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文鹏:奇想痴语见深情

 杏坛归客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写友情、爱情、亲情、乡情的篇章,其情格外强烈、深挚,通常的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方法,已不足以表现。于是,诗人们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荒诞奇特的想象和构思,写出一些看似无理的痴语傻话,反而收到奇而见真、痴而得深、无理而妙的特殊艺术效果。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五绝《哭宣城善酿纪叟》的三、四句。此诗是李白为悼念安徽宣城的一位善于酿酒的纪老师傅而作。前两句:“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说纪叟如今在黄泉之下,大约还会继续酿造香醇的老春名酒吧!

这两句语言极朴拙,如脱口而出,但诗人居然想象老人死后仍如生前一样酿酒,把荒诞可笑的奇想说得如此真切,从而表达出了他对酿酒老人的痴情、深情,读者也感到无理而有情,并为之感动。

三、四句,诗人继续以痴语问道:“老师傅!您生前曾经把老春好酒卖给我,让我获得最美好的享受。如今您所在的幽冥世界中没有我李白了,您酿了酒又将卖给谁呢!”言外之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而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

这也是不合情理的奇思异想,问得毫无道理,如痴似呆。但我们反复寻味,这奇想,这痴语,把诗人与纪叟生前的交情,把诗人失去纪叟后的悲痛,表达得那么真挚、深厚、感人肺腑!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绝《怨诗》的三、四句。诗写女子相思的深情。通篇用代言体,是女子对丈夫说的话。

前二句:“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意思是:试把我和你的眼泪,各自滴在莲花池中。为什么要滴在莲花池中呢?后两句解释说:看一看今年夏天,莲花被谁的泪水浸死!言外之意是:谁的泪更多,谁的泪更苦涩,莲花就将“为谁”而死,这样,就可以测出谁的相思之情更深了。

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和构思!这位女子的话多么痴心、傻气!它使抽象的相思之情具象化,成为可见可感、可测可量的东西;它更把女子对丈夫既爱又怨的心理表现得令人触目惊心。正如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所评:“此诗设想甚奇,池中有泪,花亦为之死。怨深如此,真可以泣鬼神矣。”

孤舟夜泊东游客,恨杀长江不向西

这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七绝《夏口夜泊别友人》的尾联。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诗写客舟夜泊夏口送别友人的孤寂之情。首联:“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描写夏口夜泊时的景色:黄鹤楼前,夕阳即将沉落;与黄鹤楼隔江相对的汉阳城,绿树迷蒙,归鸦纷飞乱叫。

此景的情调氛围,既沉寂暗淡,又迷乱喧闹,暗示友人别去后作者的复杂心绪。尾联抒情。东游客,作者自称,点明作者夜泊为的是明日继续东游,而友人离去是西游亦不言自明。

作者曾与友人在舟中欢聚,友人离去后倍感孤寂寞。“孤”字即是作者心情的点睛之笔。于是,从他的内心深处,自然发出“恨杀长江不向西”的怨恨之语。长江总是向东流入大海,不管作者怎样恼恨,它也不可能掉头向西。

作者此语,是痴语,极荒唐无理。然而正如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所云:“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正是如此痴语,才能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后悔未与友人继续同游的心理,收到“无理而妙”的特殊艺术效果。

内容转载自《诗词中国第十一期》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文学遗产》杂志原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典文学知识》编委、中国宋代文学学会顾问。撰有《唐诗与绘画》《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苏轼诗词艺术论》《宋代诗人论》《唐宋词艺术新论》等专著,主编《宋诗精华》《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点睛之笔——陶文鹏说诗》《点睛之笔——陶文鹏谈词》等。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这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七绝《寄弟》的后联。徐熥与其弟徐并有才名,为明后期闽中才子。兄弟俩感情深厚。此诗当是徐熥寄给客游途中的弟弟,望其早归之作。

前联:“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是设想、揣测其弟徐在旅途中的境况。意思说:眼下正是春天,你在旅途一路上虽有春风相送,但你急于归家,日夜赶路,有奔波之苦,这大好春光反而会使你添加忧愁,因为在客路上所逢的春天,其实是算不得春天的。

这两句虽是揣想之辞,但写得非常亲切,对亲人体贴入微,已表达出一种骨肉挚爱之情。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因为诗人深深体会到客路上奔波的弟弟无法享有真正的、安闲的故乡春光,又担忧弟弟赶回家时春光已逝,于是突发奇想:我要吩咐那些在故园绿树丛中婉转啼鸣的黄莺,不要唱哑了歌喉,不要啼“老”了声音,因为远在天涯还有一位未归的客子,我正盼着他赶回来一起欣赏故园的烂漫春光呢!春去夏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春天一去,莺声随之而老,谁也不能阻遏。然而诗人竟然痴想春光长驻、莺声不老。这出人意表的一笔,把诗人念弟望归之情表现得格外真挚深沉,饶有奇趣,耐人寻味。

河梁日暮行人少,犹望君归过板桥

这是明代女诗人薄少君的七绝《悼亡》的后联。薄少君嫁秀才沈承,承有才而早卒,少君为诗百首哭之。

逾年,值承忌日,少君一恸而绝。此诗即是她的悼亡代表作之一。前联:“水次鳞居接苇萧,鱼喧米哄晚来潮。”描写她所居住的沿河市镇景色。水次,水边。萧,草名,是一种艾蒿。米,米虾。这两句说:在河堤上排列着鱼鳞般的宅屋,岸边水渚长满了芦苇和艾蒿。

正是傍晚时分,潮水拍岸,群群鱼虾争食嬉耍,欢声喧闹。诗人以动衬静,用晚潮汹涌、鱼虾喧闹,反衬出岸边环境的清冷、萧索与空落,暗示了她丧失丈夫后索然独处的寂寞与痛苦。

第三句写夕阳西下,寒意袭人,河边行人已逐渐稀少。我们读时,却宛如看见:沉浸在丧夫悲恸中的女诗人从白天“行人多”的时候就一直站立在河岸上,凝望着桥面,直到傍晚仍然在引颈长望。结句出人意料,惊心动魄。

明明丈夫早已去世,她却茫然无知,照旧盼望着丈夫像昔时那样踏着夕阳、从桥上走回家来。这一句用最朴素自然的文字,写出了诗人在极度悲伤中的奇思异想和凄迷痴醉神态,是奇语,亦是痴语。然而正是如此奇语、痴语,才足以表达出她对丈夫的深挚爱情和丧夫的彻骨之痛,令人读之心弦震颤、感动落泪。

相思坟上种红豆,豆熟打坟知不知

这是清代诗人黎简的七绝《二月十三夜梦于邕江上》的三、四句。

邕江,在今广西南宁市。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十三夜,诗人梦见自己在邕江上,因有朋友回乡,便写家书托他带给妻子,才写了八个字,骤然梦醒,想到爱妻两年前已病故,悲痛难抑,作了五首七绝,这是第五首。

前两句:“一度花时两梦之,一回无语一相思。”一度花时:即一个春天里。两梦之:此年正月间,诗人也曾梦见亡妻,此为第二次。一回无语:指第一次梦中与亡妻见了面,却没有说话。一相思:指这次梦里却没见到面,只是想给她寄去自己的相思。

前两句抒写他两次梦见亡妻的不同情景,已倾吐出他对亡妻的一片肺腑深情。三、四句由至情而生出奇想。

他要在日思夜梦的妻子的坟头上种一株红豆树,盼望它结出鲜红晶莹的红豆以寄托自己的相思。他进而想象当红豆成熟,扑簌簌掉落在妻子坟头上,在坟墓中长眠的妻子是否能听到它们的美妙声响呢?

显然,这是把死者仍当作生者看待的情痴之语,极荒诞,极匪夷所思。但唯有如此奇想奇情奇笔,方能畅写其内心之奇痛。全篇重复使用“一”“相思”“坟”“豆”等字,读之如闻诗人喃喃自语,絮絮叨叨;“连珠格”的章法,又使四句诗紧密勾连、一气而下,把诗人急切、缠绵的情意表达得淋漓酣畅。

内容转载自《诗词中国第十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