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东宫的故事:即位与继位,登极与登基,一个错别字颠覆百年。

 思明居士 2023-04-17 发布于河北

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南郊(天坛)登极即皇帝位起,到公元1912年宣统皇帝逊位,在这五百四十四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清共27位正式即皇帝位(清太祖被追尊除外、南明不计)。

文章图片1

在这二十七位皇帝中,除了明代宗景泰皇帝未举办登极大典外(土木堡战败后临时即位,加英宗健在),其他二十六位皇帝均举办了隆重的登极仪式。

大部分文章不知何时起,登极与即位这种在明清两代最高等级的礼仪大典,被“登基与继位”所代替(来去是梦)。

甚至在写文章码字时,把“登基”写成登极,发文助手判定登极是错别字。

文章图片2

如果大家用手机或电脑输入“deng ji','ji wei'时,关于登上皇位的描述十有七八会显示“登基”、“继位”。

那么皇储登上皇位,到底是称为“登极即位”,还是“登基继位”呢?本文结合会典仪式、实录诏书、史书遗诏等多方面予以讲解。

什么是即位

即位古称践阼。践是指着履而登踏,阼是指主阶。

文章图片3

礼记·曲礼》有载:“殿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文章图片4

古代尊者由东阶而上,登上丹壁月台,而卑者只能由西阶而上。

比如明代(成败皆空),亲王如果在王府承运殿接见属国藩王,亲王走承运殿东阶而上,藩王走西阶入殿,以示尊卑。

文章图片5

《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文章图片6

礼记·曲礼》又载:修身践言,谓之善行(履行自己的承诺,为信)。

意思简单的说:帝王由主阶(别人走是僭越)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去主持对上天和神明的祭祀,履行自己“承天御民、安邦治国”的践言,践行告祭昊天上帝的承诺。

文章图片7

《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践阼又称即阼,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意指皇帝位、也被称为极位。

“极”本指殿宇的最高处,泛指至高至玄之处。

文章图片8

今天大家看史书,明初丞相李善长、明末奸宦魏忠贤、清代首贪钮祜禄和珅等是位极人臣,实际上是“人臣极位”,也就是做到臣中的最高品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以复加。当然那“一人”指的就是皇帝天子。

文章图片9

“即”与践字义部分相通,也有走上、登上、靠近之意,今天大家所说的”即席发言”,就是走上讲演的位置发表自己的观点(礼记·曲礼》:将即席)。

文章图片10

《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辛亥,皇帝即阼,謁高庙 。”说的就是汉初吕氏家族被诛灭后,老臣陈平(来去是梦)、周勃与刘章等宗室大臣迎立汉高祖第四子刘恒为帝(文帝),汉文帝即阼后,前去祭拜汉高祖刘邦。

文章图片11

直到清末,即位依然有用即阼的记载,如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中记载:“ 道光三十年, 文宗(咸丰) 即阼。”

文章图片12

登极又是什么

登极与即位既是同义,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登极后来演化为即位的一种具体的庆典表现形式,即登极仪。

文章图片13

明朝储君(嗣皇帝)在即位前,文武百官代天下庶民上表劝进,东宫储君三辞而不受。

最后终究“拧不过”天下亿兆黎民所盼,勉为其难,迫不得已即皇帝位。

文章图片14

经过繁琐的占卜日期、仪仗准备、赞礼演习后,储君在吉日遣官祭祀天地、社稷和陵庙后,前往设定的主要殿宇内(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太和殿,文华殿)登极,宣布即皇帝位,受文武朝贺,遣官员手捧诏书前往午门或承天门(天安门)开读,诏告大赦天下。

文章图片15

所以,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皇权更替的礼仪都是登极仪,官方称为登极大典而不是登基大典。

文章图片16

登极与登基的区别

在明清二十七位帝王中,官方正史全部采用的是登极即位,没有一个使用是“登基继位“”来记载这个仪式的。

文章图片17

严格的说,“登基”这个词用来形容嗣君即皇帝位是不合礼法的,在明清两代的官方礼仪法典上,并没有登基仪这样的称呼,而是登极仪,是明清两代中最重要的礼仪,没有之一。

文章图片18

登极与登基虽然一字之差,但存在天壤之别。

登极是指登上那至高无上皇位,担负起“承天启运、既寿永昌”的责任。

文章图片19

故宫太和殿上悬挂匾额上的乾隆皇帝御笔手书四个字“建极绥猷”,就是指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文章图片20

而“登基”的“基”字,这里并不是泛指登上丹壁和基座到达宝位,而是指基绪,即基业的意思。

文章图片21

《书·太甲上》有言:“肆嗣王丕承基绪。

《孔传》:“子孙得大承基业。”

《文选·孔融》:“陛下叡圣,纂承基绪。”

吕延济注:“绪,业也。”

大家所说的“子继父业,承继祖业”,祖宗称创业,儿孙称守业(成败皆空)。就是由此而来,清光绪年号的绪也是基业的含义,即光大祖宗基业之意。

文章图片22

乾隆帝北巡,在盛京(沈阳)故宫题写了文溯阁的题联也体现了上述含义。

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
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文章图片23

与文武百官、黎民百姓不同,皇子、储君继承父祖皇位,登上皇位的那一刻是一种“蜕变”。是由一个皇子皇孙、太子亲王蜕变为“真龙天子”。

文章图片24

不再单单作为谁的儿子继承帝位,而是紫微大帝(紫禁城名称的由来)下凡。

之后不再居于任何人之下,而是统领与主宰九州四夷、六合八荒的皇帝,成为了真正的“天子、人皇和君主”。

文章图片25

所以仅以“登基”,来表现新皇帝即位,以“继承了祖先的基业”来形容的话,那种格局与登极相将显得完全没有新朝的气象和改元天子的格局。

文章图片26

“登基”与”继位”的由来

存在即是合理,那么登基一词从何而来,并被大多数“输入法”所认可呢?是谁提出“登基”这一感念的呢?

这个人还真不是野史杂记的作者或者道听途书的官员,而是大清一代的圣主——康熙皇帝。

文章图片27

这件事还要从明清两朝的遗诏说起,在此先不谈遗诏储君的真伪(尤其是清朝),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来去是梦)。

明清两代皇帝(清太祖)除明成祖永乐帝(榆木川驾崩,仅传遗命,没有遗诏)、建文(自焚)、景泰(被废)、崇祯(亡国)、崇德(猝死)、宣统(逊位)没有遗诏外。

在留给继承人的遗诏中对嗣皇帝的嘱托中都用了即位登极,只有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遗诏用了“继朕登基”的说法。

这非常有意思,翻阅《明实录》与《清实录》,我们发现明清两朝大部分皇帝的遗诏关于储君即位是这样描述的:

文章图片28

从遗诏中我们看出,对于年轻的继任者,大多数都用“宜嗣皇帝位、早嗣皇帝位”,而不是继皇帝位。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嗣字三从,即从册,从口,从司。

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

口,口头命令。

司,世代从事某专业。

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

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皇位的承袭者称为嗣君(成败皆空)、嗣皇帝更为准确,其含义远非“继承、继续的“继”字可以比拟。

文章图片29

再来看一看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遗诏:

文章图片30

清朝在康熙朝后期废除太子胤礽后,不再预立皇储,建立了秘密立储制。

从雍正到道光朝,皇帝生前确立储君,写入诏书放于锦匣之内,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皇帝驾崩后,取下诏书当众宣布嗣君人选,即位为帝。

文章图片31

从康熙和雍正两份遗诏来看,康熙皇帝“遗诏'中对皇四子硕雍亲王胤禛所用的“继朕登基”与明显与前朝的体制不符,而雍正皇帝对弘暦的遗诏中再次使用。

皇帝的所谓的遗诏,没有几个是皇帝临终时亲自口述或起草书写的,病的连喘气都费劲,还叭叭的跟大臣讲大段文言文的遗诏也不现实。

文章图片32

再说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驾崩”,所以遗诏基本就是拟诏大臣们对皇帝的“工作总结”和“传位说明”。

那康熙皇帝的遗诏为什么会写成“继朕登基呢”?

有一种说法就是康熙帝有东北口音或经常写错别字,在很多奏折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把登极说成“登基”。

这个并不奇怪,康熙帝的错别字之多,不胜枚举,这个都不新鲜了。

比如:

“处暑”写作“出暑”,

“封疆大吏”写作“风疆大吏”,

以后”写成“已后”。

“除根”写成“出根”;

“犹恐失调”写成“犹恐矢调”。

“皆无凭据”写成“皆无平据”;

“难以凭信”写作“难以评信”;

“治法甚好”,写成“知法甚好”;

“白莲教”写作“白廉教”;

“沙漠”写成“少漠”

文章图片33

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遗诏是伪造的,慌乱中把继朕登极写成“继朕登基”,这与雍正即位之谜相佐证,这个有点牵强。

个人认为,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平三藩、擒鳌拜、收台湾,可谓清朝最伟大的君主。到了晚年太子失德,无奈两次废黜。他晚年面临最大的问题和思考的重点就是大清的嗣君人选。

文章图片34

面对众皇子虎视眈眈的夺嫡之心,为了保护继承人,康熙皇帝一定会亲手写一份遗诏,也许是因为错字把“登极”写成了“登基”。

官员在誊写这种诏制时,必须做到一字不差,抄错一字就是灭族的死罪,即使明知登基时不对的也不能改(来去是梦),即使提醒皇帝说“您写错字了,哈哈”也是个死。

文章图片35

而以孝为本的雍正皇帝延续了康熙的书写方式,“登极”亦写成了“登基”。

也可能他认为就应该是登基,因为雍正帝的错别字也不比他爹少太多。

文章图片36

由此开始,百姓们对登极也就成了登基,但官方的礼仪典制依然称为登极,继位俨然称为即位(成败皆空)。

文章图片37

最后,提醒头条发文助手,登极能不能别算错别字了。

文章图片38

登极大典不要再说成登基大典了,露怯。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