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故事 | 作业设计:如何做“一桌好菜”——专访成都市教科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碧荣

 盐心Jaffe 2023-04-17 发布于四川

今春三月,成都高新区开展了一项小学英语教材解读及作业设计展评活动。历时近一个月,评出两个奖项:教材解读优秀课例设计奖、“双减”作业设计奖。

据成都市教科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碧荣说,“双减”之后,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定之后,落实并提升作业设计水平,越发得到重视,这样旨在提高教师相应专业素养的教研活动,渐渐多了起来。

此次我们也邀请到张碧荣所长,从作业的维度、作业设计的实操性、作业与教学的有机关系等角度进入话题,希望能切实地给一线老师一些帮助。

1

孩子的声音,又出现了

记者:张所长,能否请您为我们描述一下,“双减”前后,比如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作业情况,有何变化?

张碧荣:主要在两方面。第一,经过大力整顿培训机构,这一两年,原来普遍性的、被动转入型的校外上课,变得少之又少,相关作业自然也就变少了;第二,学校层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在落实对作业时间的严格规定时,形成一种作业总量的统筹机制,年级组长或班主任对当天学生的作业量进行总体把握、协调,使作业时间相对均衡。

作业减少后,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就是,大院里边孩子做游戏、打闹的声音,又开始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度是消失了的。

记者:会有隐性作业的情况吗?

张碧荣:成都这边小升初的压力,并没有给到学校,学校是按照政策严格执行的,比如哪所小学的学生对应哪几所初中,然后摇号,随机分配。初中是不能通过考试选学生的。

当然客观来讲,有些家长不满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认为课程标准相当于基本标准,他们希望孩子发展的“天花板”能往上顶一顶,会给孩子额外布置学习任务。但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方面,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是家长的个体行为。

张碧荣,成都市教科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优秀教研员,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委会理事,四川省小学数学教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学力”教育价值取向的提出者、倡导者和践行者,著有《小学数学学力培养策略与案例研究》一书


2

作业维度,“人”的维度

记者:既然竞争客观存在,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当给孩子一种怎样的学习导向?

张碧荣:这个太重要了。竞争确实客观存在,比如在生物技术、芯片制造等方面,我们需要的是顶级科学家,还有拔尖创新人才。反过来看,这些未来的人才,他们在小学里都做了些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的钱学森先生,他本身的艺术修养是很高的。当一个人已经站在某个领域的金字塔尖了,什么东西能促使他灵感的火花出现,其实源自其他一些维度。

而现在我们对于儿童,更多的还是比谁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快。孩子的意志品质问题,如何完整地发展他们的情绪和思维,他们如何与自然对话与人交流……这样一些问题不去考量,不去纳入目标,是有问题的。

从作业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对人才的观看维度发生变化后,你就会发现,单一的知识型作业,与多维度的拓宽型作业是完全不一样的。说到底,就是教育质量观迭代升级的问题。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却不见天性中的活泼开朗,生命仿佛变得暗淡了。我们的教育导向里,是不是也应包含一种身心健康的维度?

张碧荣:当然,现在从国家到学校,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我还是想说,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我觉得源头就是对幸福的定义。如果只是读书,名初中名高中名大学,出人头地,如果全是这样一种狭隘的指标,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定会很多。

但其实,虽然行业间的收入有差异,但无论哪一行,只要你做到了前列,其实都比较好过,包括你的物质诉求,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们要倡导:与其往热门行业卷,不如在自己选的行业里努力奋进。渗透这样一种多元幸福观,最终达成共识。不然家长焦虑,给孩子施压,即使学校减负,家长还会加回去。

3

作业设计:一桌好菜

记者:对于作业,控量减负的同时,还要实现提质增效,关键在哪里?

张碧荣:时间把控之后,我们要深度研究,怎样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相当于s=vt,时间少了,就要把速度提升起来,总量才能稳中有升。

我们过去对作业的态度,就是课堂里讲了新知识,课后通过作业巩固,这其实是把作业窄化了。作业还应具有一种质量目标。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看到作业背后的东西,要去拓展作业的一些功能。

比如思维。不同学科对应不同的思维要求,语文是思维能力,英语是思维品质,数学更多的则是逻辑思维。每个学科要清晰地界定出自己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发展本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

拿数学来说,可以先研究思维的子类有哪些,比如逻辑思维讲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讲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从内涵方面加以细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直到你能罗列出一个指标体系来。这样,就有多条线去设计作业了。

再举一例,比如传统数学作业多套用公式,但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推导公式的过程,通过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对知识产生的过程,提出更高要求。小学里多做这样一些事,才能对初中高中的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记者:确实,如果是这样的作业,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题,就能看出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了,而不是同一种题反复做。

张碧荣:这个非常关键,也是我们作业改革的核心。我们如果只是从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谈作业,那么往往就会只管本学科里的知识点。作业改革其实有许多维度,除了知识维度,还有迁移、运用等等。如何做到这些,指向的是作业的指标体系。简单来说,作业设计应当有课程意识,有顶层设计,你通过作业要训练学生哪些东西,头脑里要想清楚。

然后还有一类重要维度,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除了习得技能外,还要通过作业,磨炼学生的心性,培养他们遇到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是做成一件事很重要的品质。

记者:从类型上说,现在的作业大概有哪些主要设计方向?比如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探究型作业、调查型作业等,这些分类基于什么?

张碧荣:这就相当于做菜。即使一桌菜里,素菜荤菜都有了,这就是一桌好菜吗?不见得。你要去分析素菜里的营养成分是什么,荤菜里的营养成分又是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能说这桌菜是不是好的搭配。

同样,比如综合实践作业,形式上是这么做的,但背后学生能力的发展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把它梳理出来?作业形式多,不等于学生得到良好发展了。

举个例子,90年代奥数竞赛很火热,甚至上升为升学的一个敲门砖。但是,奥数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主干吗?显然不是。它如果是主干,会进入课标的。没有进入课标,就说明它是拓展性的。也就是说,不学奥数,并不影响学生初中高中的后续学习。

再有,奥数中有很多专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点,其实是一样的。纵使学生学了很多专题,但他们所发展的思维能力,往往就是那一两个。将来初中高中学习需要的一些思维能力,他没有或者说发展得并不均衡。就像在健身房,一个人把局部肌肉练得很畸形,这样的人,协调吗?

所以我们要建立起二级、三级指标体系,这样你才能知道学生发展的各个维度是不是均衡合理的。

记者:您说得特别好,指出了我们作业类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不可以这样说:与其多花心思做各种配菜,不如潜心把主菜做得更丰富,更有营养。

张碧荣:其实知识本身是中性的。一个高明的老师,他用教材里的知识,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很棒。如果只是老师讲思路,学生跟着理解,其实并没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没有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育不见得都是推动,也有可能是伤害。

记者: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的学习会产生差异,作业设计也要关注到这种差异,比如有的学校让学生自主设计、自由选择完成作业。所谓作业分层设计,是如何实现的?

张碧荣:因材施教,孔子早就这样讲了,但在目前的大班化教学下,要分层设计,分层布置,分层批改,老师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从理论层面,这是应当,实际却很难做到。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我们教研部门正在研究、开发带有梯度性的作业题库,然后放到平台上,老师可以自己选,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之前说到指标体系维度,也包含意志品质,因此我们给的题里,也有一些挑战性的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关注的不只在知识层面,还要关注他们的抗挫能力。因为即使一个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都很优秀,但如果心理不健全、不成熟,将来上了大学,看见优中还有更优者,隐藏的心理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在作业设计上,有时也指向学生心智的成熟,不全然以掌握知识为指标。

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都必须要以人为本

记者:通过作业,立德树人。

张碧荣:是的。因为智力较高的学生,往往就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苗子,对他们的培养,就要通盘考虑了。在小学阶段,就要有意识地盯住一些指标,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我们今天谈的是作业,但其实包括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都必须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想到,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想明白这一点,你的作业设计就不只是在做局部工作了。

记者:作业评价是指导作业设计的重要一环,这方面我们现在有什么新的进展?

张碧荣:我们使用大数据,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比如如果学生用点阵笔写作业,就可以记录作业完成的时间,还能复原书写的轨迹、写字的速度、打的草稿等,从中可以分析出学生答题的思路,推测出思考的过程。这些数据是我们的一种抓手。

比如有几道题,平均一题需要5分钟解出来,一个学生如果平均用时2分钟,那么至少他的思维一定是敏捷的,反之,如果平均要用8分钟,就存在问题,要么是知识点的问题,要么是认知能力等问题。通过这种分析,实现精准教学。

4

少和多、慢与快

记者:似乎我们印象中的作业,就是指家庭作业,父母在家为孩子的学习查漏补缺,但其实,作业和教学是分不开的。在小学阶段,如何让作业走出家庭,走进教学?

张碧荣:老师设计和布置作业,要和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系统,不能分开来谈。一个课时,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怎么设计问题,怎么展开学习过程,上完后,你通过学生的眼神,通过与学生互动,如何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达成得好,作业设计是不是就应该往更加综合、更加开放的维度去考虑……

作业,实际上已经打破了课后、家庭的范畴。比如前置任务——学生在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了一定思考时,老师再来展开教学——其实也是一种作业。还有课堂练习、课后巩固,都属于作业范畴。

记者:教学与作业的高度协同,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您观察,老师们的响应如何呢?

张碧荣: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还是比较少的。这样的教师,是对人生有一定阅历的,在成长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的。当他对学科主体知识已经烂熟于胸,对学科核心素养也已了然于心时,才能大道至简,通过少的作业,达到多的目标。这是很高的标准。

记者:立德树人,首先教师自己要是一个成熟的人、完整的人,一个有教育品格的人。那么您从教研者的角度,能够给我们老师一些什么具体的建议呢?

张碧荣:就四个字:少、多、慢、快。学得少,但实际上全是抓住要害的,那么少就是多;学得慢,但底子打好了,会越学越快,所以慢也就是快。

比如一位特级教师上分数单元课,总共6个课时,只“分数概念”就讲了3课时,后面所有部分,他用余下的3课时就讲完了。另一位老师按部就班,教材怎么编就怎么教,最后效果反而不如前者好。为什么?因为对教材了解不够通透,老师给到学生的就是一课一得,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整个单元。

记者:作业如何成为教、学、评之间良性互动的切入点?

张碧荣:如果你已经对学生发展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有了清晰的教育质量观,那么你就能把作业设计成一种生态:有的作业是保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的是训练思维,有的是提升认知能力,有的作业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的可以联结德育……

当你看到“作业”两个字的时候,能够一下就对应出学生的发展维度,对应出相应的作业形式,作业就起到了切入、打通教学的作用。E







广告         联系人:罗南映 电话:13275958636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2023年/第151期2023/4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