而运用之。而五声的音高要用六律律管来确定,即由律成调以和声。做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之音和谐地演奏,不扰乱诸音旋律。这种和谐的旋律,用之于神则神和,用之于人则人和了。”夔说:“好啊!我拊击石磬,奏起乐来,人们扮成各种野兽伴着音乐起舞。”

图片

《诗乐图》(局部)南宋·佚名 上海博物馆

图片

相关链接:

  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诗经》成语 | 如何形容因思念而忧愁不已的样子?

  春分丨歌吟《长相思》,遇见最美三月


图片

公众号ID:ifengyaxiange

策划、顾问:冬颖老师

监制:郎松雪

主编:王樱瑾

执行主编:王宇轩

微推制作:张腾达

还原古人歌诗乐调 传播古典诗词之美

主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