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2014年博士毕业不听导师劝告,放弃985工作,时过8年追悔莫及

 坚持最后5分钟 2023-04-15 发布于广东

我,2014年博士毕业不听博导劝告,为了所谓的高额安家费和家属工作,放弃985高校来到Y省某师范学院工作,时过8年,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文章图片1

1.为了所谓的安家费和家属工作,我选择了去地方高校

作为当事人,我能深刻地感受到那段时光带给我的煎熬和无奈。

2014年,我博士毕业后,面对着选择留校还是走出校门的抉择。导师劝说我留校工作,有较好的平台,未来发展空间也大。由于穷,还得考虑家属工作,我没有听从导师的劝说,选择了Y省一所地方师范学院工作。当时,我心中充满着雄心壮志,期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当我来到这所师范学院,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大坑。一方面,学校的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都让人感到非常的不满意,教学楼陈旧脏乱差,实验室设备陈旧不齐全,甚至连办公室的桌椅都很不舒适。二级学院老师连个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教室里夏天也没空调,就2个小摇头扇在慢慢摇。上个课大汗淋漓,学生也跟着受罪。更可恨的是,学生们不断向我反映,快热死了,宿舍连个空调都没有。真应该让学校领导来上课试试。

另一方面,二级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氛围也相当的低下,很多老师缺乏高水平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学院领导的学术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无法服人。更让我感到煎熬的是,学院的管理层层次混乱,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都相当混乱和复杂,导致工作效率极低。更为突出的是,每周都是官僚式会议,大小领导挨个发言,表达权威,宣示领导地位。

还记得入职之初,我跟一位年长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谈到了自己的期望和想法。那位老师笑了笑,说道:“年轻人,你的想法很美好,但是这里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我对这番话感到十分的失望和无奈,但是当时还是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

然而,我很快发现,我太天真了。学院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我很难投入到工作中,经常感到浑身乏力和疲惫不堪。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缺乏一个好的学术团队。老师们基本都躺平的状态,没几个人愿意搞科研。此外,学院管理的混乱也让我头痛不已,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表格如山,很多事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搞定。

2.科研突出,盖过领导风头,逐渐被边缘化

文章图片2

除了正常教学之外,我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我的学术研究,并且很快就看到了成绩。我先后在中国社科院系统发表了多篇权威期刊论文,而且第一年就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还先后拿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发现了自己的困惑。尽管我的教学、科研成果非常突出,但我却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我感到很难获得一些重要的机会,比如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和担任学院领导层的职位。尽管我一直以来都很尽力地工作,但我还是感到被排除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之外。

我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一些老同事的意见,我发现,一些领导们似乎对我的成绩感到威胁,因为这些成绩让我比他们更加出色。他们可能担心,我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夺走他们的地位,或者让他们的工作表现相形见绌。

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想法。我天真的认为,教育领域应该鼓励和支持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让他们受到排挤和打压。我一直努力工作,是为了让我的学术成果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发展,也为了推动学院和学科的发展。

虽然被边缘化,但我继续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并继续努力工作。2020年,我被评上了Y省级拔尖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荣誉。我希望这个荣誉可以证明我的价值,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在教育领域中追求卓越。但是,这个荣誉的获得,并没有改变我被边缘化的地位。

3.职称评审黑幕重重,内卷严重

在这所学校,职称评审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不公平的话题。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才都被边缘化,而那些没有才华、但却有背景和关系的人却可以轻松地获得职位和权力。这个问题在我评职称的时候也充分地显现出来。

在我开始准备职称评审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一些异样的氛围。这些氛围包括内卷严重、考核标准不明确、外行指导内行等问题。但是,我还是想尽力去评上高级职称,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整个评职称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首先,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格问题。由于我比较年轻,第一次评职称时,学院希望我尊老,让老教师先上。学院排序时,学院领导将某些所谓的老教师排在前。而名额基本只有1个,我基本放弃了。

第二年再评再次遇到新问题:考核标准不明确。由于学院和部门之间的标准不一致,另外一个跟领导关系好的老师,利用模糊的考核标准和人脉关系又排在前面。同时,该老师又通过私下手段,举报我国家社科在研,没有完成,没有申报资格。而她自己连个项目都没有,就利用关系发表了2篇所谓的C刊。这样,我的第二次职称评审又遭遇滑铁卢。这一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仅影响了我的研究工作,也影响了我的心态。

第三年,终于没有人捣乱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了副高。事后想来,职称评审黑幕重重。有些人利用权力或者漏洞轻松地获得了高级职称,而我凭借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评上副高。我感到很失望和不公平。而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人往往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才华,只是因为有关系或者会拍马屁而获得了晋升。

而与我当年一起毕业的同学,成果比我还差一些的,已经评上了正高,成为博士生导师,开始了学术生涯的新阶段。相比之下,我却为了副高而苦苦挣扎。

4.学校承诺家属工作百般刁难,编制迟迟没有落实

经过长达3年的艰苦奋斗,我终于评上了副高职称。但是,在获得这一荣誉的同时,我又面临一个全新的难题:我的家属工作以及编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文章图片4

入职时,学校曾向我承诺可以给我安排家属工作。因此,我一直抱有希望。然而,现实却让我大失所望。

学校一再拖延处理我家属的工作问题,甚至对我的提醒置若罔闻。每次我去找相关负责人,他们总是敷衍我几句,让我等待。我对此深感无奈和失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不断地向领导反映,发邮件、打电话,甚至是当面拜访,但都没有任何效果。校长办公室我都拍过桌子。我所受到的待遇是如此的不公,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应该留在这个学校。

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许多像我一样的人,他们的家属工作也一直没有得到顺利解决。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公和失望。

我开始怀疑这个学校对于员工的承诺是否有诚意。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理解我们的困境,或者是否关心我们的处境。

后来,学校迫于压力终于给解决了家属工作。但是,当时合同上注明的承诺给家属的编制却是一个噱头。一方面,学校的编制非常紧张,每年只有很少的名额供申请。另一方面,这些名额的分配也非常不公平。有些人凭借关系得到了编制,而大部分人注定无法获得。

我看到了很多人因为这些问题而选择离开学校。至少2014年-2017年引进的博士,基本都离职完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博士人才,但是由于这些问题而被迫离开学校,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5.考虑再三,我决定提出离职

时间迈向第8年,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离开这该死的地方。虽然在这里我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我已经受够了这里的种种不公、黑幕和压力。

文章图片5

我先向二级学院提出了离职申请,但是学院领导却拖延时间不签字,让我一再受挫。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我只好走上了劳动仲裁的道路。

在仲裁会上,我将我所遭受的一切都告诉了仲裁员,包括学校职称评审黑幕、家属工作承诺等问题。仲裁委员会作出了最终裁决,学校败诉。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学校必须签字同意我的离职申请并支付我一定的经济赔偿。

文章图片6

但是学院的二级领导不肯认错,又拖延时间不签字,我只好再次诉诸法院。法院一审后,认为事实明确,没有争议的内容,根据劳动法以及事业单位等法规,学校再次败诉,要求学校执行仲裁要求。

但是,没有想到,学校的无耻再一次惊掉了我的下巴。学校居然又上诉,说什么学校人才引进困难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等无理要求。二审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证据并阐述事实。最终,法院做出了终身判决申请,要求学校层面签字同意我的离职申请,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赔偿。

文章图片7

在这场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权力的严重失范和维权的困难。但是,我也深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正义,不怕困难和挫折,最终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现在,我已经顺利办理了离职手续,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回想这8年来的工作经历,犹如经历一场噩梦,令我悔不当初。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听从导师的劝说,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可能会为你的人生开辟一个新的起点。也希望我的8年经历,也为后来的朋友们提供鉴戒和启示。(涓涓流水 //文)

#大有学问##学问分享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