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克上”虽然是日本传统艺能,但其实唐朝藩镇牙兵玩剩下的

 历史研究室 2023-04-18 发布于江苏

在日本有个非常奇怪的历史传统,这就是祖传手艺“下克上”,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成功攻克,比如家臣篡夺家主的位置,比如近代的二二六兵变等等,本质上都是阶层较低的人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的自发行为,而且事发之后,统治者还必须接受的地步,和造反夺取天下又有所区别。

日本的下克上最频繁的就是军队,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大家可以毕恭毕敬鞠躬一下,有了利益冲突,先砍了再鞠躬,但和晚唐时期的藩镇牙兵们相比他们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毕竟下克上后一些人实现的阶层的跨越。

但牙兵不同,自己不想跨越阶层,只想换个听话的节度使让自己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不舒服了大不了重新换了就是,以至于晚唐的时候河北三镇的节度使人人自危,恨不得离开节度使位置到朝廷当个安乐公。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晚唐时期的那些不听话的藩镇最大的任务不是保持独立与朝廷对抗,而是向牙兵们负责,确保自己手底下的骄兵悍将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一旦旧的节度使不能让他们满意,骄兵们就会杀了他重新推出一个新人上位,如果这个新上位的又让他们不爽,那么就来一次这样的流程。

可以说独立型的藩镇节度使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和军阀首领没有什么区别,但内心的痛苦大概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因此一旦有机会,他们巴不得被调往朝廷中枢,哪怕到京城当个闲差都比在这里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好很多,毕竟自己屁股下面是个火山口,动不动就会爆发的那种。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北三镇,一开始最闹腾的事卢龙镇节度使,在刘总担任节度使的时候,恰好唐宪宗削藩,刘总千方百计想要归顺朝廷安享晚年,但底下士兵拦着不让,几番下来,刘总干脆直接杀了十个士兵,然后夜间偷偷地逃跑,但没跑多久就死在了定州。

刘总一死,朝廷命令曾经担任过河东、宣武节度使的张弘靖担任新的节度使,张弘靖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砸了安禄山、史思明的祠堂,然后申令朝廷的法度,约束军士的行为,但这些骄兵都蛮横惯了,张弘靖想要教他们做人,他们却先给张弘靖上了一课,没多久,骄兵叛乱囚禁了张弘靖,夷灭其三族。

卢龙镇的骄兵推翻了张弘靖,拥立朱克融为新的节度使,正好成德镇也叛乱了,朝廷焦头烂额,只能承认朱克融成为新的卢龙节度使,但朱克融一点也不开心,小心翼翼当着节度使,和骄兵们周旋,结果玩砸了,又被这群骄兵给杀了,拥立李载义为新的节度使,后来李载义又被手下杨志诚驱逐,自己当了新的节度使。

要说最惨的还是田弘正,元和七年(812年),魏博发生兵变,骄兵们推举田弘正担任新的节度使,田弘正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当,跪在地上半天就是不起来,被骄兵们坚持推上位,他也知道如果继续拒绝,搞不好被这群骄兵给杀了,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刚当上魏博节度使,他立马向朝廷表示归顺,目的就是希望得到朝廷的帮助,在唐宪宗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帮助下,这群魏博骄兵总算暂时安分了一点,田弘正也被朝廷册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他可开心不起来,一直苦求离开魏博进入朝堂当官,但一直没有成功,最后便宜了哥哥田融当了太子宾客留在朝廷。

但还没完,因为田弘正“能力出众”,元和十五年(820年),又被朝廷调往成德节度使,结果成德骄兵反叛朝廷,直接选择杀了他全家祭旗。

卢龙、成德都乱了起来,就剩下魏博没乱了,朝廷立马安排田弘正儿子田布当魏博节度使,而田布刚到魏博就被摆了一道,骄兵问他是否带领魏博恢复到以前独立自主快乐的日子,田布一听就知道要反叛,二话不说直接舍生取义,自杀而死。

但田布死了,自然还有新的人出来,魏博自己推举了史宪诚担任节度使,至此魏博节度使不再姓田,而是由骄兵自己推选出来,一直到唐末都乱糟糟的。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史宪诚被手下所杀,何进滔上位,满足牙兵需求,传了三代;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何进滔孙子何全皞被杀,韩君雄上位;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韩君雄的儿子韩简被乐彦祯废所废,乐彦祯上位;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乐彦祯无法压住这些骄兵悍将,被迫出家,牙军拥立赵文㺹,赵文㺹反手就被杀,最终有胆量和野心的罗弘信上位;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罗弘信儿子罗绍威怕被杀,私下联系朱温,彻底灭了牙兵,但也让魏博成为朱温的附庸,至此魏博开始消停了一段时间。

可以说晚唐这些藩镇的下克上可比日本那时候频繁和严重多了,也让在节度使位置上的人胆战心惊,虽然成为朝廷高官,但面对的都是一堆骄兵悍将,他们说话声音大一点都会被吓到开后门逃跑,有时候为了让这些骄兵悍将过得开心一点,还要执板唱歌,至于赏赐更是日以万计,不知道要搭上多少家产,可谓是赔本的买卖。

“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皆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资治通鉴》

可以说晚唐时期士兵的地位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让士兵浴血奋战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否则别想他们卖命,搞不好甚至反过来要了上位者的命,至于国家和民族他们也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一旦他们利益受损,下场就是生死族灭。

所以从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一代代的君主前仆后继的打压士兵提高文人的地位是有原因的,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策略,最终在北宋时期彻底压制住了这种风气,也让唐朝文人不如狗转变到宋朝好男不当兵的局面,可以说从宋朝开始,下克上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