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zengying23 2023-04-16 发布于四川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

主要目的:为了进行 有效 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

(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

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 晋、卫、燕、鲁、吴  ;(同姓不婚、秦晋之好)

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  齐  。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 许、楚、陈、杞、宋 。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 晋、鲁                                

(3)诸侯的权利:

获得封地:土地 、人民;

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

诸侯的权利可以世袭。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和 朝觐述职 的义务

4.影响:

积极影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   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_松散__趋向严密 

消极影响(补充):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 

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由宗法制解决)

5.瓦解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 分封制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  父系血缘关系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的制度。

3.核心:  嫡长子  继承制。

4.特点:

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与小宗有家族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家与国密切结合;

在政治上表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5.意义

现实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_垄断__和_特权_地位,也有利于__统治阶级__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深远影响:

积极影响: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重视家庭建设,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影响。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盛行;强调等级和尊卑,家长制作风和特权思想严重,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6.实质:宗法制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联合专政。 (注意与秦朝的区别)   

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主要表现在:

一是分封建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

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

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政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1.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分裂阻碍封建经济发展。

主要原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强大

2.过程:先后灭韩、赵、魏、楚、燕 、齐。

3.结果: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4.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南海,北到长城

5.统一意义:

(1)政治: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经济: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民族: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建立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

2.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构成: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2)作用:

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3. 秦朝的地方官制——郡县制的推广

(1)背景:春秋战国 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职责: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产生: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4)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评价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对秦朝:

利: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弊: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与权臣乱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使秦迅速灭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后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考要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

一、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二制并行。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景帝削蕃引起“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汉朝不断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汉武帝颁布,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工与制衡: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掌执行,下设吏、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作用:

三省相互 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 皇权  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

三、元朝行省制度

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2.内容:

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  等地;

宣政院 是中央机构,兼管西藏 ,表明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领导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掌管地方行政,还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进行管理。

行省名称延续成为现在省的名称的有: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江西 

江苏省分属于当时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 

现在的台湾当时称为琉球 

现在的南海当时称为万里石塘  。

3.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_中央集权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制,汉武帝以后,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采取   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_____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隋文帝开始采用        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      科,      形成。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品德、学识、才能,渐趋公平公正。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优化。

(3)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背景:

历史原因:皇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直接原因:胡惟庸案。

内容: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  司、 按察  司和 都指挥 司)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

原因:政务繁多,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

皇帝个人裁决,往往有失偏颇、草率。

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作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立。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特别是万历初年,张居正当权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性质: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影响:强化君主专制;导致宦官专权,使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比较宰相与内阁:

图片

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责任制内阁:

图片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背景

⑴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大事;设内阁、六部。

⑵康熙帝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

2.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3.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比较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

图片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和繁荣文化、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2、消极影响

使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妨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使中国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