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风邪水邪的两面性——寒化热化的不同病理及治法

 中医知识圈 2023-04-15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中医书里, 多说“风为阳邪”。实际上,说“风为阳邪”,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风既有寒冷的一面,能“履水成冰”;也有化热的一面,能“火借风威”,“风火相煽”,而成冲天烈炎。所以人感受风邪之后,产生的病理变化,既可热化,也可寒化。到底是热他还是寒化?应以当时的四诊为依据,而不是教条主义,机械呆板,只管把风定为“阳邪”。桂枝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就是受了风邪,並未化热化火,所以仍用辛温的桂姜疏散风邪。

身体里面的废水,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中医称为痰饮水气,也能让人生病。水气为病,也有寒热之分。总体治法,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是在具体治法上,还是有寒热之分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都是治寒性水气的方药;大陷胸汤,陷胸丸,木防己汤,十枣汤,大青龙汤等方,可看成治热性水气的方药。诸泻心汤,则是寒热错杂。

水气跟热气结合,则成湿热,上入大脑,能让人神志昏迷,温病家称之为湿温,治疗起来,最为棘手。水为阴邪,热为阳邪,阴阳二邪,一旦结合,则盘根错节,深入五脏六腑,治之甚难。如果叫西医治,基本上就是“完了”。因为西医没有“水火寒热”的概念,整天只知道去找他的“细菌病毒”。“湿热”只是无形之气,哪有什么病毒?与病毒何干?即使找到了什么细菌病毒,西医也不会治。这次找到了“新冠病毒”,西医会治吗?美国的西医发达不?还不是死了多少百万?

今天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提醒朋友们,凡事要用“两点论”、“多元论”、“辨证法”的眼光去考虑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被机械论者牵着鼻子走。当今医界最大弊端,是丢了阴阳观念。常说某病用某药,某药能治某病。凡是说这种屁话的医生和专家,全是狗屁不通的废物。因为任何一种疾病,病因都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就比如一个牙痛,一个小便不利,病因就多种多样,有哪一种药是专治牙痛的?有哪一种药是专治小便不利的?如果谁敢说他有这种药,那么可以肯定,他绝对是一个十足的骗子。西医就是专门对病用药的,所以西医能治好一个牙痛吗?能治好一个小便不利吗?即使疾病的外因完全相同,也不能用相同的药,为什么?因为各人体质的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见《矛盾论》)”。

现在的医学专家,天天在散布一种理论:说有三分之一的病是不能治的;有三分之一的病,是自己好的;只有三分之一的病,才是医生能治好的。说这话的,只能代表西医。甚至说有三分之一的病能治好,也未免太自吹、太夸张了。现在是西医当道,能治病的中医,全被定为“无证行医之罪”。中医能治病,却被镇虎消灭了,老百姓有了病,当然只好一任西医宰割了。根据我的无数事实,西医不能治的病,中医全能治。被西医化疗放疗太多,吃了太多激素药的,当然只好去见阎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