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杂谈丨中国历史哪些人有资格称得上“君以草芥待我,我必寇仇报之”?

 人文之光 2023-04-18 发布于辽宁

有时候不可否认,仇恨是一种力量,可以作为一个人生存下去的动力。而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复仇而引发的历史事件也比比皆是。其中个人觉得,最为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北宋张元的故事。

1、不第读书人

很多地摊文学往往热衷于夸大科举落榜读书人的能量,其中举出来的例子就是唐朝的黄巢、宋朝的张元、清朝的洪秀全。并借助这三者的遭遇来说明:如果让读书人得不到上升通道,必然引发社会动乱。

其实这都是无聊文人恫吓社会的说辞而已。因为一来,从比例来看,古代社会考不上功名的读书人成千上万,而这些读书人里,也不过就是有黄巢、张元这么有数的几位带头造反的。这是其一。

其二,黄巢本身是私盐贩子,按照封建法权的观念,黄巢属于匪徒的范畴,和一般意义上的读书人还是不同的。毕竟,贩私盐在古代属于刀口舔血的生意。而洪秀全的文化程度,如果能考上功名,才叫奇迹。所以洪秀全出来搞事情,不能把责任归给科举腐败问题上,这好比高考成绩150分的学渣,幻想考清华一样,考不上才是正常现象,考上了才是不正常的。

相比之下,张元的情况,才真正符合科举失败读书人报复朝廷的属性。不过,即便如此,张元也具备特殊性。

2、张元的故事

张元是宋仁宗时代的落第读书人。因为对北宋的科举制度失去了信心,于是张元决心报复北宋朝廷。当时北宋和西夏常年爆发战争,于是张元前往西夏,联系上了西夏王李元昊。李元昊也深感折服于张元的才华,还册封张元为国相。张元多次为李元昊出谋划策,伏击北宋军队。尤其是好水川之战,在张元的设计下,西夏军重创宋军,震惊朝野。

张元不断向李元昊鼓吹刘渊这样的胡族君主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例子,鼓动李元昊全方位和北宋开打,以灭亡北宋为使命。其实张元如此鼓吹,倒也不是真的忠于李元昊,也并非真的为西夏的霸业考虑,而只是单纯报复北宋朝廷。

不过李元昊也有感于西夏的体量太小,虽然和北宋开打确实给北宋带来了沉重打击。但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只怕北宋还没等灭亡,西夏先崩盘了。于是李元昊决定和北宋结束大规模战争状态。

此时的张元已经贵为西夏的国相,按理说也实现了报复,但是张元报复心太强,所以在得知李元昊没有了灭掉北宋的想法以后,居然一病不起,之后没多久就过世了。

其实如果换做旁人,在当上西夏的国相以后,往往也会对在北宋的遭遇释怀了:毕竟张元和赵官家的仇恨,仅限于自己求功名而未得。这玩意当代人打算去一所大公司谋求小职员职务未如愿以后,在一所小公司当上了副总:多数人在当了副总以后,往往也不会纠结没能去大公司当小职员。但是张元却并非如此。所以,张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以草芥待我,我必寇仇报之”。

3、北宋的反应

北宋朝廷在好水川之战后,也意识到了像张元这种人叛国对北宋的危害,于是北宋朝廷在之后做出改革:凡是中了进士的人,一律授予进士出身,尽量避免张元这种情况再次出现。不过,这种模式又造成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北宋的冗员现象也变得更加严重,农民起义也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