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2朱弈羽:大学生如何在网络自由中保持理性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4-17 发布于江苏

      大学生是网民中的活跃分子,既有充足的时间沉浸于网络,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各项活动。但是,热烈参与往往会导致非理性。下文结合《规训与惩罚》一书的读后感,从两个方面阐释大学生如何在网络自由中保持理性。

提高警惕:

辨识网络自由下的精神规训

      规训手段体现出历史性演变。《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从君主权力向规训权力的过渡是由生产模式的转型,即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型所导致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工业化进程要求对肉体进行训诚并使其与机器大生产相适应。而如今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人类社会从大工业机器生产转向以数字信息与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此时社会对于个体的训诫在悄无声息中转向了精神领域。

      当今时代的精神规训以网络为手段。人们被强制,又自愿地生活在数字与网络技术围成的全景监狱之中,大数据精准掌握了人们的喜好并对人们进行不断推送,人们在自己编织的不断收紧的茧房中感到快乐与自由,这种精神的规训比曾经那种拿使用蛮力,强行给人们戴上规范、禁令的紧箍咒的规训权力更加有效。

      精神规训往往假借自由之名。网络规训让个体从自身出发,自己去影响自己,让环境威力法自发形成,同时,还会把这种法则诠释为自由。人们相信自己处在自由的社会,却在无意识中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为资本经济服务的自我剥削者。今天,权力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自由的姿态。它以顺从、友好的形式摒弃了自己的否定性,将自己装扮成自由。

     发现规训需要剥掉自由的外衣。 曾经我们感到愤怒,感到不公,愿意去抗争与反抗,因为我们曾经清楚的知道王权君权对我们自由的残酷剥夺,对我们肉体的残忍折磨甚至抹杀,但如今我们却在新自由主义政权为我们编织的“完全的个人自由”中逐渐丧失对自由的敏锐。人们的精神灵魂被清空,主动对自己进行剥削,通过赞扬与成全的手法推动人们主动进行自我袒露与沉迷消费。如今对于个人精神价值的过分追求同样也支持了社会精神监狱的发展与完善。

增强理智:

努力减少情绪化反智化行为

      想要挣脱网络的精神规训需要超越感性。基于网络的情绪陷阱,需要教育培养起人们保持理性的能力,与之相抗争。高呼的口号,励志的演说,极具感染力的宣讲都是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对待的,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键盘敲出一则掀起轩然大波的博文只需要两分钟,人们便会正义感满满地高举自由的大旗,但在那之后却需要2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明确真相,而在背后利用公众情绪的谋利者早已获得了他想得到的报酬。

      教育需要帮助我们掌握的是理性旁观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指不再为社会的不公发声,不再为生命的独立而自由而呐喊,而是不把自己当做操控者,影响者,自我赋予过高的感动。教育要让人学会自我大众化,不断地超脱自我进行自我审视,再碰到热点话题时不是高举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的走向罪恶,从而成为为政客所利用的棋子,而是有客观冷静思考的能力,理性参与社会实践的独立者。

      在保持理性的基础上,还要教育学生识别推送的能力,警惕泛娱乐化时代的信息推送编造的茧房,区分好学习和娱乐,举着“自由”“个人乐趣解放”的大旗心安理得地活在虚拟世界是无法真正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的。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