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艺事鸿爪》(一)

 闲野之家 2023-04-17 发布于天津

      杨宝忠是当代京剧名琴师之一,在京胡演奏艺术上有深厚造诣,曾为在演唱艺术上迥然不同的风格流派著名演员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人伴奏,托腔保调,严密无间。尤其为他堂弟杨宝森伴奏《文昭关》是他的精品杰作。

这份材料是根据杨宝忠在天津戏曲学校任教时,于1962 1963年间的口述速记稿整理而成。由于工作上的方便,我与杨宝忠相处达八年,工作之中,业余之间,交谈甚多。所谈亦深,所涉亦广,受益更大。随谈随录,不觉已达数十万言。可惜有一些在那个年代,记录大部份失散。后经检点旧稿,所剩无几,但尚残存数篇,也是万幸。今陆续整理付印,为戏曲艺术积累一份资料,并借此告慰故人于泉下,我自己也如释重负。由于水平所限,速记和整理时,可能有理解上的错误,遗憾的是,已无法核对。因此希望大家予以指正。

                      ----张奇墀

梨园世家 九岁学戏(1)

我生长在一个梨园家庭里。祖父杨朵仙,父亲杨小朵,他们都是清末有名的花旦演员。父亲还擅长胡琴,为当时梨园界内外所赞许。由于我生长在梨园世家,是“门里出身”,自幼耳濡目染,陶冶了我对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的浓厚兴趣。我从9 岁起学戏,这是我一生从事戏曲艺术生活的开始。

我祖上两辈一一祖父和父亲,都是花旦演员,所以我开始学戏的时候,父亲也想让我学花旦。父亲让我学花旦,也有他的原因。一个是他自己是花旦演员,对于花旦这个行当有着深厚的感情;另外,我如果学花旦,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能够随时指导我。但我对花旦这个行当不感兴趣,特别喜欢老生戏。像汪(桂芬)大头、刘鸿声几位老先生的唱最吸引我。所以我跟父亲说,我要学老生,不学花旦。父亲见我意志很坚决,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没有勉强我,于是同意了我学老生。

我开始学戏了,但不是进科班,是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教。因为我是内行子弟,要求的质量高,家里又有条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时间集中,能够一点一滴地给我细说细抠。我呢,也就可以多学一些东西。

开始,教我戏的老师是樊顺福(琴师樊金奎之父)、吴连奎二位先生。那时候,吴先生已经70多岁了。这二位先生在梨园界很有名望,宗程(长庚)派,擅长教戏,他们在同一时期轮流教我。所以,我最初学的都是程(长庚)大老板的有代表性的戏。我的开蒙戏是《天水关》,后来又学了《文昭关》和《鱼肠剑》。

这样学了一个时期,在演唱方面已经打下了基础。后来父亲要使我继续提高,又给我换了老师,请裘桂仙先生来教我。裘先生是裘盛戎的父亲,他是唱花脸的,怎么却教起老生戏来了?这话乍听起来很新鲜,其实并不奇怪。比如萧长华先生,他本身是工三花脸,可是他生、旦、净、丑行行精通,都能教,而且教得非常好,桃李满天下。裘桂仙先生不但花验戏唱得好,老生戏教得好,而且胡琴也拉得相当好,他在前清宫里当差时,曾经给谭(鑫培)老板操过琴,我后来学胡琴时,也受到过裘先生的指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