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公园

 求是1025 2023-04-17 发布于山东

月山东临滇池,山势苍秀,森林葱郁。昆阳镇是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故里。郑和,原名马和,排行第三,小名“三宝”,回族,生于昆阳,因随朱棣(明成祖)参加“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改名郑和。

沿革

明洪武壬戌年(1382),郑和的父亲马哈只去世后葬于月山。明永乐三年(1405),郑和在京请礼部尚书李至刚为其父撰写墓志铭,并于永乐九年(1411)十一月回乡为父扫墓立碑。月山东面有建于明代,续修于清代的玉皇阁。1958年,晋宁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山上广植松、柏、板栗等各种树木,并于1978年定名为月山公园。1981年,为纪念郑和,正式更名为郑和公园。1987年,又对郑和公园进行了全面规划及建设,完善了园内游览内容及道路系统,并对绿化景观进行了提升。2004年,为了进一步突出纪念郑和的文化主题,再次对公园进行了改扩建。

布局

郑和公园主入口位于北面,拾级而上,四柱三门黄琉璃瓦牌坊式大门高踞台阶之上。入园先达郑和雕塑广场,高大的郑和下西洋雕像巍然屹立,雕像高8.55米,周围青松古柏环绕。塑像南面是玉皇阁,顺游路可达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马哈只墓园。1990年,为纪念郑和诞辰640周年,公园内修建了郑和碑林。碑林中的碑文是从明代、清代及当代名人学士作品中精选的64副赞誉郑和丰功伟绩的文字,邀请全国各地64位书法家为其挥毫,64块碑文暗喻郑和享年64岁。

1992年,为纪念郑和航海578周年,在公园最高处新建了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的三宝楼,外型酷似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楼船。三宝楼是滇池南岸俯瞰滇池湖光山色的胜地,是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南大门亦为牌坊式建筑,门堂正中为大型“郑和下西洋”浮雕,出入口位于两侧,南门右侧为郑和故里遗址——郑和纪念馆,内陈列有郑和像、郑和航海图、福建《天妃英灵之碑》、郑和远洋楼船模型等大量文史资料。

2004年改扩建过程中,除对原有景点尤其是马哈只墓园进行了修葺外,为进一步彰显公园主题,还增设了罗盘广场、日晷广场、圣池等。

1981年以前,郑和公园绿化以果树为主,部分地段种有圆柏、松树、杉木,随着公园的开放和建设,在对主要景点和道路两旁部分果树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庭园绿化提升,先后开辟了樱花园、楠木园、松柏园,使园内绿化景观更加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