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病

 齐鲁乡村小医馆 2023-04-17 发布于山东




《复习薛生白治湿伏中焦证》

提要: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机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意思是说饮食、劳力等因素伤脾致使脾虚,脾虚则脾不运化水液,水液聚集产生湿饮,湿饮停留在体内的脾胃处,若遇外界有湿,体内的湿引外界的湿入内,患湿热病。传变规律是“湿邪由口鼻入,直趋中道,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意思是说外界的湿邪由口鼻进入体内后,直接传入中焦,若胃阳盛则湿随热化,患热重湿轻的湿热病;若脾阳虚则湿随寒化,患湿重热轻的湿热病;若既脾阳虚又胃阳盛,患湿与热并重的湿热病。湿热病提纲症是“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意思是说如果病人开始恶寒,后来只发热不恶寒,出汗,胸闷腹胀,舌苔白,口渴不想喝水,可以判定为湿热病。湿热病的治法是辛开苦降,以祛湿为主,湿去则热孤,热容易消退。如何祛湿呢?以治湿热病古今第一高人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治湿伏中焦证为例,讲解祛湿法于下;

一,【原文】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十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霍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石菖蒲,佩兰叶,六一散。

二,【解析】

1,本方治湿邪是集芳香化湿法、苦温燥湿法、渗湿利水法于一方之中。分述于下:

(1)用霍香梗,佩兰叶,白寇仁,郁金,芳香化湿。芳香化湿法主要治上焦湿邪。

(2)用苍术,厚朴,草果,半夏,石菖蒲,苦温燥湿。苦温燥湿法主要治中焦湿邪。

(3)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渗湿利水。渗湿利水法主要治下焦湿邪。

2,本方治湿邪用了著名的“启上闸,开支河,渗湿于下”套路。分述于下:

(1)用桔梗宣肺气,杏仁和枳壳降肺气,恢复肺宣降功能,肺恢复正常则肺通调水调,湿邪自然消失,这做叫启上闸。

(2)用苍术,石菖蒲,厚朴,半夏燥湿健脾,脾恢复正常则脾运化水液,湿邪自然消失,这叫开支河;

(3)用六一散,通小肠利膀胱,使湿邪从小便排出去,湿邪自然消失,这叫渗湿于下。

3,湿伏中焦证就是湿热病中的湿重热轻证,“湿重”离去则“热轻”孤立,“热轻”自然消退,故只治“湿重”即可以。虽然湿热病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但是湿热病中的湿邪弥漫三焦,故本方在重点治中焦湿邪的同时,兼治上焦湿邪和下焦湿邪,不能只治中焦湿邪。

4,薛生白治湿邪的套路是重点治中焦湿邪,兼治上焦湿邪和下焦湿邪,并且三焦采用不同治法,上焦采用芳香化湿法,中焦采用苦温燥湿法,下焦采用渗湿利水法。

三,【诊断】

无论患者是何病,只要是湿伏中焦证(即湿重热轻证),就用本方治疗,这叫做有是证用是方。那么如何诊断湿伏中焦证(即湿重热轻证)?非常简单,看舌即可,请看下面的舌图谱。

1,舌象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白苔布满舌面,质地较厚,板贴不松。第二个特点是舌质略红。

2,舌象主病:湿热病,是湿重热轻。

3,治疗: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的第十条之方。

四,【秘笈】
1,原文:《内经》说:“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2,译文:病生于外部而到达内部,与内部原有之病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内部的,要先治疗外部的疾病,然后调治在内的疾病。
3,应用:湿热病是湿热之邪从口鼻入,直趋中道(中焦),属于“病生于外部而到达内部”,即是《内经》所说的“从外之内”。人体内疾病发作,属于“湿热与内部原有之病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内部”,即是《内经》所说的“盛于内”。先治外入的湿热,将外入的湿热干掉,然后治内部原有的病,属于“先治外部的疾病,然后调治在内的疾病”,即是《内经》所说的“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五,【心悟】
树,先有根,后有叶,故根是本,叶是标。可见本与标的内涵是先与后,先者为本,后者为标。判断两处病谁是本谁是标?其方法是:先病者为本,后病者为标。比如治病内外五原则中的“从内之外者,调其内”,内病是先病者为本,外病是后病者为标,若根据治本原则,治疗时要治内病。由此可见,遵守内外五原则与遵守治本原则,两者都是治内病,结果完全一致。其实遵守治病内外五原则,就是执行中医治本的伟大思想!
六,【治则】
治湿热病遵守治病内外五原则中的“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先治外入的湿热,然后治内部原有的病,但是我们要灵活,不能机械死板,在治外入湿热同时,可以适当兼治内部原有的病,即以治外入湿热为主,以治内部原有的病为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