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最大的3个忌讳,一旦沾染就是衰落的开始(千万牢记)

 小尘记事本 2023-04-13 发布于广西

在课堂上,海蓝老师曾问过很多人:“对你来说,这一生最想要的是什么?”
大家的回答都出奇一致,“最想要的是一个幸福的家。”
那么,在大家心目中,幸福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是这么说的:
——“不吵架,和和睦睦,家里人在一起总是乐呵呵的。”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饭,互相说一下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互相鼓劲,没有批评。”
——“父母相爱,孩子懂事。”
——“我浇花,爱人做饭,孩子读书,每个人的心里都平静安宁。”
——“我的心情不好,爱人和孩子不问原因,就是紧紧拥抱我,静静陪伴我。”
看着这些描述,不知道有没有描画出你心目中家的样子?
幸福的家庭,爱都藏在细节里。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何须惊天动地?只求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许,这就是“大爱无言”。
人这一生最难经营的事业是家庭,一个人最牛的本事是把家打造成一个爱人和孩子一出门就想回来的地方,外面风光不算本事。
而经营家庭,,最难的就是跨过这3个卡点:

图片多少家庭的关系,毁于不好好说话


语言暴力总是在最熟悉的家人之间中最为常见,因为亲密,会觉得“我说你几句怎么了”,因为亲密,让暴力更有杀伤力。
2019年,在上海卢浦大桥,一个男孩突然从车上跑下来,毫不犹豫地跳下大桥,紧跟着他的母亲没能拽住他,在确定男孩坠桥后捶地痛哭。
男孩只有17岁,是职业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据说是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矛盾,被母亲责骂,跳桥前,他和母亲在车内发生了口角。
2020年,武汉的一个初三男生,在教室里和同学玩扑克被老师找家长,妈妈来到学校,在人来人往的走廊里打了他两耳光戳着他的头大声训斥,男孩始终一言不发。
在母亲被人劝走后,他静默片刻,翻身跳下了五楼。
没人知道那些“致命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无数次和孩子对话的母亲,在那个时刻又到底说了什么,让年轻的孩子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彻底离开。
或许在悲剧之前,这些孩子已经累积了太多的情绪,最后的一跳,不过是落在骆驼身上的最后那棵稻草。
图片
曾经,有一个短片采访30+的成年人,请他们回忆父母对他们说过印象最深刻的话:
——“我造什么孽了,竟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就是个废物。”
——“你自始至终都远不如你哥哥。”
这些近乎“恶毒”的话,是当TA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说过的话,这些像刀子一样的话,一直是TA们心里的噩梦,直到成为大人、甚至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如影随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言”是一个人心里的储蓄。
自我怀疑、失去信心的时候,从储蓄罐里取出来的是鼓励、认可和赞美,就有了继续往前走的动力,如果那里面都是否定、嘲讽甚至侮辱,他会认定自己真的“是个废物”。
语言暴力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你无意中射出的那把刀,刺在那个孩子的心里,一辈子都没有拔出来,在看不见的地方,不停地流血。
语言暴力可能会造成两种伤害:一是被伤害;一种是伤害人。
悲哀的是,那些被伤害的孩子,长大后,成了伤人的父母。
一个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带着成年后也无法摆脱的阴影,而不自觉地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一个妈妈的语言暴力,就这样影响了两代人。
更悲哀的是,很多时候诉诸于亲人的语言暴力,常常被打着爱的名义,因为我爱你,我才对你这么严厉,我才会这样说你。
语言暴力让人变得懦弱自卑,并不仅仅是心理层面上的问题。
有科学研究现实,长期被言语暴力刺激的人,大脑都会受到影响。
一个总是被责骂的人,很难想象他能生出健康的自信心和勇气。
《欲望山庄》的有一句话说:“柔软的舌头,也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人。”
语言暴力可以伤人,温柔的话语则可以灌溉成长。
家,应该是盛放爱的容器,它盛着孩子的安全感、伴侣的幸福感、自己的满足感,而不是打着爱的名义,施以恶意。
不要让你爱的人,在你的嘴里历尽沧桑。

图片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别人的人生


二十多岁的男孩YL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到大,母亲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什么都要听母亲的。
小时候,他做错了作业,母亲直接扔过来一把小刀,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块疤。
高考的时候,他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考上了知名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这不是男孩子学的专业”。
后来,母亲替他选择了更好就业的工业设计。
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他不想学也学不好。大一的时候,他以跳楼为要挟,办理了休学。
在家里,他和母亲也没有办法好好相处,吵架都算轻的,砸东西,甚至互扇耳光。
毕业后,YL不想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就窝在家里啃老。
每天,他和几个也在家窝着的小青年混在一起,打游戏,不玩到凌晨四五点不睡觉,就是毫无节制地疯狂……
图片
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故事,不止在亲子关系中存在,婚姻中也不少。
基本上,每一个控制者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爸妈说完“我是为你好”,就剥夺了我们选择人生的自由,大到专业、学校、恋人,小到穿衣吃饭,每次你一反抗,她就一脸痛惜地说:“我是为了你好啊……”
爱人说完“我是为你好”,然后就噼里啪啦挑了一大堆毛病,好像你这个人一无是处,其实你真的已经尽力了。
以至于后来,我们每次听到这句话,内心总是进退两难,有一个声音大声呐喊:“天哪,求求你,不要再为我好了!”
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传递出了一种气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而且,人性中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是:当你感觉有人强迫你做什么事情时,你就很难去做这件事。
就算这件事真的是“为你好”。
大多数控制欲都来自于“恐惧”,恐惧的根源来自于不够相信。
以亲子关系为例:
——父母不敢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属于Ta 的生活;
——父母不敢相信孩子的内在充满智慧力量和爱,可以做出最符合他人生的选择;
——父母不敢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父母不敢相信痛苦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来源,孩子的每一份经历,都会带领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当你真正相信,你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大大减少,只有祝福和希望,你就不会再去想着控制。
父母的相信,是成就孩子的起点。
而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观察对方当下的样子,关注他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接纳与爱。

图片夫妻关系不好,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父母的婚姻,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本爱情与婚姻教材。
父母婚姻幸福,我们会知道如何好好爱一个人,如何好好爱一个家;
父母婚姻不幸,我们能学会什么呢?冷漠、远离,还是逃避?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他们彼此相爱。
父母关系会影响孩子们对和谐关系的认识和安全感。
安全感的产生依赖于和谐、爱的关系,夫妻之间关系和谐、同甘共苦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不相爱,最受伤的就是孩子。
父母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错,修复父母的关系是自己的责任,没有人会无条件爱自己。
图片
在《三十而已》一集结尾处,有这样一对夫妻,女的出摊做鸡蛋灌饼,男的是个外卖骑手。
他们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到处是虫子、没有洗澡间、厨房和床只有一个手臂的距离。
可是他们的孩子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从不因为生活拮据就相互抱怨:
丈夫的毛衣刮破了,妻子干脆拆了给孩子做一件;
大雨天丈夫先下班,帮妻子收摊,自己蹬着三轮,让妻儿先回家;
蚊子多也不要紧,夫妻俩想办法做个大蚊帐;
没地方洗澡也没关系,弄一张油纸卷成筒,吊挂在房顶,孩子和爸爸钻进去洗,把水蒸气当作“暖气”。
生活难吗?很难,难到鸡蛋壳里的一点点蛋清都是孩子的营养品;
生活幸福吗?真的很幸福,家庭从不争吵,孩子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相爱、父母都爱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