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摘取了文中的两个对话范例,来说明父母教孩子如何思考,要比直接告诉他怎样做更为重要。今天我在书中的第八章中看到一些总结性的文字,摘录出来,希望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如果你不先弄明白你的孩子认为的问题是什么,孩子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他和其他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感觉,(比如,家长可以问:“当你打了他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对如何解决问题他有什么想法,以及如果他把想法付诸实践,他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考虑后果。)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我能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做出价值判断,你就是在强调你对问题的看法。 不管是什么问题,下面的问题都是“我能解决问题”对话的基础:1.“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有时候你也可以加一句:“因为这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4.“你能想个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你们两个都不会生气(或者他就不会打你,等等)吗?”7.(如果不是好主意)“哦,你得想个不同的办法。”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今天,我们的教育,很少关注孩子的社会能力,功利性地,只是一味追求分数。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常生活中高质量陪伴孩子,多些这样有深度有意义的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