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贾元春打醮清虚观。引出了张道士。这个老道士可是出身不凡。原文借贾珍之口做了介绍。 ![]()
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本出身贾家。如今早已独立门户,成了皇帝和众王公跟前的神仙,并不再仰仗贾家。 不过,关于张道士到底是荣国公贾源,还是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替身,一直以来便有争议。主要源于张道士见了贾母时,两位老人的一段对话。 ![]()
张道士夸奖贾宝玉长得像“国公爷”,是夸贾宝玉如今“出息”了。 但他说的这个“国公爷”,肯定是他出家为之替身的荣国公。 如果看贾母的意思,是指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好像张道士是贾代善的替身。但其实并不是。 贾珍说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如果不说是谁,真正能被称“荣国府国公”得,只有一个荣国公贾源。 贾代善作为二代荣国公,当不起“荣国府国公”之说。 何况“先皇”也不是别人,正是宁荣二公辅佐的皇帝。 而张道士彼时已经八十多岁,也与荣国公的年纪相当。 ![]() 打醮清虚观后的当年秋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问她多大年纪。 刘姥姥说今年七十五岁。贾母就感叹说比她还大了好几岁。 “好几岁”代表五以上的数。贾母当时绝对不到七十岁。 不久王熙凤生日后,贾赦向贾母讨要鸳鸯做妾,贾母生气骂贾琏,说她嫁进贾家前后“五十四年”,大体能推出她的年纪与不到七十吻合。 古代女子大多十五岁左右出嫁。史湘云还不到十五岁就已订婚。预示贾母当年十五岁出家,五十四年后正是六十九岁。贾赦是五十二三岁,贾政也就五十岁。 贾母和张道士差了一二十岁,将将差了一代人。 如此,张道士不可能是贾代善的替身,作为荣国公贾源替身才合适。替身也不能与主人一辈,要自降一辈与贾代善平辈。 所以,王熙凤和贾宝玉才叫他做爷爷,贾母也尊称他老神仙。 ![]() 如果他是贾代善替身,相当于替贾母丈夫出家的“下人”,又怎么可能被称“老神仙”。 张道士随后自己也解释了。他说贾珍、贾宝玉这一辈年纪小没赶上见到荣国公的风采。就是贾赦、贾政也记不得了,就更证明是荣国公贾源。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贾政小时候喜爱读书,祖父贾源最疼爱他。 但等贾代善死时,贾政已经能够入部学习,做六品主事了。 贾赦、贾政记不住小时候的祖父是正常,没道理继承爵位,入部学习还记不住父亲的容貌。 所以,张道士说贾宝玉长得像“国公爷”,就是指荣国公贾源。他也是贾源的出家替身。 那么贾母为什么又要故意听不懂,说贾宝玉长得像他爷爷贾代善呢? 皆因张道士一来就给贾母“下了个套”,表现出焦大一样的骄狂自大,对贾家不再恭敬。 ![]() 他对贾母说,贾宝玉长得像荣国公,是对他主人的尊敬,也是对贾家其他人的“看不上”,更可说是对贾宝玉的夸奖。 但这个夸奖,贾母不能“认”。皆因贾宝玉可以长得像曾祖父贾源,但贾母不能承认她的孙子长得像她的公公,这不是骂人么! 古代伦理最忌讳公公与儿媳妇的“话题”。张道士如此说是对贾母“大不敬”。贾母当然不能承认。 按说张道士也是人精,贾母的意思就要他适可而止。 谁知他与焦大一样放肆,干脆不客气的当众戳破贾母,直言自己说的是荣国公贾源。 这才导致贾母后边也不客气,当着道士说和尚,拒绝张道士提亲。当天下午也就回去不再来了。 看透原文这些细节,便能清楚知道张道士就是荣国公贾源的替身无疑。他代表的是荣国公,那身份自然比贾母更高。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
|
来自: 福清盛华图书馆 > 《《红楼梦》赏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