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父亲死亡女儿被银行催债,反问咋证明他是我爸?法院判决亮了

 走路once 2023-04-16 发布于河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难以回答的问题。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如何证明我的爸爸是我爸爸?”

同时,这也是一位女士给当地银行出的一道难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啊,做个亲子验证不就行了。可是对于银行来说,这个方法却是完全行不通的。

内容图片

那为什么这个人尽皆知并且最有效果的方法行不通呢?而这位女士又为什么要给银行出如此难题呢?

原来,这位女士的爸爸陈强(化名),因为一次突发疾病,已经离开人世了。

悲痛欲绝的陈强的妻子和女儿,在给陈某料理后事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令母女俩都难以接受的大秘密。

也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情的存在,才让她的女儿对银行问出了那句话。

陈强生活在浙江台州,古话说三十而立,陈强和其他人一样都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做生意的料子,陈强明显没有这个天赋,不仅没有闯荡出一番大事业,反而负债累累

不死心的陈强接连尝试了好几遍,可惜每一次的都以失败告终。

内容图片

到了中年这个阶段,想象中的攒下大笔财富和给妻子女儿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愿景已经落空。

更令陈强难受的是,自己还有大笔大笔的债务没有偿还。

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操心,陈强默不作声地把所有的苦难都揉碎了往肚子里咽,不敢跟自己的妻子女儿说半句。

而这些外债,陈强的妻子和女儿自然也就毫不知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当陈强的妻子和女儿得知陈强居然还有未偿还的欠款时,感到不可思议和震惊无比的原因。

为了偿还债务,陈强东拼西凑,四处向自己的熟人借钱。

可是亏空的数额是个无底洞,光靠这些零零碎碎的钱根本无法满足。走投无路的陈强选择了办理信用卡,向银行借款

内容图片

向银行借款后的陈强依旧过的并不轻松,虽然生活已经拮据不已。

可是陈强宁愿自己的生活过的朴素不堪,也要从自己干瘪的钱包里挤出钱来去偿还卡里的债务。

也正是因为在每一次到了该还款的日期时,陈强都会按时还钱,所以陈强在银行征信系统里,一直都是信用高的良好客户。

银行在陈强这里一切顺利,可是却没有想到在陈强的妻子和女儿那里栽了跟头。

陈强离开人世之后,银行给陈强的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告知她们陈强还有一笔5.8万元的欠款没有归还。

陈强的妻子和女儿一开始还不愿意相信,毕竟作为天天和陈强在一起的家人,她们从来没有听过陈强提起过这张卡里的欠款,她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张银行卡的存在。

内容图片

可是银行再三的发短信和给这母女两打电话催款,让陈强的妻子和女儿烦不胜烦。

终于在又一次银行给陈强的妻子打电话催债的时候,忍不了的陈强女儿将电话抢了过来。

并且对着电话那头的银行工作人员说道:

“你们别再打电话来了,你先证明一下他是我爸爸,再来找我们还钱。”

说完这句话的陈某的女儿就把电话挂了,在一旁听了全程的陈某的妻子也认为这个方法绝妙。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而陈强一死,医院就已经给他办完了死亡证明,很多手续流程自然也是走完了。

此时的陈强的妻子和女儿正在为难得的清闲松了一口气,而事实也如她们所想的那样,银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不给她们打电话了。

内容图片

这个事实让陈强的妻子和女儿感到高兴,可是好景不长。

原本以为再也不会打电话过来的银行,这一次竟然直接把这母女俩告上了法院

当法院的工作人员传唤陈某的妻子和女儿时,母女俩被银行的这一操作整的怒极反笑。

面对银行的要求,陈强,也就是陈某的女儿很快给出了反击。

陈某的女儿告诉法院,希望银行可以给出陈某是自己爸爸的证明,以及证明这5.8万元是家庭共同使用的钱。

陈某的女儿有理有据的向法院说明了,在陈某突发疾病去世之后,自己和妈妈才知道原来父亲在外有如此之多的债务。

并且为了还清债务,母子二人已经想尽了各种办法,将陈某留下来的遗传全都变卖,才把陈某的个人债务还清了大半。

内容图片

而且,陈某的女儿还向法院出示了自己与母亲的还款证明和贷款明细

所以在陈某的女儿看来,自己和母亲已经完成了自己该负责的那部分看,而这突然冒出来的5.8万元巨款,并不应该由她们母女二人来偿还。

“除非你们让银行证明,陈某是我的父亲,这样我才应该偿还这个债务。”

陈某女儿在法院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笑声,毕竟这话听起来有些蛮不讲理的意味在。

但是最终结果却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法院最终驳回了银行的上诉,判处这5.8万元的债务,陈某的妻子和女儿可以不用偿还。

这一决定让很多人疑惑不已,绞尽脑汁的在思考银行败诉的原因。

内容图片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真的可以以这个听起来就啼笑皆非的理由胜诉吗?

原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和这些陪审员有同样想法的法官也对这一理由以不充分为由驳回,但是很快有人提出,陈某女儿的第二条理由是很合理的。

也就是说对这条5.8万元的开支并不包括陈某的女儿和妻子的开支的说法,法院是相对认同的。

而在民事诉讼之中一直有这么一条原则一直被贯彻,也就是“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而银行方面不能针对陈某女儿提的两个反驳意见做出合理有据的说明,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所以这个案子以银行败诉为结局

在听到法院最终判决的陈某妻子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毕竟以她现在的能力,这5.8万元巨款无疑是能压垮她的大山。

内容图片

在她感到高兴的同时,又好奇女儿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

在听到妈妈的疑问后,陈某的女儿和自己的妈妈解释道:“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当时那个当事人要取回已经离世的父亲的存款,可是银行却要求这个当事人出示能证明存折用户是他爸爸的材料。”

当时的那个情况和陈某这一案件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角色进行了对换。

那个当事人的父亲也是在亲人的猝不及防中离世,一切都来得无比突然,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和自己的孩子交代。

当事人为了证明这个是他的爸爸,去找了居委会写了相关证明并且盖章,又去公安局找出没有注销父亲身份之前的户口本,进行了打印。

内容图片

这名当事人甚至去和父亲生活了几十年的同个村子里村民,一个个请求他们签名证明自己是这个人的儿子。

做了种种努力,拿到了各式各样证明的当事人却依然被银行拒之门外,拒绝的理由仍然是当事人无法证明这笔存款的持有人是自己的爸爸。

说到这里的陈某女儿显得义愤填膺,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相信很多人也会对陈某女儿的这一说法持有赞同意见,毕竟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银行的有一些规矩真的不符合人民的心意。

而这一案件也在提醒着银行,为了人民的便利,应该多听一听民众的声音。

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很多时候银行的规矩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个灵活应用。

内容图片

陈某女儿这一做法大快人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人因为银行的一些所作所为早已心存不满,而这个案件的结果,正是老百姓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一个写照。

或许很多人会说用“你不能证明我爸爸是我爸爸”这个理由逃避还债,这不是耍赖吗,不仅有民众这样想,银行也是同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不服一审的判决,选择了继续上诉。

但是本案件的重点也不在于如何去证明陈某女儿与陈某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而是法律一直规定的是,继承人在遗产继承范围内清偿其债务。

陈某这张卡里的5.8万元债务款项,一是陈某的妻子女儿都不知情,二是这笔钱并没有用在陈某妻子和女儿的身上,既然没有用于共同生活,那这就是属于陈某的个人债务

并且前面也提到了,陈某的妻子和女儿,在陈某死后,把陈某的遗产都用于偿还他的其他债务了,已经没有可以执行的遗产了,所以这应该是人死债务消除。

内容图片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传统的观念: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可是实际上,在当今法律完善的社会,特别是在现代法律上,这一说法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陈某的妻子和女儿没有义务偿还这笔债务,而是母女俩承担的债务偿还责任,应该在陈某留下来的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之内。

如果陈某的债务已经超过了他所留下来得遗产价值,那自然陈某的妻子和女儿就无需偿还了。

这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

内容图片

而这一案件中的还有另外一个规定,也在此案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那就是“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在本案件中,银行提出的这笔5.8万元欠款应该由陈强的妻子和女儿偿还。

那银行应该先举证证明陈某和他女儿的亲子关系以及母女二人确确实实参与了这笔钱的使用。

然而银行方面却无法拿出具体有效的证据,那自然也无法胜诉

即便银行不服气一审的判决,再一次进行上诉,也改变不了陈某的妻子和女儿无需偿还这笔债务的事实。

二审法院认为这个案件在一审时就已经合理合法,符合一切流程,应该继续维持一审的判决。

这一次的案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也对此表示,这简直就是用魔法打败了魔法。说笑归说笑,我们更应该看清这个事件的本质。

内容图片

虽然说很多时候银行要求客户提供各式各样看似离谱的证明材料,可是出发立场是好的,是出于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这个本无可厚非的举动之所以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就是因为这个程序有时过于繁琐和复杂。

银行应该本着替客户着想的想法和多一些人性化的操作,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来为难客户的亲属,要不然,就会像本案件中一样,也受到客户亲属的为难。

这个案件也同样凸显了民法典的重要作用,要知道,民法典并不是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实行的民事法律进行修改完善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在这个案件中,免除了陈某妻子和女儿的5.8万元债务债务偿还责任,正是民法典贴近大众生活的表现

内容图片

而这一次的判处结果,也对大家所关心所热议的东西给出了较为完美的答案。

法律无情,法律也有情。不论是法律还是银行,都在一步一步地完善,努力贴近人民生活,反馈人民心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