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不断行动,来打破人生各种僵局

 小宋老师幸福课 2023-04-15 发布于上海

- 01 -

我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2023年,要给自己建立一套原则用来指导生活和工作。

今天我要分享的第四条原则就是——通过不断行动,来打破人生各种僵局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我曾接过一个咨询,一名研究生由于害怕见导师,所以毕业论文在开题后一直没有什么太大进展,这让她感觉很焦虑。

当她感到焦虑的时候,她想要去图书馆学习,寻求一点突破。但是涉及到论文一个重要部分——研究方法的写作方面,这名同学没有太多好的思路。

在这个方面假如没有导师的指导,是很难取得进展的。在一段时间内,这名同学一直在原地打转,感到寝食难安。

“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导师呢?”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会问来访者同样一个问题。

原来,这名同学刚上研一,她感觉自己和导师有些陌生,贸然去找导师,担心会受到导师的批评,比方说,她担心导师会说她选题没有新意、前期做的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问的问题太过简单等等。

于是,我就问这名同学说,“你的导师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吗?他之前批评过你吗?”

我想让这名同学从过去的经历当中寻找一些和她目前直觉相反的经验,从而调整学生当下对于导师的害怕和担心。

学生回答说,她和导师接触不多,但是导师人挺和蔼的,没有批评过她,同时大部分同学都会评价她的导师为人很好。

虽然说,仅仅回顾这些积极的经历,就可以让这位同学减轻见导师的焦虑,但是如果想要彻底克服学生见导师的焦虑,还得靠她自己的行动,去创造一些新的、积极的经验——去多见导师几次。

毕竟,根据班杜拉的理论,提高一个人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去增加她的成功经验。

于是,我建议这名同学去进行一个行为试验,下周来做咨询之前,约导师见一次面聊聊论文进展情况。

为了催化这名同学的行动,我建议这名同学见导师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方说,这次约导师见面,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及应对策略;再比方说,在见导师之前,要把自己的疑问梳理清楚,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和导师沟通和交流的效率等等。

在后面的一次咨询当中,这名同学几乎是笑着进入到咨询室里的。她向我反馈说,她鼓起勇气去找导师讨论论文了。导师给了她积极的肯定,她所担心的那些批评统统没有发生。

她还和导师约好了,每周见面一次,定期向导师去汇报论文进展,事情比她想象得顺利多了。

因为通过积极行动,这名同学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并且拿掉了压在心头最大的那块石头,整个人显得异常轻松。

- 02 -

一个会经常性地陷入到各种无边无际思考当中的人,如果一旦能够具备一些行动力,就会惊讶地发现:

原来一个小小的行动可以导致一连串的的积极改变,心情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自己竟然白白承受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的纠结和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过分悲观的心态加上不停地反复思考所导致的。

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指出,如果一个人偏悲观,同时又很容易沉浸在无边的思考(思维反刍)当中,那么他就很容易陷入到抑郁状态。

而想要走出这种思维反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分析自己的念头和想法,而是去采取积极的行动。

要么多读书、要么多运动、要不多去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哪怕打扫一下卫生,都比困在原地胡思乱想要强。

- 03 -

积极的行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一个人的痛苦,还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功。

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聪明人,思考很有深度,说话滔滔不绝,但是因为行动力太弱,反而导致发展不太理想。

他们经常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哀叹,本质上是缺少行动的勇气,错过很多个机会,始终无法打开发展的僵局。

另外,在现实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看起来资质平平,但是他们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讷言敏行,最终做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业绩。

这些道理其实也是有积极心理学依据的。

马丁.塞利格曼等人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前10%乐观销售员的业绩比后10%悲观销售员的业绩多了88%

为什么乐观的销售员会有这么好的业绩?原因就在于在面对拒绝的时候,乐观的销售员更加不容易放弃,他们会尽快收拾好心情,而不是停下来内耗,鼓起行动的勇气,继续下一次的尝试。

我们经常会说,越努力,越幸运。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

其实就是因为努力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容易被失败打倒,因此尝试的次数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多。

而尝试得越多,行动力越强,他们取得的成就自然也就越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