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家风传承:“文化昆仑”钱钟书的家风

 孙行悟空 2023-04-19 发布于贵州

  家风素描

  钱氏家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其家风保留了古典文化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钱氏家族接受了一定的现代化新思想的教育,因此,其家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倡民主自由的。

  钱钟书在现代文坛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曾被学术界誉为“文化昆仑”,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钱家乃书香门第,世代重视家庭教育和古典文化,钱钟书在古文方面的深厚功底,正是启蒙时期受到的家庭教育奠定的基础。钱先生贯通古今中外文化,其观念中既有现代新文化的影响,又固守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其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与上一代人相比,又是开放式的。

    

  家风源流

  钱钟书于20世纪初出生于江苏无锡,其后续的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风格也显示出了与出生地深厚的关联。钱氏家族的溯源可谓极古,不过最为确切的起点,是始于五代的吴越国钱镠时期,凡中国南方的钱氏家族,大致都可追溯于此。钱镠以后相传十世左右,钱家的一支搬迁至无锡梅里堠山,成为无锡钱氏的始祖。堠山钱氏历经宋元明清,均在无锡繁衍生息。明末清初,钱氏有一房在无锡中心建造了有名的“钱家大院”,建成之初,曾在大门旁立过一副石刻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动海潮。”上联的“希白”指的是宋代的学者钱易,钱易才华横溢,在宋真宗时期以第二名及第。下联指的是吴越王钱镠的武功,相传钱镠在杭州时曾命令军队发箭射潮,修筑海塘,“钱塘江”由此得名。可见,以文采见长,武功深厚,这是“钱家大院”的屋主最初追求的门风,即所谓“钱家历代无大显贵,但多读书有成者”,这也奠定了钱家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

  上一辈的家学影响

  钱钟书从小生活在钱家大院,由于是长子,长辈特别重视对他的培养教育。钱钟书的伯父钱基成仅有一女,按照当时的传统,作为二房长子的钱钟书便过继给了伯父,因此从小得到了伯父和父母的双重教育,这一关键性的事实,深刻影响了钱钟书一生的成长。伯父对钱钟书十分宠爱,钱钟书最初接受的文化教育即是从伯父那里得到的。伯父是一名秀才,学识渊博却一生穷困潦倒。由于钱钟书的父亲和叔父都有职业,因此钱家就由伯父经管,伯父亲自在家教育钱钟书以及钱钟书的堂弟。他还常常带钱钟书出入茶馆听书、看戏,还会带钱钟书看一些家中不敢收藏的禁书,比如《七侠五义》《说唐》《济公传》等等。钱钟书在伯父的引领下,汲取了古典文学和通俗小说的精华,这些对其文化基础的形成有重大帮助。

  与伯父截然不同的是,钱钟书的生父钱基博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钱基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史学家,对传统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有着极为广博的认识,甚至在新文学兴起的大环境下他还坚持旧文学的道路,与新文学刻意保持距离。他不敢与大哥为钱钟书起正面冲突,只能私下里偷偷教育儿子,纠正孩子贪玩、好吃的恶习,督促他学习正统知识。杨绛在其《我们仨》里多次提到钱钟书父亲的“严父”形象。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既能吸收新文学的养分,又能保持古典文学的韵味,显然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家学对于钱钟书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伯父和父亲的引导下的家学是以国学为主的,钱钟书因此也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伯父在钱钟书九岁的时候去世了,钱钟书也进入小学接受正统的文化教育,父亲接手了对钱钟书的全面教育,对钱钟书更加严厉要求,这对钱钟书的成长极为有利。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钱钟书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学习了不少古文名篇,对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

  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认识了研究生杨绛。杨绛也是江苏无锡人,是清末民初著名律师杨荫杭的女儿,读书也极聪慧。她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原本可直接出国读硕士,她却坚持考了清华研究院的文学系,就像命中注定那样,她和钱钟书在清华相遇,然后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青春年华,也一同经历了异国孤独的求学岁月,而后又共同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钱钟书曾自称自己是一个happily married man,他和杨绛乃天作之合,如果没有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是很难熬过当时那段艰难的岁月的。在牛津求学期间,钱钟书和杨绛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爱女钱瑗(小名圆圆),展开了人生新的阶段。

  钱钟书在治学方面十分严谨,可在家庭生活中却是孩子气的。杨绛的《我们仨》里面经常以平白朴实的语言记叙他们家最真实的家庭生活。尤其是描写到钱钟书和女儿玩耍的情景,非常生动自然。

  很显然,钱钟书一家的家庭氛围是轻松活泼的,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与女儿平等交流,甚至会一起玩耍、开玩笑,完全没有一点文化大家的架子。女儿也能和父亲自由和谐地进行交流,不会畏惧父亲,这样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杨绛在《我们仨》这本书里面在向读者诉说回忆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他们家的教育传统,由于钱钟书和杨绛都是学者,钱瑗从小生活在书海里。钱瑗早慧,四岁时便读懂《看图识字》,后来还缠着杨绛为她念故事,听到《苦儿流浪记》里面的悲惨故事还会流泪。钱瑗向来只有人管教她、疼爱她,却缺少一个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作为父亲的钱钟书很乐意地承担了这个角色。

  钱钟书以孩子的心态平等地与女儿交流,全然没有一点大人的样子,对于女儿的教育,钱钟书采取了和上一代截然不同的方式。对于女儿,他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管教,而只是希望她像妈妈那样聪慧,然后健康成长。钱瑗生活在如此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里面,一直很懂事,在生活上体谅父母,学习也十分自觉,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老师,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钱钟书一家人对于文化修养的重视是潜移默化的,钱钟书和杨绛的文化修养对于钱瑗的一生无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一家人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