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教学中的理解和视野融合问题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4-13 发布于浙江

教育和教学中都需要理解--教师、学生、学习资源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应当包含有三个层次:

一是认识层面上的理解,即对同一知识,同一事件能够达成共识。

二是情感层面上的理解,也就是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情感共鸣,实现情感引领。

三是行为层面上的理解,也就是能够对相互的行为形成认同,并进一步达到行为上的相互配合。

教学中如何促进、实现理解,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关键因素,值得思考,需要研究。

在教学中,由于知识、生活经验的差距,教师和学生在处理同一学习内容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要达成“共识”,必须要形成“视野融合”。唯有达成视野融合,教学和学习中的知识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视野融合,达成真正的理解呢?

首先,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要做到典型,要尽可能地切近学生本真的生活或学生可理解的生活实际。

其次,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找到学习的新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结合点,从而使原来的视野能够不断地扩展开来,实现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的视野的融合。

需要创设拟真的生活情景,师生处于同一生活场景之中,有利于形成对学习资源的“共识”,达成“视野融合”。

可能的话,可以进行一些课堂上的模拟,用模拟生活、模拟实践的方式,增进师生生活经历的“交集”,让师生找到视野融合的切入点。

在教学中,专家们有这样的观点: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学;

没有视野的融合也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对话。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基于视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互动对话,达成思想理解,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