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监管对ROE、净息差等指标是有底线要求的

 张迅之 2023-04-17 发布于河北

特别声明

如涉及到侵权、诽谤、信息采编错误等事宜,请于后台留言,经核实后,我们将立即给予更正、删除,并进行公开道歉。

图片

【正文】

各方面信息显示,内陆监管对商业银行的ROE、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经营指标是有心理底线的,而这一底线应作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参考基准,并牢牢守住。

图片

一、监管部门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对存款定价更为关注


(一)2023年4月10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在“定价行为”维度增加一个扣分项(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用以评估商业银行落实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情况,即为了使其存款利率满足合意调整幅度的要求。

(二)也即,若银行各关键期限定期存款(1年、2年、3年、5年)和大额存单利率季度月均值较上年第二季度月均值调整幅度低于合意调整幅度的,则会进行扣分。

其中,1年、2年、3年、5年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降幅低于合意调整幅度的,每个期限扣5分,累计最多扣20分。

(三)以上信息意味着,近期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行为更为关注,这有助于各银行根据调整机制要求,落实合意调整幅度,降低存款利率偏离度,净化存款市场竞争生态。

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ROA、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标是有底线要求的


(一)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ROA≥0.50%、净息差≥1.80%、成本收入比35%


从《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标准(2023年版)》的指标设置情况来看,除对商业银行定价行为有更高要求外,其对商业银行ROA、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一直以来亦是有底线要求的。其中,ROA≥0.50%、净息差≥1.80%、成本收入比≤35%。

实际上,原银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便已经明确规定各项底线要求,即成本收入比≤35%、ROA≥0.60%、ROE≥11%。

(二)资本类指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0%、一级资本充足率≥8.50%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应≥7.50%、8.50%和10.50%(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底线分别为8.50%、9.50%和11.50%)。其中,储备资本为2.50%、逆周期资本为0-2.50%以及附加资本为1%,且均计提核心一级资本,杠杆率≥4%。

这里的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且应当扣除商誉、其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其它一级资本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二级资本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和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其中,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权重法)或0.6%(内部评级法)。

图片

(三)资产质量指标:拨备覆盖率≥120%、贷款拨备率≥1.50%、不良贷款率≤1.80%


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底线要求分别为120%和1.50%,对应的不良贷款率底线要求应是不能高于1.80%。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文),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至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率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三、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指标(监管底线要求)的内在逻辑联系


(一)关注五大底线指标要求(ROE/ROA、净息差、成本收入、资本充足与资产质量)


从上述底线指标要求来看,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指标的要求并不高,理论上一般银行均应满足。不过我们这里想要讨论的是,这些底线指标并非是监管部门心血来潮拟定的,各底线指标之间也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总结下来的几个底线指标分别为ROA≥0.50%或0.60%、ROE≥11%、净息差≥1.80%、成本收入比≤3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0%、拨备覆盖率≥120%、贷款拨备率≥1.50%、不良贷款率≤1.80%。其中,资本类指标中,这里仅谈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主要是因为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可以通过外部路径(如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给予补充,和银行自身经营情况关系不大。

(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ROE之间的关系


核心一级资本主要靠股本及内部留存来弥补,其与ROE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增资等因素的情况下,

图片

2、上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推导如下平衡式:

图片

这里的增长率为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率,假设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7.50%不变。

3、我们现在可以进一步评估7.50%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所对应的潜在ROE应该是什么水平。假设分红率为30%,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率保持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当的水平(即7.50%左右),以及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与净资产分别为总资产的70%和5%左右,则大致可以推算出对应的ROE应为11.25%(如果增长率为7%、则对应ROE为10.50%)。

(三)ROA、ROE与净息差、成本收入比之间的关系探究


1、指标的分解结果显示,ROA、净息差与成本收入比三个指标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图片

2、这里假设总资产与生息资产基本相当,从而进一步可推导出如下关系:

图片

上述关系大致可以告诉我们三个结论:

(1)若想保持净息差、ROA以及成本收入比三个指标的基本稳定,则营收与总资产在变动方向和幅度上应保持基本一致。

(2)成本收入比的变动取决于净息差与ROA之间的相对变动情况下。

(3)中收、资产减值损失是影响上述平衡式的关键变量。

如果我们把1.80%的净息差、0.60%的ROA以及35%的成本收入比作为底线指标放主进去,并假设X=0,则意味着一家银行每年实现的营收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应达到3.43%。也即,对于总资产在5000亿元左右的银行来说,其全年应实现的营收应达到170亿元附近;对于总资产在10000亿元左右的银行来说,其全年应实现的营收应达到340亿元左右。

遗憾的是,3.43%的比例明显偏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达不到这一要求(基本在2.50-3.00%之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中收与资产减值损失在这里面构成了比较大的扰动量。

3、前面根据7.50%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大致推算出对应的潜在ROE应达到11%左右(区间大致为10.50-11.25%),为此则可以进一步推倒出对应的潜在净息差水平。

(1)11%的ROE对应的潜在ROA为0.55%(假设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

(2)在不考虑中收、资产减值损失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假设营收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左右、成本收入比为35%,则按照“ROA=净息差-成本收入比*营收/总资产”的公式计算,大致可以得出11%的ROE(即0.55%的ROA)对应的净息差应为1.60%。

(四)中收与资产减值损失是不容忽视的变


1、前面相继讨论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所对应的潜在ROE/ROA水平、潜在ROE/ROA对应的潜在净息差水平以及底线指标条件下营收与总资产的比例区间。在上述推导过程中,我们假设中收、资产减值损失及其它对指标的推导不存在显著影响。

2、在具体推算中,需要明确的是中收、投资收益等构成了正向指标,而资产减值损失则构成了反向或扣减指标,理论上如果实现的中收、投资收益等能够覆盖掉当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则上述假设底线无疑是成立的。

3、不过实际情况下,显然并非如此。特别是,正向指标中的中收、投资收益等并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这就意味着如何平衡性资产减值损失指标就显得很重要,资产减值损失的关键在于对资产质量的把握。从这个角度看,底线指标被突破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资产质量指标出现了超预期的恶化,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四、结语:如果商业银行指标弱于底线要求,则其可能会陷入负循环的经营困境中


(一)前面已经指出,五大底线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7.50%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通常对应着11%左右的ROE(或0.55%左右的ROA)、1.60%左右的净息差(监管要求是1.80%)以及3%左右的营收/总资产。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底线指标被突破后,其它四个维度的指标也会出现恶化,并可能会导致银行陷入负循环的经营困境中。

例如,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7.50%以下时,则需要有更高的ROE、净息差水平以及更低的成本收入比和分红率才能弥补,从而可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恶果。

(二)守住底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需要对资产质量有格外的重视,避免资产质量恶化对上述指标的侵蚀,从而造成打破底线平衡的后果。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91%、ROA与ROE分别为0.76%与9.33%、成本收入比为33.97%、不良贷款率为1.63%,基本均处于临界值水平。这意味着,对国内银行而言,各项指标进一步弱化的空间已经非常窄,守住底线已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而这无疑需要政策层面给予呵护。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