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地合作共建园区规划经验及4大模式

 方圆儒人 2023-04-16 发布于广东
      为了更好地发挥外地合作共建园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周边地区合作共建园区运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外地合作共建园区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以产业和园区为重点,不断深化与上海交流合作,三省一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嘉兴市全力推进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制定实施“1233”行动计划;南通市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获得江苏省政府批复,着力打造“三港三城三基地”;上海更加注重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湖州、舟山等地区纳入“1+8”上海都市圈。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张江平湖科技园等一批合作示范园区随之涌现,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的不同模式。

外地合作共建园区规划经验,外地合作共建园区模式
 
  1、从合作主体看
  随着园区合作共建工作推进不断深入,原有单纯依靠行政推动的政府间合作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根据发展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的要求,加强与国企、民企、外企以及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的合作,快速推进园区发展。建议推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合作。上海外高桥集团和启东市政府2008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与启东滨海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外高桥(启东)产业园。在管理上,由上海外高桥集团派驻管理团队,负责园区自主招商、厂房管理、企业服务等。推动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合作。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开发建设以PPP模式、特许经营模式为主,引进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组成项目公司,负责合作区域内的投资开发和招商运营,双方政府仅对所引项目产出的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比例分成。

  2、从利益分享看
  利益共享是合作共建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利益分享方式,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真正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把合作共建推向深入。建议推广代理招商模式。苏滁现代产业园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园区合作方中新集团苏滁分公司以中新集团品牌招引项目入户园区,根据项目体量收取一定比例的招商代理费,并按比例对土地出让金进行分成。推广经营收入分红模式。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产业园,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的模式,由启东市以5.33km2土地入股,占比40%,上海外高桥集团资金入股60%,注册资本3.2亿元,双方商定税收等收益4:6分成。协议签订后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有重大问题可临时召开协商。入驻异地工业园的企业,总部不迁移,仅转移生产基地,对所引项目产出的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获取一定比例分成。

  3、从管理机制看
  合作共建园区的管理运营呈现专业化的趋势,专业的管理公司在园区建设和运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委会或管理办等部门的作用往往集中在社会管理和项目服务上,充分体现市场化发展导向。建议采用园区管委会主导管理。苏滁现代产业园由当地政府成立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按照“管理运营精细有效”的要求,全面负责行政审批、项目招引、产业培育、园区社会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宜。采用合资股份公司直接管理。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按照“政府推进、企业运作、市场导向、集约发展”的原则,由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和海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属海昌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采用“管委会+公司”多层次管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团队为主,建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和双边工作委员会、园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宿迁市委、市政府赋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在规划建设、经济管理、环境保护、招商、财政、外事等方面行使市相关部门的管理权限。

  4、从合作形态看
  园区合作共建的形式更趋开放多元化,不再要求项目落户拘泥于原来协议约定的固定区域,将范围扩大到行政区范围内所有园区,从而便于不同类型项目落户不同园区,提高合作共建的灵活性和成效性。建议推广“共建共享”紧密型。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由上海市北高新公司和南通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投资建设,规划总面积5.24km2,其中上海市北高新公司占股90%,秉承成片开发、产城融合的理念,邀请日本日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道路、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已集聚企业近200家,涉及土地一级开发的,这种模式较为适用。推广“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开放型。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在具体合作模式上,打破园区原有的四至限制,将产业园1km2完全放开,不强求合作方项目落户在固定区域,转移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可选择整个启东高新区乃至启东市落户,年终通过报表统计核算共建合作成果。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不建围墙,上海产业转移企业不强求迁入固定区域,不到2年时间里,成功引进装备制造、精密机械、船舶汽配、电子电器等减量企业项目30多个,实现园区产业快速集聚,打造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广“总部经济、异地生产”型。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入驻园区的上海企业作为独立投资主体,独立承担土地费用、基建成本,独立进行建设、生产,形成杨浦“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布局,即企业的总部或研发、销售部门留在杨浦,生产性活动外移到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用工成本。(作者:高文超 刘连才 王海军 朱春天 夏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