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中极少出现“唐”字,为什么?诗人一般用这个字来代替“唐”

 暮云深 2023-04-19 发布于湖南

我们经常读唐诗,却发现唐诗中很少出现“唐”字,那诗人用什么字指代当时所处的唐朝?

唐诗中“唐”字很少出现,而“汉”字出现的却非常频繁,其实在很多诗里,“汉”指的就是“唐”的意思。

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避讳,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1首 唐朝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里面的“汉宫”其实就是指当时的“唐宫”,因为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有所顾虑和避讳,所以用“汉宫”代替“唐宫”。

这首诗讽刺当时的统治者搞特权,说一套做一套,寒食节搞“禁火”,不让老百姓点火和吃熟食,而自己却传蜡烛、送美食给大臣们,总体讽刺得比较委婉含蓄。

第2首 唐朝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也是一首讽刺诗,诗中“空见蒲桃入汉家”中的“汉”也是指“唐”的意思。

这首诗讽刺当时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频繁挑起边境战争。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是赢得“蒲桃入汉家”而已,这里的“汉家”就是“唐家”。作者生活在唐朝,不能明着批评“唐”,所以只能用“汉”代“唐”。

全诗讽刺深刻,体现出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对百姓和戍边战士命运的担忧。

第3首 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作者白居易是中唐人,《长恨歌》写的是盛唐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属于当朝皇帝,自然要有所顾忌,有所避讳。所以诗中用“汉”代唐,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其实指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以上三首诗中的“汉”都是“唐”的意思,只是作者生活在当朝,有所顾及和避讳,不宜明说,所以“以汉代唐”,这也是无奈之举。

“以汉代唐”的第二个原因是习惯性用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汉字”、“汉服”、“唐装”、“唐人街”等,里面的“汉”、“唐”指的都是中华民族。同样举几首诗作为例子。

第4首 唐朝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中“汉家旌帜满阴山”中的“汉”其实就是“唐”的意思,诗中写的不是汉军而是唐军。

此诗写出唐军的威武雄壮,守边将士们愿以身报国,奋不顾身、奋勇杀敌,不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去!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的边塞诗佳作!

第5首 唐朝高适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汉家”、“汉将”指的是“唐家”、“唐将”,属于以汉代唐的习惯性用法。这首诗概括性地描述边塞战争,笔力矫健,气势如虹,慷慨悲歌,酣畅淋漓,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可谓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之一。

类似的用法在唐朝边塞诗中非常常见。

第6首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首词中的“汉家天子”指的是“唐朝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属于习惯性的“以汉代唐”。

唐玄宗李隆基曾屡次拒绝突厥首领提出的和亲,强硬而霸气,这首诗从突厥首领的视角盛赞唐玄宗的文治武功,侧面衬托出当时唐朝国势的强盛,颇具盛唐气象。

全诗用语豪壮,自信满满,歌颂当时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方面的自信和不卑不亢,满是民族自豪感。

典型的“以汉代唐”的6首诗分享完了,类似的诗还有很多,这些诗中的“汉”都是“唐”的意思。所以以后读唐诗时,如果诗中出现了“汉”字,一定要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一下,其中的“汉”不一定是“汉朝”的意思,更有可能是“唐朝”的意思。

文化一直是传承和发展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用“汉”、“唐”代指中华民族,这可能跟这两个朝代的强盛有很大关系。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唐诗中很少出现“唐”字,对“以汉代唐”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欢迎各抒己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