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转移园区的克隆模式

 千年老藤 2013-10-23

产业转移园区的克隆模式


  江苏南北挂钩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大部分采取的是由苏南发达地区主导,苏北地区充分授权,企业化封闭运作的模式,这使得苏南工业园区先进的开发、管理、运营经验能够迅速移植到苏北园区,也在苏北大地创造出了一个个苏南工业园区的克隆版。
    苏州工业园的范本
    “苏州的崛起,主要体现在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北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黄建东一语道出苏州的竞争力所在。
    初到苏州,东方水城的美丽着实让人沉醉。但是,当你转悠于苏州老城区时,满眼的山水园林,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各种立交桥,怎么看都不像大城市。越看你会越发地疑惑,这座GDP总量曾一度超过深圳的城市,它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但是,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时,答案就不言自明。与传统概念中的工业园不同,苏州工业园区更像是一个现代都市。
    苏州工业园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理念和运作经验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从最初的概念规划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以高起点高定位进行规划设计,目标不仅仅是建设国内最好的工业园区,而是一座包括工业、居住、商业等各项城市功能,相对完整的苏州东部新城区。
    在建设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开发、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而当时正是各地各类开发区如火如荼地建设,招商引资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苏州工业园区依然恪守“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并在基础设施上超前建设了当时属于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在搭建了国内一流,甚至国际领先的软硬件平台后,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自然容易获得跨国企业的青睐。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和管理主体严格分开,是为中新合作的精髓,也奠定了园区14年的经济奇迹。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园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行政管理主体与基础设施开发主体相分离的原则:园区管委会是副市级政府派出管理机构,在辖区内行使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权限;CSSD则是中外合资的企业法人,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开发事项。这种全新的尝试,符合政企分离和经济国际化大趋势。
    正是基于这种高起点、高规划,不断学习借鉴运用别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创造了经济奇迹。目前,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以来,很多媒体问我,苏州工业园区的效益有没有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可以说,几乎没有,由于我们园区欧美投资占大部分,基本都是实力很强的企业,而且产业相对高端。”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主任刘杰说。这更凸显了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强势。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是中新合作的杰出典范,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这一模式非常欣赏,也让江苏找到了产业转移合作共建园区的现实范本。
    克隆出的新典型
    2006年11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模式得以正式推广。这个园区无论是开发、建设、管理、运营,几乎照搬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模式,成为它的一个克隆体。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次‘软件’的整体‘打包’,是中新合作经验的又一次移植。”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调研员周治钢说。
    这种合作模式也确立了苏州、宿迁合作共建园区过程中苏州的主导地位。
 在开发建设资金和运营费用方面,苏州与宿迁市一同注册了一家注册资金3亿元的开发公司,出资比例为1.5∶0.5,同时江苏省再按“1”的比例配套资金。然后,以苏州工业园区或大企业担保,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解决部分园区开发建设资金,贷款本息通过园区土地、厂房、商贸房产变现、租金、经营收益等偿还。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内的担保公司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设立分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问题。
    在人员管理方面,由苏州工业园区派遣12名工作人员“团队式”派驻宿迁,其中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由苏州工业园派任。对派往管委会的管理人员在行政级别上高挂半级,人事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实行三年一轮换,经考核未达到考核目标的恢复原职。
    在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由苏州工业园派出专业队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面;先工业,后商贸”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建设。
    正是由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坚持走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道路,虽然建园时间不长,但园区已迅速崭露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逐渐成为苏北一流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26个,完成注册项目16个,其中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2.53亿美元和1.5亿港币。采访宿迁市市长缪瑞林时,记者了解到,近期还有一个投资达几十亿元的大项目将落户该园区。
    充分授权,封闭运作
     2006年7月22日,江苏提出要鼓励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紧密挂钩,更大力度地推进产业转移。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挂钩共建的10个试点开发区陆续启动,而这10个园区无一不走上了克隆苏南园区的道路。
    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合作模式上,坚持苏南的主导地位,以苏南为主,组织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园区内坚持“充分授权、封闭运作”。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南北合作的原则,但是具体到园区的开发、运营,必须遵循市场化原则,因为开发区更多的是经济产物。”宿迁市副市长、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鹰说。
    作为元老级人物,沈小鹰参加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建,如今又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为了搞好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得知苏州宿迁要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后,他挑选了上十位以前参加过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的元老,进行了6个月的前期调研。
    “工业园区的前期选址、测算等基础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以后开发的进展。当然,后期的开发经营也需要很深的经营工业园的功力。产业转移是成本比较的结果,而它的前提就是形成有效的载体。苏商是一个不太爱转移拓展的群体,要实现他们的转移,必须使载体具备信任度和安全感。而以我们为主导开发的园区,有充分运作开发区的经验,这也让很多转移过来的企业看到很多熟悉的符号,加大他们走出去的决心。”沈小鹰说。
    为了保证园区的顺利开发,当地政府给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充分授权,实现封闭运作。“宿迁市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授权,在开发区内我们可以行使宿迁市级本级的权力,这也保证了园区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地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沈小鹰告诉记者。
    “合作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需要达成共识,形成利益共享。目前的合作,不是对等的合作,是以苏南为主的合作,逐步形成‘资金、干部、招商、运行管理’四个以苏南为主的模式。但是我们是从有利于合作,办成实事的角度出发,这种合作能动性强,责任主体明确,主要考核对象就是苏南。”沈小鹰说。
    同时,当地政府也给予园区开发相应支持,如园区前期开发、拆迁安置,劳动工人招聘等。
为了保证园区的健康发展,工业园合作期限内前10年产生的所有收益,合作双方都不进行分配,全部用于园内滚动发展。
    “搞工业园区,必须要有长远眼光。我们首先是富民,不求财政上有多大回报。”缪瑞林对于目前的园区收益运作非常支持。
    当然,目前江苏南北共建园区除了“苏南主导、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园区开发模式外,还有一批以苏南主导招商、苏北主导开发建设的园区。
    对于两种模式,江苏方面更倾向于前一种。“苏南主导是我们的要求,但是否封闭运作要看实际情况,当然我们希望都实行封闭运作。”黄建东说。缪瑞林也认为:“从持续、长效的发展角度来看,苏州宿迁工业园的模式更有优势,而后一种模式没有硬性考核,比较松散,难以长效。”

《南方杂志》2008年8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