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毛泽东“出走”中南海,向李家骥发火:我说话没人听是吧

 冬不拉拉 2023-04-17 发布于安徽

前言

1952年2月10日,农历刚巧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场举行。这桩贪污案当时很轰动,再加上是节假日,体育场聚集了2.18万人,大家都很关心事情的最终处理结果。

最后,公审判处刘青山、张子善立即执行枪决。毛泽东下这个决定很艰难,但为了政府建设和国家发展,不得不做出这样严厉的决定。

毛泽东还明确指出,要认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严惩贪污腐败风气。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毛泽东心情很不平静,晚上11点多,他走出房间,乘着夜色去散步,几个卫士们跟在他身后。

图片

公审大会

走着走着,毛泽东突然转身问卫士李家骥:“今天你干什么了?”

李家骥答:“开三反会议。”

毛泽东一听,就和几个卫士讨他们会议的内容,聊到后面,毛泽东说:“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穷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再穷,也没有选择为自己劳动,而是选择了为全人类劳动。”

“恩格斯世界上最伟大的富人,因为他和马克思一样,也没有选择为自己劳动,也选择了为全人类劳动。而且把自己的全部家财连同才华一起奉献给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全人类,是多么高尚。”

图片

毛泽东

往回走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你们今后定个制度,每三个月开一个三反大会,你看好不好?”

李家骥点头认同:“主席说得对,我们就应该多开展这种活动,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毛泽东继续问:“李家骥,金钱关也不那么好过哩。如果让你管钱管物,你敢不敢动?”

李家骥认真答:“我不敢动。不管钱和物,不接触这些东西,就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工作上是难免犯错误的。”

毛泽东放慢脚步,语重心长地叮嘱:“对,那是工作中的错误,和经济问题是两回事。你要严格要求自己。”

图片

毛泽东

这天晚上的谈话,几个卫士印象都很深刻,毛泽东讲了不少,就是提点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不要犯错误,同时也是为全党树立好的榜样。

毛泽东“出走”中南海,警卫处驱车跟在毛泽东后面

毛泽东对“三反”、“五反”运动抓得很紧,2月15日,他为党中央起草了“五反”运动对各类资本家的处理意见。意见中的第一句话很有意思:

各城市市政府市委均应该展开“三反”和“五反”斗争的同时,注意维持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如果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了不正常状态,亦应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毛泽东虽重视清理贪污腐败等作风问题,但在和平时期,依旧将经济工作放在第一位,以安定绝大部分资本家,这体现出了毛泽东统观全局的执政思想。

图片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

进入3月份,不少地方和部门的“三反”运动开始进入收尾阶段,毛泽东迫切地想知道人民群众是如何看待这场运动的。况且,2月份党中央刚刚发布了春耕的指示,毛泽东还想了解一下农民耕种的情况。

3月9日中午12点,毛泽东在院子里散步,见李家骥从前院走过,立即叫住人说:“你快备车,我到郊外散步。不通知其他人,我们去就可以了。”

李家骥有点犯难,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办公厅对他的外出有严格的规定,没有相关警卫部门的批准,毛泽东是不能随便出中南海的。李家骥想了想,一面去准备车,一面将事情暗中向卫士长李银桥报告了。

按照规定,李银桥又立即向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汇报。一时间中南海中有些兵荒马乱,大家都不知道毛泽东为什么要出去,更不知道毛泽东要去哪。

图片

右:杨尚昆

此时,毛泽东已经带着李家骥上了车,沿着北长街向外行驶。司机也不知道要去哪,听着毛泽东的指挥开车,一路驶出了德胜门。

3月,北京气温还比较低,德胜门外面有一段路冰雪刚刚化开,非常难行。司机为了安全考虑,放慢车速。这一放慢,结果后面保卫部门的车逐渐追上来,毛泽东见了有些不高兴,对李家骥说:“真是没办法,怎么就甩不掉他们呢?”

尽管如此,毛泽东并没有让司机停车,反而继续指路,希望能甩掉后面的“尾巴”。又行驶了一段距离,毛泽东喊“停车”,李家骥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是郊区十四区的马甸村。

毛泽东一年前来过马甸村视察,他记忆力惊人,竟然还记得过来的路。李家骥赶紧扶着人下车,毛泽东刚下车,就看见不远处保卫部门的车,不高兴地问:“他们是干什么的车?”

图片

毛泽东

李家骥老老实实回答:“是警卫处的车。”

毛泽东生气地说:“我不是不让你通知他们,怎么偏让他们知道?”

李家骥不敢解释,没再说话。李银桥已经几大步走过来,解释说:“主席,这是我们的责任。”

后面的人也都跟上来,毛泽东便没有再多说什么。其实因为这个保卫制度,警卫处多次和毛泽东交涉过,甚至警卫员们也和毛泽东“讨论过”。警卫部门一片用心,毛泽东是知道的,但他对行动不自由依旧很不满。

毛泽东甩甩手,向着不远处一处农舍走去,他不太高兴,但没有忘记这次出来的目的。农舍里的一位老大娘可能听见外面的响动,从屋子中走出来查看情况。

毛泽东

大娘一开始没认出来是毛主席,但看着一群人穿衣像是干部,就请他们进屋。进了屋,里面的老大爷一眼认出毛主席,激动地拉住毛泽东的手说:“毛主席,快请坐。”

落座后,毛泽东和老大爷拉家常, 亲切地问:“老人家,你们生活怎么样?”

老大爷既激动又紧张,顿了顿才回答:“托你的福,我们生活很好。”

毛泽东又问:“今年生产安排得怎么样了?”

老大娘直言:“都准备好了,看来今年能比往年好......”话还没说完,老大爷就拉了一下她胳膊,轻声说:“你懂啥!”

毛泽东见状笑了,说:“你可以说,她也可以说嘛。”

但老大娘没再开口,而是去给毛泽东等人倒开水喝。毛泽东接过水放在一边,客客气气地说:“谢谢你,我不渴,就是想和你们唠唠。”

图片

毛泽东视察农田

接着,毛泽东又问了村里的生产情况、生活条件、农业政策,老大爷说话很务实:“去年收成还可以,基本够吃。”

毛泽东问:“你们对区政府干部有什么意见?”

老大爷答:“他们经常下来。对这些干部没什么意见,他们下乡来,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还参加生产劳动。”

谈话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毛泽东把想问的都问了,便向两位老人家告辞:“谢谢你们给我提供了情况。”

两位老人家将毛泽东送到院子外面,不舍地说:“请毛主席下次再来啊。”毛泽东笑着和他们挥手告别。

图片

毛泽东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毛泽东:我住在中南海,你去后对门卫说是我的朋友,他们就会让你进去

走出两位老人家的院子,毛泽东轻车熟路地向另一个院子走,边走还边给警卫介绍说:“这是小吴家。”

走进院子,主人家正巧在家,是位年轻的农民社员,笑吟吟地迎出来和毛泽东握手:“您好啊,主席,谢谢您老人家在百忙中来看我们。”

毛泽东见了熟人挺高兴,玩笑道:“我们是朋友呀!你吴文阳是我毛泽东的朋友嘛!”

吴文阳很感动,没想到一年多了,毛泽东还记得自己的名字,他拉着毛泽东的手不舍放开,激动地说:“谢谢您老人家对我们农民的关怀,我们一定好好生产、多打粮食,报答毛主席和共产党。”

毛泽东是国家主席,吴文阳是年轻农民,两人明明是身份境遇完全不同的人,但互相握手交谈却非常和谐,宛若多年老友一般。李家骥等人在后面见了很感动。

图片

毛泽东视察农田

打过招呼,吴文阳请毛泽东进屋坐,女主人热情周到地要去给毛泽东倒水。毛泽东忙阻止:“不用,我不渴,还是领我去看看你的菜园子吧。”

吴文阳便领着毛泽东去屋后看菜园子。虽然还是初春,但菜园子中已经有不少绿色,毛泽东高兴地弯下腰去拨弄几颗绿油油的青菜,问:“小吴,你种这么多菜,都是往哪卖,多少钱一斤呀?”

吴文阳见那几颗青菜旁边有几根小草,他一边伸手拔草,一边回答:“今年的菜统一卖到市场。菜价还不错,比去年高。估计记今年收入能比去年好。”

接着,吴文阳又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去年我们这里搞的不错,除了自己吃用,还有剩余。”

毛泽东点头:“好,好,这就好,我们应该一年比一年好。”

图片

毛泽东视察农田

毛泽东又仔细问了一些村里生产、生活的情况,突然话题一转问:“小吴,你们这里搞没搞三反运动?”

吴文阳说:“我们已经开过会了,让群众提意见,揭发干部的三反问题。”

毛泽东问:“你们提没提,敢不敢提?”

吴文阳丝毫没犹豫,直接说:“据群众反映,区里干部下来有吃吃喝喝的问题,影响不好。”

毛泽东鼓励说:“对,对这些部位农民群众办事,还给增加困难和麻烦的干部,就应该提意见。给区里提,给市里提。你们这里的干部听群众意见,是让人收集,还是到下面来当面听?”

吴文阳说:“是区里来人,我们提,他们记。”

图片

毛泽东外出视察

毛泽东挺喜欢吴文阳坦率直白的性格,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我还要到一个地方,以后再来看你。”

吴文阳也很关心毛泽东,说:“主席,你太忙,以后你不要到我这里,还是我到你那里去吧。”

毛泽东赞同说:“好,我住在中南海,你去后对门卫说是我的朋友,他们就会让你进去。”

吴文阳想招待毛泽东吃顿饭,赶紧又说:“毛主席,吃完饭再走吧。”

毛泽东说:“谢谢你,下次来,我一定在你家吃饭。”

毛泽东坐车离开马甸村,又指挥司机去十四区区政府所在地,碰上区政府干部们开会。毛泽东来得突然,干部们有点手忙脚乱,一个个自我介绍之后,将毛泽东请进了会议室。

图片

中南海大门旧照

毛泽东听完了区里的情况汇报,才和警卫们返回中南海,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毛泽东“秋后算账”,批评李家骥,李家骥大着胆子和毛泽东辩论

毛泽东这次“出走”中南海,大概有3个多小时,毛泽东了解到一些群众的意见,是非常满意的。但回到中南海之后,他又想起了之前“警卫部门”的事情。

毛泽东还是有点生气,对李家骥抱怨说:“我说话,你们就是不听,不让你通知,你偏通知,而且一去就是好几辆车,这么多人,影响多不好。我这个人就是不自由!我这个主席,谁也管不了啊!”

李家骥见毛泽东只是抱怨,并没有责备,大着胆子解释:“不汇报,不行啊。这是给我们定的纪律。保卫你的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

图片

中南海内部

毛泽东却不认同李家骥的道理,辩论说:“这样我就安全了?你们净搞神秘化。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井冈山时期,我出去,也没那么多人!就差你们没给我净街开道了,兴师动众,你说这是不是也要反一反浪费!”

李家骥又说:“主席在井冈山、延安、北京和到全国各地视察,一直都是伴随着生命危险的,阶级敌人一直想谋害。就凭这一条,就可以看出革命领袖为人民创大业,是多么艰难。阶级仇恨是凶残的,阶级利益是难以调和的,所以你更应该注意安全。”

毛泽东被李家骥这一番“人小鬼大”的大道理逗笑了,但依旧辩论说:“既然要斗争,就只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胜利,一种是失败。列宁同志说过'失败不属于工人阶级’,革命都胜利了,我还怕什么呢!”

李家骥反驳说:“革命领袖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列宁在1918年就挨过敌人的黑枪,虽然没死但也被打伤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图片

列宁

毛泽东无奈,只好说:“我不怨你,都是你们领导让你这么办的。”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在中南海中,他最常见的是党内其他核心领导人,偶尔也会接见科学家、艺术家、资本家等等高级知识分子。但毛泽东最想见的,其实是普通群众和农民,他想知道劳苦大众最真实的想法。

但是中南海的警卫制度非常限制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多次提出不满和抗议,可是这个制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可以发现,1953年开始,毛泽东外出巡察的次数非常频繁,他乘坐专列,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每到一个地方,毛泽东就会到田地、工厂走一走,和农民、工人聊一聊,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毛泽东的骨子里有平凡天真的一面,他心系劳苦大众是不自觉的一种体现,想了解人民群众的心思是无意识地自然反应。历史中几乎很难见到像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他和人民是无法分割来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