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云龙山放鹤亭

 海曲上人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徐州市南有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因兴化寺内大石佛像而得名)。云龙山不高,才海拔130多米,长约3公里,连绵九节,好像一条卧龙,又叫九节龙。

相传,刘邦在丰泽斩白蛇,举义旗,宣布抗秦起义时,不过20余人,势单力薄,便南下徐州,来到云龙山。为了安全起见,刘邦每天换一个地方。可吕雉每次从沛县来找,都能很快找到他。刘邦问其缘故,吕雉说,山上某一个地方的上空,总有一片祥云,形状如龙。我就奔过去,果然你就在那里。后来,刘邦当了汉朝开国皇帝,皇帝不就是龙吗!于是就把他藏身的山,称作了云龙山。

当然还有好多说法,一个目的就是解释为什么叫云龙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轼曾在云龙山写下了《放鹤亭记》。大文豪、大诗人、大才子,人的名,树的影,影响就大了,一直流传至今。

我喜欢读苏轼的诗词歌赋,《古文观止》就是我的案头书,苏轼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爱不释手,认真研读。《放鹤亭记》也没少读。他的中心思想是极言隐居之乐,极赞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自在,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但也列举了玩物丧志的例子,最后还是呼唤,“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大有招隐之意。

文章图片2

我更喜欢旅游苏轼到过的地方,故而到徐州就奔云龙山放鹤亭而来。一到登山路口,就看见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莫与齐书写的云龙山三个大字石刻。拾阶而上,就到了云龙山第三节之巅放鹤亭。

放鹤亭为宋代文人、隐士张天骥,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所建。张天骥号云龙山人,博学而不想做官,住在山下黄茅岗,喂养两鹤,并在山上盖一亭,叫放鹤亭。清晨登亭放鹤,晚上在亭招鹤。曾作放鹤招鹤歌:“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也就在这个期间,张天骥的文友苏轼在徐州任知州(1077——1079年)。他身为地方长官,仍是“在任一方,造福一方”,为徐州人民做了大量好事,突出就是解决水患,一是治理石狗湖,即现在的云龙湖;二是倡导筑起湖滨大坝,即现在的苏堤;三是黄河决口带领城内军民日夜冒雨筑堤,加固城墙,抗洪胜利后,徐州人民为了纪念苏轼建起了黄楼。

这都是苏轼在徐州的政绩,闲暇之余,苏轼也舞文弄墨,抒发情感,得知好友张天骥在云龙山建放鹤亭后,十一月初(1078年),特意来到放鹤亭,写下这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山人有二鹤,甚训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苏轼的文章本义,既是歌颂“隐居之乐”,又有“招隐之意”,还是比较深刻。

古代文人讲“三立”:“立德、立言、立功”,你隐士光有立德、立言,没有立功怎么能行?你得为老百姓做些好事。不管怎么说,苏轼到哪儿都能干出一番政绩。苏轼在杭州留有苏堤,到惠州也留有苏堤,到处为人民做好事留下胜迹。

文章图片3

到了放鹤亭,有联:“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据说,张天骥建的放鹤亭,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早就坍塌,现在的放鹤亭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所建。亭额“放鹤亭”原为乾隆皇帝所书,现为苏轼手迹。

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据说,比放鹤亭早,因北宋以前云龙山叫石佛山,当时的饮鹤泉就叫石佛井,后来因离放鹤亭不远,才改叫了饮鹤泉。饮鹤泉旁立有古碑,系明天启三年(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张璇疏浚后所立。碑上的“饮鹤泉”三个大字也是张璇所题。这饮鹤泉以其井深,水质甘美而闻名遐迩。井中之水为岩洞石缝渗透而来,是全国罕见的因山顶岩洞而凿的石井。

文章图片4

离饮鹤泉不远,在高耸之处建有招鹤亭,因苏轼的《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而得名。“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招鹤亭因建在高耸之处,又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这放鹤亭、饮鹤泉和招鹤亭三座古迹紧密相连,都与苏轼有密切联系。还有一处,在云龙山西麓峭壁下有一天然长方石台,上刻“石床”,号称“东坡石床”。也有一联:“醉石卧清风苏守遗踪开书境,新亭迎丽日山冈秀色映诗碑。”

据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常与隐居在黄茅岗的张天骥在一起饮酒作诗。宋神宗元丰元年(1708年)9月19日,苏轼在好友陪同下登山揽胜,喝酒后,醉卧在这块大山石上,百姓见了知府醉躺在茅草乱石丛中摆手大笑。苏轼醒后逐赋诗一首:“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卧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并跋文:“元丰元年九月十九日,张天骥、苏轼、颜复、王巩始登此山。”

文章图片5

从此,黄茅冈也有了名,现在的“黄茅冈”这三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来徐州所书,当然了,离此不远就是“乾隆行宫”,当年乾隆皇帝来徐州时住的地方。

在放鹤亭北面还有船厅,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徐州知府所建的房子,上层如船,两头有船舱,故名船厅。门额题写“天上座”,左右楹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

文章图片6

故而,云龙山有好多自然、文人景观,游罢后,我想的还是放鹤亭、《放鹤亭记》,不由写诗道:“云龙飞鹤匿无踪,山顶空留放鹤亭。千载苏文呼唤久,几多隐逸愿归程!”我还是用“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苏轼文的结尾来结束我的文章。西山有什么好?特别是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归来更有用武之地。

九口2023、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