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最初功能是什么?

 舞酒绿林 2023-05-04 发布于广西

中华传统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诗歌的出现比文字还早,也就是说先有口头诗歌,后有文字创作的诗歌。那么,诗歌的最初功能是什么呢?

  



现代诗歌,不论是传统古体还是现代自由诗,它的文化功能强劲,社会功能弱化了。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言志、喻理、抒情、歌颂、讽刺、赠别、唱和、娱乐等等,“诗言志”放在第一位。

《论语·阳货》孔子论诗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孔子劝说他的弟子们要好好地读《诗经》。通过读《诗经》可以抒发情感,振奋精神;可以观察社会,吸取教训;可以聚集吟唱,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发泄怨恨。用在身边可以知道如何服侍父母;为国效力还可以懂得侍奉君主。读《诗经》能够知道更多的鸟兽草木的名字。这其中就有诗的社会功能。有学者认为,这是孔子说的“诗言志”。

“诗言志”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舜帝对他的乐官夔(kuí)说的话。这里的“诗”不是《诗经》的诗,而是最早的口语诗,类似于民歌。那么,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什么?或者说舜帝的“诗言志”是什么意思?现代学者的理解大约有以下三种:

理解一、“诗言志”反映了早期人们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志”指思想、志向、抱负等,此句要求诗歌表现人的意志,强调诗歌作为政治伦理工具的性质。翻译就是: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

理解二、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永言:歌是通过对诗的吟唱,来延长诗中所包含的人的思想、抱负、志向,以突出诗的语言意义。声依永:声音的高低(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与永言相配合。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音律要谐和五声。

理解三、上古时期诗的表现形式并非仅仅在于语言文字 ,而是诗、乐、舞三者的紧密结合。故而《舜典》中“诗言志”的“志”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等活动有关。其歌词往往就是巫术行使时的咒语或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祷辞。

以上的理解都对诗的最初功能存在误区。那么,诗的最初功能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的字义。《说文》:“诗,志也。”舜帝说的“诗言志”的“志”不是本义——志气,而是指历史,如县志、府志、三国志等史志的意思。在没有文字之前,传承历史只能口口相传,而口口相传最好的方式是诗歌。

中国汉字的源头现在能追溯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距舜帝时代中间还隔了夏朝,两者相距起码有千年以上。所以,舜帝时代应该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也是非常简单的符号,不能记录和表述历史。

《尚书》是春秋战国时代写的,最早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的《虞书》《夏书》应该是根据史官心记吟唱,在春秋战国时代记成当时的文言格式。

所以,《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舜帝对他的乐官夔(kuí)教导的话

诗是叙述和传承历史的,而这种传承方式是通过歌唱形式进行咏诵叙述。所以,歌声要依照咏诵的需要配制韵律。

这一段的原文是:“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可见,前面部分是说诗歌音乐的重要性,它是为了教育后代如何做人的;后面是对诗歌音乐制作的要求,要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有好听的诗歌音乐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歌颂先贤,社会和谐。所以,舜帝说的“诗言志”不是现代学者理解的“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的意思。

  



舜帝说的“诗言志”应是“诗言史”,历史的“史”!诗的最初功能。

随着文字的出现,记录历史逐步由散文取代。“诗言志”不再是“诗言史”,志的含义逐渐扩大。志,多表示为志向、志愿、志气、抱负、情怀等。从《诗经》可以看出,诗的内容已经丰富多彩,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抒情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流行于宋。诗歌的文化功能不断加强,但作为记录历史的社会功能已被淡化。

“诗言史”作为诗歌的最早功能是有历史根据的:

一、汉语史诗在尧帝时期以前就应该存在了,史诗唱诵基本为四言体格式。商、周时期已出现简牍记录。《尚书》文字有唱诵的味道。

二、《诗经》内容分为风、 雅、颂三大部分,其中就有史的影子。特别是“颂”,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以后的许多诗作,同样具有歌颂历史的色彩。

三、我国少数民族至今还有口传的英雄史诗,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新疆柯尔克孜人的《玛纳斯》。现在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民间艺人能传唱本民族史诗的仍然还有,国家正在进行抢救性地保护。

四、现代汉语还有“史诗”一词。史诗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风俗、祭祀活动或远古传说。

五、用诗来传承历史是因为诗形式简单,句式整齐,语句精练,前后押韵,声调流畅,有利于配乐,更利于口头传唱,以达到记忆、传播、继承历史的目的。

六、相传苍颉是黄帝史官。说明中华文化传统从五帝开始就十分重视历史的传承。所以,古代史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

  

传统诗词的复兴离不开它的功能、立意和韵律。“诗言志”的功能已经很久远了,可别忘了它的最初功能——“诗言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