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家俊 谢家俊,子迂。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师从刘怀勇先生,演一法师。 曾任教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国画专业。 2013年成立谢家俊中国山水画工作室, 已主持十届。从事山水画创作,研究,教学工作。 现为谢家俊中国山水画工作室主讲导师 绵阳市美协副秘书长 一切物质皆由结构构成,大到块面,小到原子,对于绘画而言,构成无处不在,点画之间皆是构成,没有构成就没有笔墨语言,构成是成就艺美的最初基础,自古以来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人们关照自然,崇尚自然,学会了最原始的水墨构成——点线面,其构成原理是以自然肌理为参照进行的笔墨组合,是忠实自然物象依照物像肌理进行勾画的图象形式,这种构成是符合自然现象的,是具象的。谢家俊的山水是现代构成,是基于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西方几何法则、是以自然为参照以主观感情为基调所进行的新的笔墨组合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笔墨组合是对自然万象的肌理进行感性分解,由线性分析到块面架构,由块面推移成为时空延伸,决定了块面在现代构图中的空间运用,成为现代构成的学术课题。 谢家俊的山水独具风貌,伟岸而蓊郁,细密而通透,通过细查窥究不难发现,谢家俊山水以线性为主要表现手法,以笔墨推移营造空间结构,通过书写性的线性笔墨与块面的空间延伸,突出了现代构成的立体意识,有别于众多构成法的单纯拼接构成,而是强调了时空上的重塑与设定,使画面形成律动的,秩序的,扩散的,放射的,聚焦的,内敛的,收缩的力量,线性与块面在互为作用下形成无限张力和凝聚力,这种力量具有了一定感应气场,直逼人心,撼人心魄。 谢家俊山水的最大特色是利用独立的线条构成塑造统一的物象关系,所有物象都以线条解析分解方式进行物象描绘,注重物象的内质结构变化,夸大和简化物象内质结构肌理的感性表现,突出物象质地特征,使物象间互为融合互为映衬又和谐一体,一体性是线条分解又组合的最终结果。所谓独立的线条构成是指每个线条在物象结构中都可以以文化内涵的形式独立存在,这种独立的线又以参差咬合、反衬对比等方式进行新的重组,统一成新的物象个体,这样的组合形式使得物象自然而然合二为一,气韵互通互融,最终达到静穆至极,气象峥嵘。 以下从几个方面予以解析: 转折线:体面转折的线,体面构成的主线,以转折处带出虚空,使物象少了体面,增大了空间,具有无限想象空间。 明暗交界线:一切物象的灵性不是来源于阳光的光鲜,而恰恰是来源于反光的魅影。“凡画山,其向背处,欲其阴阳之明也”,在处理物象明暗交界线上,谢家俊常以粗重的墨线、粗重的墨点来概括,在视觉上增加了明暗交界线的间隔作用,又因为做出了虚线虚点,于虚空中反衬出物象的灵光,山水的灵气也便跃然于纸。 ②装饰线:装饰线在谢家俊山水里无处不用,多用切线,间用曲线,又以复笔提醒强调作为补线。 ㈡面的应用:块面也是谢家俊山水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用线面、体面、点面分割画面,利用黑白对比,大小对比,方圆对比使画面错落分布,聚散分布,份量分布,使面的分割由叙事形式改为隔空传递模式,由一维游走改为二维时空穿越。“寓不齐之齐,寓齐而不齐”,不断的依让映衬是“不齐之齐”取得势的具体表现。面的另一个作用是体现势的力量,均以整体性喷薄勃发,势是方向的指引,更是凝聚的力量汇聚,面的大小、面的黑白对比产生了或压迫或震撼或直击或神秘的视觉效果,势力逼人,撼人心魄。 ㈢构图模式:早期作品更多的利用了块面推移,是依照山川肌理进行块面拼贴,少了结构的细密深入,多了块面的情绪表达,利用体面的墨色浓淡分布出纵横交错结构,计白当黑使白升腾为天际白云,白的块面更是起到了间隔与势的提升。近期作品完全打破传统固定构图模式,采用层层累积层层叠加作为山势推移走向,上下推移,左右逢迎咬合,强调势与韵作为构图的依靠,把块面构成作为势的突破,把人文情愫化作笔墨图式,以斜势以作悬,以开势以作迎,依山就势,依笔随势,依墨托韵,依韵抒情,始终强调势的昂扬勃发,犹如戏剧入场的拉板,次第开合,有序延伸,互映互衬,然后情景交融,别有洞天。 ㈣意象构成:天马行空,无中生有,异想天开是意象山水构成的奇诡妙思,融合了精神世界的神游思想,是与古典美学精神高度契合 ,庄周梦蝶、逍遥游都是梦境中的天马行空,反映了人们超以象外的精神追求。笔墨无以言表,横竖不可名状,皆是意象构成表现时的状态,也是呈现的目标,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释放。具体采用反传统,反规则,反常态,反世俗,反物理,反地理等营造画面——天空于大地之下,日月于四野之内,山色于流光之暼,树木于眉目之中,人物于飞天之际,车马于山川之幽;山岳腾于云霞,云雨藏于片叶…………精神构思支撑一切,无我无他无执着无羁绊,无相之相,无思之思,心性置于质内象外,画面于混沌初开未开,直至逍遥于宇宙洪荒,八荒通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