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31条

 dzlbs 2023-04-18 发布于四川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丹波氏云:“癫”,徐、沈、尤、魏并作“颠”。

《金鉴》云:癫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相属,此传写讹。

案:作为是,此乃颠倒、眩晕之谓。

渊雷案:

五苓散,治肾脏泌尿障碍之方,已详《伤寒论今释》。

此条证候,则肾萎缩也,往时认为慢性肾炎之一种。其证状发生极缓,其自觉证为烦渴,尿意频数,时常呕吐,或头痛、不眠等神经证状,与《伤寒论》所载五苓散证适合。

其人全身起贫血,羸瘦极速,此因尿中漏出蛋白质,直接使营养减少,且尿毒之郁滞,间接使营养机能大起障碍故也,以其贫血、羸瘦,故曰瘦人。然或同时发生全身水肿,则羸瘦之状,反被掩而不见焉。

水肿为肾脏病常见之证,在肾萎缩则胸膜、腹膜等浆液膜腔内兼发渗漏液。若腹膜腔内渗漏液独多,则令脐下有悸。

尿毒之郁滞于血中也,专作用于神经中枢及消化器,发生尿中毒症,故令吐涎沫而颠眩。所吐液体,时有放尿臭者。尿中毒症之缓者,不过消化障碍,不思饮食,呕吐、下利,头痛、失眠或嗜睡等。其急者,突然发作,昏不知人,全身瘈疭。暂时之后,起特异之癫痫样发作,昏睡数日,陷于死亡。

然则颠眩之颠,从原文作癫,亦通。凡此证候,皆由泌尿障碍,尿毒与水分郁滞而起,故曰此水也

肾萎缩虽经过甚缓慢,而预后不良,用五苓散排除尿毒,可以轻快一时,不致遽死于尿中毒。然于肾脏解剖上之病变,殆不能根治也。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七,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元坚云:按小岛尚质曰:泽泻一两一分,当作五分,始合古义。此方《伤寒论》一以铢两称,却是后人所改,此说确。又按:《外台黄疸》引《伤寒论》,泽泻五分,益足以征矣。

用法、方解互详《伤寒论今释》。

《朱氏集验方》云:治偏坠吊疝方。五苓散,煎萝卜子汤调下,吉州彭履仲方。

渊雷案:

此当是阴囊水肿,肾炎之水肿,始于眼睑,其他皮下组织最疏松处继之,故常发阴囊水肿。然五苓散,非可治一切阴囊水肿者。

又云:附子五苓散,治翻胃吐食。大附子一支,取空,入五苓散在内,炮熟。上为细末,用姜汤下,何元寿方。

渊雷案:

此亦尿中毒之消化器证状剧者。

《直指方便毒门》云:五苓散,疏利小便,以泄败精。用葱二茎,煎汤调下。

渊雷案:

此利用小便以冲洗淋菌也。古人不知淋菌,以为败精。

《得效方小儿门》云:五苓散,治阴核气结,肿大灼痛。多因啼怒不止,伤动阴气,结聚不散得之。或胎妇啼泣过伤,令儿生下,小肠气闭,加以风冷,血水相聚,水气上乘于肺,故先喘,而后疝痛。外肾不硬,脐下痛楚不可忍,惟利二便则安。以木通、葱白、茴香、食盐煎汤调下,得小便利为效。

渊雷案:

此即《朱氏集验方》之偏坠吊疝耳。

劳动或精神刺激常引起泌尿障碍,成一时的蛋白尿、糖尿。又肾脏病常引起心脏病,由肺循环郁血而起喘息,所谓心脏性喘息也。

《经验良方》云:衡阳屈朝奉,治小儿上吐下泻。用五苓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麻子大,量儿大小,米饮送下。

附方: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出第八卷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门。

引延年,煮服法“六味”下有“切以”二字,“八合”下有“去滓”二字。方后注云:仲景《伤寒论》同。然则本是仲景方,而《金匮》佚脱者也。

此亦胃扩张、慢性胃炎之类,胃中停水,而胃运动衰弱者。气满、不能食,即橘枳姜汤之胸痹、胸中气塞也。东垣脾胃诸方多脱胎于此。

沈氏云:脾虚不与胃行津液,水蓄为饮,贮于胸膈之间,满而上溢,故自吐出水后,邪去(案:此证非有邪)正虚,虚气上逆,满而不能食也。所以参、术大健脾气,使新饮不聚。姜、橘、枳实,以驱胃家未尽之饮,且消痰气,令能食耳。

《外台》云:延年茯苓饮,主风痰气,吐呕水者。(出第八卷风痰门,下同)

又云:延年茯苓汤(即本方去枳实),主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

《方极》云:茯苓饮,治心下痞硬而悸,小便不利,胸满而自吐宿水者。

《方机》云:胸中有痰饮,满而不能食者,兼用南吕,吐出水,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者,兼用紫圆。脚气,小便不利,心下悸,逆满,呕者,兼用蕤宾或紫圆。

本间枣轩《内科秘录》云:脚气冲心者,服茯苓饮合吴茱萸汤(吴茱萸六分、木瓜二颗),有神验。此方下咽时,呕气立止,饮食消纳,小便亦快利。予试用此方多年,得急救者颇多。

《类聚方广义》云:茯苓饮,治胃反、吞酸、嘈杂等,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心胸痛者。又治每朝恶心,吐酸苦水或痰沫(案:此证显然为慢性胃炎),兼用南吕丸、陷胸丸等。

又云:治老人常苦痰饮,心下痞满,饮食不消,易下利者。又治小儿乳食不化,吐下不止。并百日咳、心下痞满,咳逆甚者,俱加半夏,有殊效。若胁腹有癖块,或大便难者,兼用紫圆。

《建殊录》云:甲州君,患伤寒,心胸烦热,谵言妄语,小便不利,不进食者凡六日。家人乃召先生视之,心胸烦满,四肢微肿,乃作茯苓饮饮之,吐出水数升而愈。

《成绩录》云:一妇人,患胃反九年,经众医未尝些微取效。先生诊之,心下挛急,吐而不渴,食触口则不爽快,心胸间有痰饮,则与茯苓饮,服之数日而愈。

《方伎杂志》云:某妇,患疝积留饮痛,三四年矣,发则痛苦甚,自欲死。历诸医而不治,饮食渐减,精力哀弱,垂死。其时,有美国医生夫朋者,来横滨。一妇人曾受夫朋之疗治,既用器械,复傅耳鼻于病人之胸腹。候之,病者与家人惊讶感服,以为与日本医生大异也。诊毕,夫朋云:此不治之病也,弗肯疗治。病人大沮丧,泫然而归,自分待死,以亲族之集议,乞治于余。余诊之,羸瘦无血色,心下痞硬,脊痛昼夜不已,时时吐水饮,食物不进。以夜分失眠,故昼日郁郁。气力甚恶,自云不欲对人。面部、四肢肉脱,中现微肿,脉沉弱。余以为非必死之证,因与茯苓饮加半夏,兼用消块丸。每夜八分,一月许痞硬去,吐水止,稍思食。于是转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兼用消块丸一钱。又一月余,诸患悉去,饮食如常。夫朋氏以为不治者,竟能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