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冬季辣椒穴盘育苗病害防治要点

 易明康 2023-04-18 发布于湖南

现在正值冬季辣椒穴盘育苗高峰期,而冬季穴盘育苗因温度低、棚内湿度大、播种密度高等特点,如管理不善较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正确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对于培育壮苗意义重大。

图片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病虫害的发生是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任一因素都难有危害,因此我们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思路即是通过切断病虫害发生的因素,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病虫害发生三要素分别为: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三要素相辅相成,良好的环境管理、优质的种苗抗性、以及较少的病原物携带,病虫害自然无孔可入,对于病原物我们做不到绝对控制,但通过必要的手段是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对于水体的消毒,选配经过灭菌处理的基质,对使用过的旧穴盘进行消毒以及种子的药剂浸种等手段,但不能排除空气杂菌在有利的繁殖环境条件下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寄主植物当其本身苗壮时,其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会大大增强,病害不易侵染,但高度集约化的高密度育苗,对于壮苗的培育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难度不小,因此通过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来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配合外部药剂防治,可以基本做到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从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图片

一、非传染性病害

(一)

闪     苗
1、症状

揭膜之后,幼苗很快发生萎蔫现象,继而叶缘上卷,叶片局部或全部变白干枯,但茎部尚好,严重时也会造成幼苗整株干枯死亡。因其“闪苗”现象是在揭膜后不久即发生的,好似一闪即伤一样,所以叫“闪苗”,多发生在小拱棚育苗,晴天棚内高温骤然加大通风量。

图片

2

发生原因

当苗床内外温差较大,且床温超过30℃以上时,猛然大量通风,空气流动加速,引起叶片蒸发量剧增,失水过多,形成生理性干枯。同时因冷风入床内,幼苗在较高的温度下骤遇冷流,也会很快产生叶片萎蔫现象,进而干枯,亦称冷风闪苗或“冷闪”。闪苗也是因苗床管理不善,尤其是通风不良造成幼苗生长环境突变而引起的一种生理失衡的病变,它发生于整个幼苗覆盖生长期,尤以缺乏育苗经验与技术之人最易造成此种现象。棚室育苗,特别是连续低温多雨后遇到晴天,大棚内温度可达35℃以上,大棚外温度只有10℃左右。通风口过大,幼苗不能适应温、湿度的剧烈变化,很容易发生闪苗。

3

预防措施

注意及时通风,从背风面开口,通风口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当床温到20℃时,要适时正确掌握通风量,一般随气温升高通风量由小渐大,通风口由少增多。通风量的大小应使苗床温度保持在幼苗生长适宜范围以内为准。并要准确选择通风口的方位,应使通风口在背风一面。阴雨天气尤其是连续阴天应选择时机揭帘揭膜,增加光照。

(二)

僵     苗

1、症状

僵苗又叫小老苗,是苗床土壤管理不良和苗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一种生理障害。受害幼苗生长发育迟缓,苗株瘦弱,叶片黄小,茎秆细硬,并显紫色,虽然苗龄不大,但看似如同老苗一样,故称“小老苗”。

图片

2

发生原因

苗床管理施肥不足,肥力低下(尤其缺乏氮肥)、无机原料为主的配方基质或苗期施肥不当等不良栽培因素是形成僵苗的主要因素。另外透气性虽好,但保水保肥很差的育苗基质,更易形成小老苗。

3

预防措施

正确选择保肥能力强、缓释性好的基质。出苗后根据苗色逐步施肥,施肥浓度从低到高,可以选择氮磷钾平衡型和低氮高磷钾的水溶肥交替使用,既满足苗期营养需求,也能提高壮苗率。

(三)

烧     苗
1、症状

烧苗是一种生理灾害,烧苗现象发生快、受害重,几小时之内可造成整床幼苗骤然死亡,损失惨重。烧苗之初,幼叶出现萎蔫,幼苗变软、弯曲,进而整株叶片萎蔫,幼茎下垂,随高温时间延长,根系受害,整株死亡。主要表现为黄弱、茎细而硬、生长缓慢,拔下幼苗检查,可见根系变褐,根量少。

图片

2

发生条件

高温是发生烧苗的主要条件,棚室内育苗,晴天中午若不及时揭膜,实施通风降温,温度会迅速上升,当床温高达40℃以上时,容易产生烧苗现象。烧苗还与苗床湿度有关。一般漂浮育苗受害轻,因其湿度大,水池的水体比热容大,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另外基质的选配如果采用未腐熟或腐熟不完全的发酵料为主原料也容易出现烧苗的情况,未腐熟的原料在育苗过程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繁殖,产生一些有害代谢产物并释放离子态元素,造成盐分升高,使植物根系产生反渗透效应,植物体内水分外渗缺水受损,同时腐熟过程中要吸收大量水分并放出热量,造成幼苗缺水及烧根。

3

预防措施

经常注意天气预报,晴天要适时适量做好苗床通风管理,使床温白天保持在20-25。若刚发生烧苗,宜及时进行苗床遮阴,待高温过后床温降至适温可逐渐通风。并可适量从苗床一端闭膜浇水,夜间揭除遮荫物,次日再行正常通风,其次选择经过处理完全的基质或未使用发酵原料的基质进行育苗,安全性更高。

图片

二、传染性病害

辣椒苗期主要传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猝倒病(幼苗出土前到子叶期)、立枯病(真叶发出以后,在苗中后期发生)、灰霉病(发生在苗期出真叶以后)、病毒病(早期蚜虫多的产区相对发病重)。

(一)

猝  倒  病

1、症状

辣椒播种以后,由于病菌的侵染,常造成胚茎和子叶变褐腐烂,致使种子不能萌发,幼苗不能出土。当幼苗出土以后,茎基部受病菌侵染,呈水渍状、淡黄褐色,无明显边缘,逐渐失水变细,成为线状,由于不能承受上部子叶的重量而猝然折倒,子叶在短期内仍保持绿色,此病一旦发生,蔓延非常迅速,幼苗成片死亡。苗床潮湿时,病部及附近土壤表面有白色棉状菌丝体(立枯病菌丝为褐色蛛丝网状)。

图片

2

发生条件

病菌通过水流、农具等媒体传播。凡温暖潮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间苗不及时均易发病。

①管理防治:做好环境消毒,同时使用经过杀菌处理的穴盘、基质,加强苗期管理,防止苗床内出现高温、高湿状态。增施磷钾肥,增强秧苗抗病力。②药剂防治:苗床床土消毒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灵乳油1000倍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当苗床同时出现猝倒病和立枯病时,可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加50%福美双粉剂500倍的混合液。或用绿亨1号(95%恶霉灵)4000倍液浇灌。

(二)

立枯病防治方法

1、症           状

一般在辣椒真叶出现以后发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反复几天以后,枯萎死亡。茎基部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大到茎基部周围,病部收缩干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直至全部死亡,由于立枯病发生在木栓化以后,一般不倒伏,立枯病因此而得名,湿度高时,病部产生褐色稀疏的蛛网状霉(与猝倒病区别)

图片

2

发生条件

病菌发育最低温度为13℃,最高为42℃,最适24℃,气温在15-21℃最易发病,在18-20℃发病严重。病菌对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PH3.0-9.5均能适应,以在弱酸条件下发育良好。病菌通过水流、农具等媒体传播。凡温暖潮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间苗不及时均易发病。

3

防治方法

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用恶霉灵进行消毒。不使用未腐熟肥料。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发病前喷科佳(有效成分:氰霜唑)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恶霉灵或百菌清或敌克松等进行处理,可以同时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立枯病可结合猝倒病一并防治。

(三)

灰霉病防治方法

1、症           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出真叶以后,特别是气温低、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是常见的苗期病害之一。当辣椒出现第一片真叶以后,子叶、幼叶均可感病,开始病部水渍状,后变褐色,缢缩、折倒,及至全株死亡。

图片

2

发生条件

灰霉病主要通过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十分迅速,病菌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2℃,在低温高湿下最易发病,因此,早春辣椒苗床常成片发病。

①管理防治:加强苗床、栽培棚室的通风,降低里面的湿度。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以便排湿,减少夜间结露。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过份密植;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对灰霉病有特效。

(四)

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症               状

辣椒苗期感染病毒病后主要表现为花叶(黄绿相间)、黄化、畸形、坏死四种类型,有时候往往几种这症状同时表现。

图片

2

发生条件

辣椒病毒病发病与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密度有关,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辣椒的抗病能力减弱,同时促进了蚜虫的发生、繁殖,导致辣椒病毒病严重发生;辣椒品种间的抗病性也不相同,一般线椒发病率较低,甜椒发生率较高。

3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70℃恒温箱内干热处理3天,几乎可杀死全部病原,而不降低种子发芽率。或将种子预浸34小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2030分钟,捞出洗净再播种。 (3)加强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高温环境使用遮阳网,防止高温和强光曝晒,可显著减轻病毒病危害。在苗期喷230.1%0.3%硫酸锌也可减轻发病。 (4)及时、彻底灭蚜、灭螨。 (5)施用药剂。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植病灵Ⅱ乳油1000倍液,或抗毒剂1200300倍液,或菌毒净300倍液。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