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书名“衷中参西”,以国医为体,西医为用,意在初步尝试沟通中、西医学。 【病名】 《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頞(è)者,鼻通脑之径路也。辛頞,则頞中觉刺戟也。 鼻渊者,鼻流浊涕如渊之不竭也。盖病名鼻渊。 【病位】 而其病灶实在于頞,因頞中粘膜生炎,有似腐烂,而病及于脑也。 【病因病机】 其病标在上,其病本则在于下。 因脑为风袭者。 胆经之热,大抵由内伤积热而成。 胃腑之热,大抵由伏气化热而成。 【治法方药】 1.脉象弦而有力 清肝胆之热:胆草、白芍诸药。 宣散其热:少加连翘、薄荷、菊花诸药辅之,以防其有外感拘束也。 2.脉象洪而有力 清胃腑之热:若生石膏、知母诸药 宣散其热:少加连翘、薄荷、菊花诸药辅之,以防其有外感拘束也。 3.浊涕常流 解毒:金银花、甘草、花粉诸药皆可酌加也。 4.病久阴虚,脉有数象者 滋阴退热:一切滋阴退热之药皆可酌用也。如玄参、知母、生地等。 5.便方 用丝瓜蔓煎汤饮之,有一定疗效。若用丝瓜蔓煎汤水煎治鼻渊诸药,疗效会更好一些。 【注意事项】 若为肝胆胃腑之热,或久病化热,不宜用辛温之药,如苍耳、辛夷辛温之品。 初得此证或因外感拘束,宜先投以表散之药,然止宜辛凉而不可用辛温也。 脉稍浮者,可先用阿司匹林解表退热。 【医案】 1.近治奉天郭××,得此证半载不愈。鼻中时流浊涕,其气腥臭,心热神昏,恒觉眩晕。其脉左右皆弦而有力,其大便恒干燥,知其肝移热于脑,其胃亦移热于脑矣。恐其病因原系风袭,先与西药阿斯匹林瓦许以发其汗,头目即觉清爽,继为疏方,用生石膏两半,龙胆草、生杭芍、玄参、知母、花粉各四钱,连翘、金银花、甘草各二钱,薄荷叶一钱。连服十剂,石膏皆用两半,他药则少有加减,其病遂脱然全愈。 2.奉天一人得此证,七八日,其脉浮而有力,知其因风束生热也。亦先用阿斯匹林瓦许汗之。汗后,其鼻中浊涕即减,亦投以前方,连服三剂全愈。 【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