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凌宗伟 2023-04-16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为什么有效教学必须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开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的预期效果的一个具体描述,它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而学习质量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从作业设计开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运用互动反馈循环实现深度学习》的作者罗斯·莫里森·麦吉尔认为,“约翰·哈蒂教授的研究证实,制定目标对于学生取得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约翰·哈蒂教授的研究同时指出,'有意识的目标可以有效地管理人们的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表现’。试想一下,有一幅提供给你无数选择并最终指引你到达目的地的地图摆在你的眼前。作为课程教学计划和评估的一部分,拥有一幅具有广阔视野的地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张地图了解到他们去往何处,教师亦可以对所教授知识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

同时,他也指出,“目标的设立对学生产出的影响是68%。因此学习目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让学生简单地记录目标或在每节课都把它们记忆下来就算达到目的。这么做并不能证明学习的进步或者学习的发生,它只能作为'收割者’用来检查学生书本的证据,我们并不应该对学生有此要求。我们要做的是,确保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以及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哪些更深层的理解,鼓励他们对知识的应用,提高课程参与度。这样的分享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才是为了你和学生而写,而不是为他人。”

我觉得教师一旦认识到“我们要做的是,确保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以及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哪些更深层的理解,鼓励他们对知识的应用,提高课程参与度。这样的分享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才是为了你和学生而写,而不是为他人。”或许就会重视教学目标的陈述了。

我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应该是衡量教学目标陈述质量的依据。可操作强调的是学生要知道“用什么”“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明白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反馈也就有了依据与标准。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学的视角看,学生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评估与反馈自己的学习进程,审视自己的学习结果,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调整学习心态与学习策略、方法等慢慢地接近成功标准。

接下来教师要理解的就是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了。有老师觉得这一步比较困难,我以为不困难就不需要努力了,这当中需要的教师的教学敏锐与教学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视角,要在与学生的深入互动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已经到了哪一步,下一步将要去哪里。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学习的“最终目标”那么通过对照“成功标准”进行反馈一步一步地明确自己下一步“学习目标”了。只有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才有可能提高学的参与度,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的原因。

我遇到的情况往往是管理者与教师也认同我说的只有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才有可能提高学的参与度的观点,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在陈述教学目标,而我能提供的建议只有看一个教学目标是否具备“用什么”“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这几个基本要素,在表达中是符合否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的基本要求。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靠自己积累经验,因为学科不同、具体的内容不一样,学生更不一样,教师也不一样,很难有一个“公式”化的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