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艳杰:解决孩子与孩子之间的问题,父母该如何指导呢?

 胡艳杰 2023-04-18 发布于河南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摘取了文中的两个对话范例,来说明父母教孩子如何思考,要比直接告诉他怎样做更为重要。今天我在书中的第八章中看到一些总结性的文字,摘录出来,希望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对话的展开必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如果你不先弄明白你的孩子认为的问题是什么,孩子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2.要记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须要解决问题。
要让你的孩子思考,你只应该提问,引出孩子的看法。
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他和其他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感觉,(比如,家长可以问:“当你打了他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
对如何解决问题他有什么想法,以及如果他把想法付诸实践,他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考虑后果。)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3.把重点放在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结论上。
“我能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做出价值判断,你就是在强调你对问题的看法。

不管是什么问题,下面的问题都是“我能解决问题”对话的基础:
1.“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有时候你也可以加一句:“因为这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
2.“(另一个孩子)有什么感觉?”
3.“你有什么感觉?”
4.“你能想个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你们两个都不会生气(或者他就不会打你,等等)吗?”
5.“这是不是个好主意?”
6.(如果是个好主意)“去试试。”
7.(如果不是好主意)“哦,你得想个不同的办法。”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今天,我们的教育,很少关注孩子的社会能力,功利性地,只是一味追求分数。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常生活中高质量陪伴孩子,多些这样有深度有意义的聊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