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大禾:看见古人,了解自己,放松书写

 家有学子 2019-06-30
通过投稿磨砺创作是当代书法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书法展览是时代优势,也是前代人没有的体验。近几十年来,书法经历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此消彼长,在面对现实中,全国书法展览策展理念和实践也因时而异,不断革新,渐趋丰富,推进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书法创作的蓬勃发展和书法学习资源的纵深挖掘与普及,在纵向取法的高度和横向取法的宽度上,为广大作者提供了更多选项。在这一进程中,许多作者逐渐有了理解的深度,学习中调整了审美的尺度,在参展作品创作中也把握了切入的角度,创作出许多精品力作。

从2000年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以来,我投稿全国性展览数十次,在不断临帖、创作、投稿中受益匪浅,提升了对美的感悟力,树立了空间意识,锻炼了笔墨表达能力。书法展览是具有选拔评比性质的,优胜劣汰。在领会征稿启事细则的基础上,我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几点:

一是作品形式。采用什么形式来承载我的表达呢?长辈说:“酿黄酒要闷,闷够酒好。”我想这大致和写作要酝酿是一个道理。创作需要一个美的彼岸来追求、来表白。我内心向往雅致,于是大半个月里我心里老晃悠着“内容”“纸张”“形式”“雅致”等字眼,而后,书写内容选定朱象贤的《印典》,因为刻过几年印,其中内容短小精悍、旨趣绰绰,深获我心,又不见他人应用于书法创作,是当然的首选了。写小草书对创作材料比较讲究,当时常用煮捶、泥金、蜡笺,可是写腻了,一时找不到感觉,不得已选了淡仿古绢,写完一看这个绢色倒是很衬字,心中欣喜,偶得是最开心的事。小字投稿从来费思量,米芾说:“小字展令大。”我偷换一下概念,字还是写得小小的,只把尺幅拼大一点,展小纸为大也是权宜之计,十几小张,追求各张形态自若,局部交相呼应,整体合而为一。为了打破长方形拼贴的沉闷,又在右边题了一个签条,以引领全局。文辞雅宜、色彩和谐、形式得体,才使得作品焕发出美好的观感,因此形式选择需要高层次的审美来引领。时至今日,满足展厅审美要求早已是当代书法的重要特征了,作品形色成韵也成了凸显当代书法存在感的特殊符号。

二是笔墨语言。“下笔有出处”,作品要具备对古代书法经典元素的传承,既然谈创作,仅仅继承是不够的,需抒发情性,实现“个性优化”。我日常专注于“二王”、唐人草书的学习,所以第一稿已初见效果。调整的着眼点在大的节奏、局部效果、浓淡虚实、精彩组合上,强调空间的对比衬托,锤炼线条的质量。看见古人,了解自己,在创作中合理取舍,了无痕迹地融通诸家,是我一贯的理想。于当下行草书创作而言,空间、线条、墨色已经成为衡量书法高度的标杆。

三是风格品位。个性化趣味是书法审美发展的需求,我向来坚持自然书写,这次也不例外,在“意在笔先”的框架形式下,以日常书写样貌为基调,以近阶段向往的效果为方向,进行反复实践。在创作中兼顾共性和个性的表达比较难,在方法、心态上都有陷阱。一路上力避时弊,先夯实基础再拓宽视野,发现各种精彩亮点,对接自己的风格追求,只有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融通生发,才可以创造更多更远更好的可能。

王大禾 十一届国展优秀作品

 王大禾(浙江) 行草书节录朱象贤《印典二十则》中堂 232cm×78cm

 提名评委:刘月卯

十一届国展进入终评时,取法的高低能左右一件作品的去留;而进入优秀作品提名阶段时,好作品从众多入展作品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作品的气息和格调。王大禾的这件小草书轻灵、自在、洒脱,细品可用“纯、逸、雅”三字概括。所谓“纯”,其用笔能得“二王”真谛,点画干净,草法精纯;所谓“逸”,通篇逸气盈楮,深涵晋人潇洒古淡之韵致;所谓“雅”,就是该作体势流美,精润隽永中有闲雅之情。此件作品的取法融汇了《十七帖》《书谱》的经典元素,又对怀素《小草千字文》进行消化吸收,特别是在局部上加强了纵势上的连绵与畅达,并施以大草的表现手法,强化整幅作品的韵律,真气弥漫,古意盎然。当然此作为了强调流动和飘逸,个别点画稍显沉着不足,尚需磨砺整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