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海红 | 戴庄:古村蝶变记

 文乡枞阳 2023-04-18 发布于安徽

摄影:燕子

01



连城张氏十世祖孔纪公(1665-1754),字克修,号赤崖。太学生,授州同知。与兄松斋孝子、弟赤壁公被后人尊为连城三杰。公之先代,以积德行善,潜德隐行著称于乡里,是连城张氏典范式优秀人物。世人称为侯爷的赤崖公,继承了先祖遗风,于小缸窑、乌金渡两处施义渡,担负起渡船及船工之费;又沿周边孔道建石亭数十座,方便来往行人歇脚;在柏凹重建因兵燹被毁的用于纪念南唐张威、张值、徐铉的三贤祠;每年委派专人维护连城湖两岸堤坝及道路,崇家族,济贫困等等,诸多义举事实被收录在《江南省志》和《桐城县志》当中。

公出自家世望族,父严溪公又是贤德之人。家谱中记载:连城张氏九世祖张自拔,号严溪,邑庠生、勅赠文林郎、诰赠奉直大夫。晚年富甲一乡,授业于三子。在戴冲张湾始祖茔右创建享堂,清明祭扫,供族人饮福于斯。家谱还记载:“距连城湖七里余为桐城枞阳孔道,夏秋涨漫,冬春泥泞。于是公捐资大兴土木、筑东西两堤,浚沟架桥,行者如履康庄之坦途焉。年八十多岁时,又捐资修陈家桥。此参考江皋《里贤传》,事亦载府志中。”

侯爷的兄长松斋公随父出行,以身挡虎护父,忧母疾而获神佑,奉后母如前母,问安视膳,弗间晨昏。视异胞如同胞,手足无间。清乾隆十一年,圣恩加冕,获朝廷拨银建孝子牌坊于连城华涧祖居宅前,孝道事实亦载史册也。

清康熙年间,侯爷分别在官山、戴冲、继光等地,建有“龙、虎、金、戴、玉”五座徽式建筑。其中戴庄倚连城山下,坐东南朝西北,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右各有青龙、白虎护卫。建筑占地面积宽阔,房屋数十间。建筑内为砖木穿枋结构,部分围墙以黄土夯筑。房屋的两扇正门高大而厚重,前厅左右是公屋,中间为祖堂,供奉列祖之牌位,以及十世祖赤崖公官服坐像。据庄中多位老年人回忆,侯爷画像看上去大概70来岁,六品文官黑色官袍,眉毛和胡子都是黑色,中等身材,面貌清濯。在祖堂前后每进之间,皆有天井分隔。天井四周的房屋屋顶都向内伸展出小屋檐,东南西北的雨水顺着屋檐流入天井,从风水角度来看,四水归堂中以聚财。主屋分列两侧和后院,纵横有序,如棋盘分列。故坊间常说祖屋乃“大棋盘套小棋盘。”院落内每进之间,有回形廊檐相连,下雨天走路不湿鞋。

村庄的正前方有两口水塘,一小一大,一上一下。水塘除了生活实用功能外,还有迎合所谓“藏风纳水”的风水格局。沿堤左右两边各有数棵古树,皆粗有合围,苍劲挺拔,绿荫如盖。堂前视野开阔,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远眺青山隐隐如黛。

相传,五座村庄中,戴庄是赤崖公生前的常居地,也是连城张氏家世显赫、声名远播的祖居地之一。两百多年来,居住在戴庄的连城一族,繁衍生息于斯,因先祖“侯爷”之威望,曾有庄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荣耀。他们继承了侯爷和曾祖家训,后昆鹊起,元魁乡榜、入翰林、补侍卫,文武双全。

侯爷有三子,长子琮,例赠文林郎,非常有才华,可惜早逝。曾赋诗一首:一世无成百事乖,天乎困我为何来。满怀心思凭谁诉,付与诗情并酒杯。公的嗣子承积,历任浙江、西安、常山、金华县丞,因为才能卓异题署萧山县知县调补福建南安县丞,敕授修职郎;

永润公是侯爷的次子,在科举考试中以成绩优异中得副榜,貤赠登仕郎。他继承了父辈的遗志,继续修葺桥亭,增培舟路。公膝下育有九子,皆是国子监生。其长子发公,邑庠生,曾任江苏候补州史,后任松江府南汇县典史;张抚军锡以"器重珪璋”匾额,来诚云无忝。用玉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表达了乡民对诸公的崇敬之情。

侯爷的三子永成,字巨川号深林,贡生,敕封修职郎,例赠文林郎。公长子潄芳,《桐城县志》有云:两淮官盐大使潄芳公,著有《澹园诗稿》,公一心为民谋利、两袖清风。其出私金千余,疏运河无滞,在(江苏)仪征重修文信国祠,不费民一钱。补角课场时,民灶苦,早上其事得平粜。史绝侵渔,谢灶商陋规。归装仅书画数捆;三子平展,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二名,清嘉庆四年连城张氏第五修宗谱总理者;四子张枚,增贡生,例赠修职郎,其次子张宗辉,廪贡生。即用训导,例授修职佐郎,著有《高馆诗钞》骈体文。五子张蕙,乾隆甲午科(武)举人,勅授武略骑尉,援例改授州同,著有《马步式图说》。六子水容师从桐城派三祖之一刘海峰,乾隆甲午任奉县科举考官,主讲云间书院。著有《环山楼诗文集);

由于历史的原因,家谱自清光绪五年六修后,到公元二零二零年八修谱成已经过去了一百四十二年。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连城俊才如散落银河的星辰,谱修中断,有很多信息没能存留于家乘。

但戴庄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优良家风。在近代,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将、东北国防军第二师师長张绍祥将军;曾出任庐江县、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县)县长、枞阳中学创始人张燕卿先生;抗美援朝英雄张良本;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张启全;九江抗洪勇士张海兵……。连城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或教化风俗,或旌表懿行。他们也曾少年得志,也曾鲜衣怒马。儒家教育以孝悌为本,然后推广仁爱,服务社会。凡此种种,无不体现连城家族子孙感念祖恩,传承香火,造福家国的壮举与功德。这些必将荫庇后人,流芳百世,今缀数语也不足以尽述众公之美。

02



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侯爷共建包括戴庄在内的五座村庄,所以戴庄之名应该始于清康熙年后。为了增加我的判断,我从连城张氏六修谱卷二十五上册中看到,从十二世祖承慈公开始有多位祖先的墓地都是在“戴”庄宅后的山上。为了如实记载易名时的具体情况,我数次打电话回乡咨询族中几位长者,据他们回忆,戴庄易名,是在新中国解放以后。先是拆分为岱洼队和岱岭队。一九六八年,岱洼、岱岭、柿树板(十世祖松斋公后裔居住地)、余板、羊坂合并为向阳生产队。十年后分队时,岱岭组又分成三个小村民组,即:岱岭、岱东、岱庄。当时,岱庄人称黄胡子老爹爹的张贤卿先生,非常熟知我庄的历史,争取到了“戴”庄之名,后人因为谐音又改成了“岱”庄。无独有偶,两公里之外的岱冲,在解放前也是叫“戴”冲。

时过境迁,侯爷当初建的五座古院落,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仅存部分村庄与地名。历经沧桑的戴庄,在几次火红的运动中,陆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至七十年代末,这座先祖留下的祖业,几乎已被拆除殆尽,片瓦不留。据族人回忆,当年,祖堂里的藏书,被人为纵火焚烧了几天几夜。随书一同焚烧的,还有十世祖孔纪公仅存的一张镶金边画像。

戴庄的祖屋虽已不存,但村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通过保留与传承的一些民俗文化传递先德风范,激励后人见贤思齐,修身律己,孝长尊亲,并知恩图报。八十年代初,十八世良字辈张建业、张正亚两位先生携手主持了祖堂堂心的重建工作,高台上重置了先人的牌位,从此香火绵延不断。

村庄以“戴”与“岱”之名更替,在新时代的社会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蝶变。唯有堂前两塘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堂前的古树见证了这座古村落的巨变和沧桑,用它的一枝一叶向人们诉说着不寻常的漫长日月,护佑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有连城张氏族人的根脉,数百年生活于斯而凝结的乡情。

本图摄影:燕子

公元 2022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逐步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的乡村幸福梦正在实现,岱岭、岱东、岱庄、柿树板合称为:“柿树板中心村”。修建后的路面干净整洁、塘水清澈,美丽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有停车场,有健身场地,还有房前屋后的花草点缀其中,祖堂前是清新如画的田园风光,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乡村新画卷。

2023年清明节前夕,我与族人商议,在祖堂大门的上方挂上了“戴庄祖堂”木雕牌匾,侯爷画像也在筹备当中。4月5日那天连城张氏家族举行清明公祭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族亲来到我的家乡,来到戴庄祖堂祭拜十世祖赤崖公。祖堂内外,族人们在一声声磬声中、在张雨林宗亲的讲解中领略“侯爷”昔日的风采。

祖堂附近的族人们热情地招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声声问候、一杯杯清茶释放他们的纯朴与善良。美丽宜居的乡村小道旁到处是美丽的花儿,芳香怡人、沁人心脾,让族人们感觉到这个古村落既透着历史的醇香,又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本图摄影:燕子
十九世孙:海红 谨撰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