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评委王大禾笔谈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4-14 发布于河南
|做有品质的书法传播与交流平台|

艺术|经典|品鉴|传播|分享

艺海拾贝续经典

⚒︎
暗香

图片

临帖贵在得笔、得力、得体

文|王大禾

临帖贵在得笔、得力、得体。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临帖,学的是规矩。这个规矩学的如何,品评的准绳就在“似”与“不似”。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所以临帖作品既考量作者功力也考察作者心性灵感。“似”与“不似”并非“是”与“不是”,从技术角度而言,做到点画外形毫厘不差大致是不可能的,即便吴琚临米也只是几可乱真。临书中把握外表形态尚且如此困难,那精神境界模拟的难度可想而知。一般来说,我们学习者从经典的法书入手,对临形状、间架结构的静态形象和体会古人运笔节奏轻重缓急的动态过程,不断反复模拟和修正,循序渐进,只有从“似”到“更似”,而没有止境。从临习传统中感悟并掌握前人用笔和结体的密码,先得笔,再得力,终得体,以此书写经验和能力运用于创作,使其书写合乎法度。评审过程中,不时发现实临的佳作,合乎法度且不乏风度,若以“一笔一字小局部”比之前人也毫不逊色,这些良好的态势显然得益于这个时代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

临帖与创作的距离美。社会的进步,使毛笔书写从生活实用中剥离出来,实践者大幅度萎缩,从事创作人员呈现专业化态势。当今书法作者拥有的条件,是大部分古人毕生无法比拟的。比如良好优渥的生活物质条件,海量便利的高端学习资料,专业化高效率的多元化学习模式,现代化的传播制作手段以及展览体制的推动等,使得许多学习者快速成长起来,这是可喜的时代优势,时代赋予书法创作者的任务就是合理利用优势为创作服务。

同一个时代,类似环境中的人们,趣味、审美趋同可谓常见,尤其是同临一个经典作品,很是考验人,难在有一个“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大家不妨多琢磨古人临帖作品,比如王铎临“二王”、八大山人临《半截碑》,可能会有所感悟。评审现场“一临一创”两件作品分书体依次悬挂,使对比投票更为准确便捷。作品琳琅满目,其中取法“二王”、颜鲁公、米芾、孙过庭、黄山谷较多,大部分是中小字作品,技法水平较高。现场有个直观的感受,较多临、创作品如出一辙,喜的是临帖成果在创作中得到体现,但仅仅体现临帖成果是创作中自我意识的缺席,融合多个古法和临书作品保持一定距离是作者创作能力的一个标志。此外,在笔墨、形式、内容、材料等方面寻找到得分点,则更容易获得青睐。作为“临帖展”重头戏的临书作品而言,可能作者有所顾虑或力有不逮,和所临经典保持合适的距离并能引发强烈审美共鸣的作品稀少。有的作品刻意于外形模仿,亦步亦趋,拘谨刻板似是而非;有的作品挥运洒脱,虽貌似略有缺处,但性情自然流露,反而出彩。

书法虽是小道,如今也是来者接踵,每一个经典门里门外拥趸无数,作为当前书坛的青年生力军,宜有“独自犹如众行”的内心世界,大家勿挤,保持好产生美的距离。

避免惯性失误,养成良好书写素养。细节往往决定一幅作品的去留,文字修养和字法素养是每一个创作者理应关注的重点。

古人以写好字为一大要务,所以文字书写就是日常本领,随手生发自然而然,当下作品创作大多是为创作而创作,这是古今之间最大的不同。审读环节中,来稿作品中脱字、别字、错字现象依然不绝,失误多自然就淘汰了。作者在字法、文字自审中要严谨审慎,特别是草书,慷慨激情之下多一扭、少个弯太容易了,往往错多了就以错为对,所以有赖于做好日常功课,形成好习惯。有能力的自作诗文,锦上添花当然是极好的;不能者,心向往之,慢慢补课。前代名家名作也不乏抄录他人诗文辞赋者,对于时下作者自也不必苛求。

“临帖展”作者们临的是历代名家经典,可谓站在经典肩膀上,大部分作者是书法40余年蓬勃发展孕育的新生代,也是站在时代肩膀上的弄潮儿。在经典和时代的双重能量加持下,这次“临帖展”涌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群体,年轻化、专业化、群体化现象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有理由期待前路更宽阔、明天更美好!

王大禾作品欣赏

图片

28CMx34CM  

2019年

图片

28CMx34CM 

2019年

图片

26CMx41CM  

2019年

图片

34CMx34CM  

2019年

图片

28CMx34CM  

2019年

图片

69CMx17CM  

2019年

图片

69CMx17CM  

2019年

图片

应邀《审美素养与想象力的考验》展 | 20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