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的吃肉经

 和谐世界 2023-04-17 发布于福建

兰政文

不知从何时起,吃不吃肉成了一个颇令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人到老年后,消化功能下降,且多有三高症,荤食顿由美味佳肴变成了洪水猛兽,必先弃之而后安。难道,“五畜为益”的古训是错误的吗?

事实上,肉食与“三高症”的微妙关联,可能并不完全如您想象的那样。如,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而言,吃不吃肉的影响力其实相当小。因为人体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自身,70%~80%的胆固醇由肝脏合成,经口而入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仅占20%~30%。所以肉类饮食升高人体胆固醇的作用并不大。而且,食物中的胆固醇本来就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营养物质,如构成人体细胞膜,参与合成维生素D、胆汁和部分激素等。因此,简单地将胆固醇升高与肉食之间画上等号属于冤假错案。君不见,有些一点荤腥也不沾的素食人,其胆固醇指标也超过标准值。因此,错误不能简单地归结到食肉上,您只要做到以下4点,就能在饱口福的同时收获健康。

优选

肉类分为白肉与红肉两大类,白肉包括禽类及鱼虾等水产品,红肉则主要指猪、牛、羊、驴等畜肉、内脏及其制品。老年人吃肉的优选顺序应为:  一是鱼肉,其中海鱼为首选,普通鱼次之;二是禽肉,这种肉脂肪含量低,肌纤维短、细、软,容易咀嚼与消化;三为红肉瘦肉,如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等。

老年人还可以适当吃些鸽肉、鸭肉、牡蛎肉。鸽肉的蛋白质与血红素铁高于猪肉,而脂肪却低于猪肉,且调补肾精的作用很好,很受中医学的推崇。鸭肉中的脂肪化學成分接近于橄榄油,同样有降胆固醇之功。牡蛎富含可促进胆固醇分解的牛磺酸。此外,即便是通常认为的高胆固醇肉类的猪肉,也含有相当多的有益成分,如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称为“好胆固醇”,被誉为血管的保护神。

当然,老年人日常饮食最好是各种肉食轮换着吃,以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性。但应戒除肥肉、肉皮。这些部位所含的饱和脂肪实在是太多了。

限量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每天的吃肉量应为50~75克。若为加工肉品如火腿、熏肉等,则应控制在30克以内。瑞士的一项大型调查表明,每天吃40克以上的熏制、腌制肉食即可缩短寿命,每天吃160克以上者比每天吃10~20克的人早亡风险增加44%。富含胆固醇的动物内脏每周应限食1~2次,每次不超过50 克。提醒读者:越是香浓味美的肉食所含脂肪越多,因为香味物质多数蕴藏在脂肪当中,如深受欢迎的五花肉脂肪含量高达60%;被当成低脂肪典范的排骨,脂肪含量也在30%左右;烤鸭则高达40%。老年人吃这些肉食宜浅尝辄止,切勿迁就嘴巴而埋下健康隐患。

混搭

荤素搭配向来是营养学家强调的健康饮食原则。蔬菜、菌藻与豆制品等素食属于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食材,可助你每餐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取量不超标。更可贵的是,这些食物中含有荤食中较少甚至没有的营养素,进而维持人体营养摄入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更有益于健康。如用鱼肉和豆腐制作豆腐熬鱼,豆腐含钙多,鱼肉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能提升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且豆腐中蛋氨酸含量较少,苯丙氨酸含量较多,鱼肉中的蛋氨酸含量丰富,苯丙氨酸含量较少,二者能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实现蛋白质互补,提高人体的吸收效率。如用鸡肉和蘑菇制作小鸡炖蘑菇,蘑菇含有丰富的鸟苷酸盐,鸡肉含有丰富的肌苷酸盐,二者同时烹制时会释放出谷氨酸钠,可使鲜味大增,口感更佳。

炖蒸

肉食最健康的烹调方式是炖和蒸。炖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猪肉用植物油炒过再加开水。美国波士顿大学斯摩博士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这种做法可以除掉猪肉中80%的脂肪与50%的胆固醇,而风味保持不变。二是将猪肉用小火长时间炖煮来吃。比如,可将炖肉熬煮两三个小时,在汤里加上适量萝卜或海带,再煮1小时后食用;或将猪肉与花生、黄豆、核桃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一起用小火长时间炖煮后食用,此乃是世界著名长寿地区日本冲绳居民的习惯吃法。据有关专家测试,经小火长时间炖煮处理的猪肉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50%,胆固醇由原来的每100克中含220毫克降至102毫克,几乎下降了一半。肉食的另一种健康吃法是蒸,如隔水蒸、干蒸、粉蒸、酿蒸等。蒸法的优势是可突出食材原味,养分流失少。但无论炖或蒸,都不要额外加油,且要少放盐。另外,烹调时可以适量加点蒜。蒜中的蒜素可使肉食中的维生素B1含量提高数倍,对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都有着重要的营养学意义。

至于烤肉,虽能以芳醇的香气给人以极大的诱惑,但因含有致癌物而不建议过量食用。肉类在高温下直接燃烧,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与肉类蛋白质结合,可产生强致癌物“苯并芘”。若你实在嘴馋,则不妨遵循美国研究人员的建议,改进一下烧烤方法,如烤肉时先用酱汁浸泡或涂抹肉品,以减少致癌物的生成量;或提前用大蒜汁和桂皮粉、迷迭香等腌制肉片;或用番茄酱和柠檬汁涂在烤肉上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致癌物的危害,增加安全度。

应序

进餐要按顺序,每餐的最初几口食物应是主食如米饭、面条,然后再吃肉。其奥妙在于肉类属脂肪大户,而脂肪代谢需要碳水化合物帮忙,故主食乃是肉食不可离弃的益友。医学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如果先吃肉,摄入大量脂肪,没有碳水化合物的帮助,脂肪代谢就会在半路上停下来,致使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于体内,进而毒害肝肾等器官。另外,吃肉的同时可多吃点矿物质钾、镁含量多的食物,前者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牛奶、酸奶、芝麻酱、虾皮,后者如绿叶蔬菜、小米、荞麦面、豆类,以保护血管。有“三高症”的老年人更应坚持这样做。不过,吃肉最好不饮酒,吃肉后也不要喝浓茶或咖啡,可酌饮淡茶或少量咖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