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你真的懂太极吗?也许世间再无登堂之人?

 人老颠东 2023-04-18 发布于安徽

太极一词出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此生生不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极内含阴阳,阴阳交媾,变化万千,化化无穷,生生不息。

太极拳是太极原理在传统武术及传统养生方面的具体应用。真正的太极拳是拳功皆练,不可偏废,甚至功重于拳,否则就不叫太极拳。为什么?

过来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又练拳,妙处说不完

图片

对养生延年而言更是如此。“一分为二叫阴阳,合二为一名太极。”此一太极原理表现在太极拳理方面就是:拳属阳而功属阴,拳是动而功是静;拳练身而功练心,身心修持皆系于气。如此则拳功一体,必然身心和谐。其实,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道即气也,气即道也,练气过程即体道过程。所以凡坚持拳功皆练者,必达拳气一体,身心合一——拳道合一。道通则万法皆通,养生、技击无有不通。

玉昆子先生在其著作《太极拳秘谱》(华夏出版社,2008版)中认为,我们现在见到的太极拳,跟二三百年前的太极拳(那时尚未明确命名曰“太极拳”,常呼之曰“太极功夫”)是有区别的,太极拳的完善是一个萌生、发展、壮大、成型的过程,是经过多少代武术家们的探索、实践、演化而形成的。

被尊为“太极仙公、太极真人”的葛玄,其孙葛洪亦被尊为“太极仙翁”,熟谙武术,身为将军,曾平贼杀寇。他的名著《抱朴子》内、外篇,留下了许多太极法门的资料及太极功夫的佐证。由此可见,太极拳(功夫)作为一种武术,在道教兴隆以前,就已经有了。

有位中医丹道师、武术高手讲到,现代西洋拳、外家拳,其打击能量重在臂力,设其出击速度为40米/秒,臂重5公斤,其打击能量则为40×5= 200公斤。而内功修持到家者,元气(炁)从丹田炁穴喷涌而出,神到气(炁)到力到,等同全身的质量皆集中于一点击出,其打击能量就等于其人体重×打击速度;设其人体重为60公斤·米,打击速度仍为40米/秒,则此时击出的能量应为:60×40 = 2400公斤·米,为前者的 12倍,能做到者几人和。

张三丰祖师创编的太极拳,是他能达“魂魄抱一而不离”、“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肢体柔弱如婴儿”的方便法门,和实现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的善巧工具,故而能长命百岁而不稍衰。至于三丰祖师到底活了多少岁,据史料来看,为了躲避几朝皇帝的纠缠(皇帝们肯定不会放下皇位、锦衣玉食、后妃宫娥去跟他修道)而不得不隐遁入深山,那时他已寿高167岁了。清末金丹大道西派祖师、大成就真人李涵虚在峨眉山禅院,有缘幸遇吕祖洞宾和三丰祖师,后者并传他丹法,这时祖师算来已五百余岁了!对于已经修至究竟境界、“散则成炁,聚则成形”的圣师,有缘分则遇,有福分则得!

至于近现代的太极拳宗师与大师们,其养生成就实在不敢恭维,几乎都健康而不长寿,七十左右就撒手了;乃至因病而去;或仅及三丰祖师167岁隐遁入山时的零头。为什么?——内炼一口气未能到家!更何遑论丹产珠圆。时下的各种太极拳著作,大多重在拳架、推手的论述,虽教练内功而层次不高,未能从练(气)至炼(炁),并向上升华,仅止于“人生七十古来稀”。

一些太极拳多年习练者,一查他们的能量大多聚集在四肢、胸腔,丹田不够充实,未能修成道场——能量中心“黑洞”,练成的内气层次不够高,大多为混元气,而非玄关开后的先天之炁——人体生物“原子能”,更远未达三丰祖师紫金丹的人体生物“核能”,且又不能归元伏藏而生生不息,乃至到了晚年招致病痛来袭。如四川一位著名太极拳家,七十岁后患膀胱癌,不得不切除一肾;不几年复发又手术;到第三次手术时便走了,时年八十四岁,还算高寿。先生在手术前几天,弟子欲给他换间更好的房间,他说用不着,伸手一挥,差点把弟子挥到窗户外去了。可惜如此强大的能量未能伏藏于丹田,以充分发挥养生保健作用,殊为可惜!

也许世间再无登堂之人?也许世间已无练出人体生物“核能”之人。

内练心法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越长,退之则越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

外练功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