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后勤改革的回顾与智慧后勤建设的思考

 ssww30 2023-04-19 发布于四川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高等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科学智慧的后勤保障是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器和助推器。高校后勤工作形成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构建与时俱进的保障体系,为师生提供人性化、公益化、多元化的暖心服务,有利于促进高校稳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智慧后勤;绿色校园;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阶段

  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路最早源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更对高校后勤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认清改革历程,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历史、放眼未来才能让高校后勤发展更稳捷、更长远。

  (一)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历经数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专业人才短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小后勤、多实体”的服务体系,即每家每户办后勤,经费由财政拨款。在具体实施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国家拨款不足、成本意识欠缺等弊端,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关键。

  (二)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双重战略的落地实施,国家作出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提出到2010年实现大学毛入学率15%。为增强高校办学活力,20世纪90年代末,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第一次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做出了动员与部署,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

  随后,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四次关于后勤改革工作的会议。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全国高校积极响应,改革工作迅速展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成了三年预期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国家对改革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自此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完成了探索的起步阶段,步入发展创新阶段。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后勤改革用更深邃的战略部署,制定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可持续发展性的战略目标,以支撑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二、改革的具体方向

  资源配置方面,改革的实质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后勤服务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后勤实体投入、社会资本介入、金融机构贷款和原有的政府计划拨款等多种形式并行,共同完成高校后勤服务的资源配置。配置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为高校后勤改革夯实了基础。

  财务制度方面,资源配置的转变推动财务制度的变革。根据市场需求购买服务的新型管理方式,实现了科学的预算管理、定额管理、目标管理,学校、后勤机关、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权责进一步明确,此措施的实施,在财务方面实现了各体系之间权责关系的明确。

  用人机制方面,实现了人才配置的转变。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不同诉求,经过不断摸索、研究,制定各自方案,因地制宜地实现用人机制的改革与重塑。多样化的用人机制使得后勤改革更人性化,激励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角色方面,实现由经营者角色向监督管理者角色的逐步转变。学校负责拟定发展规划、制定考核体系、对后勤各项服务的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履责与把控。随着后勤改革的持续深入,管理体系也更加完善,更加适配于新时代下高校后勤的应有之义。

  三、改革取得成果

  服务水平提高。师生需求的多样化,激发了后勤服务实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驱动服务实体的日益成熟,形成科学的竞争态势。市场机制发挥了保障高校服务的作用。各实体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靠自身实力和服务品质扩大工作局面,主动思考改革措施,解放生产力、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同频共振。师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体验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资金问题改善。后勤的改革措施,摆脱了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外部资金投入,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外部力量的介入不仅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也缓解了因资金限制后勤发展的问题。

  服务队伍专业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团队的服务意识增强,职工的文化水平、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在短时间内提升,提高了队伍的专业性。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后勤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在与时俱进提高。

  分配机制灵活化。绩效工资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真正实现了众望所归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式,实现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地执行,更加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符合新时代高校师生员工的服务需求。

  四、未来校园后勤智慧化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改革历经四十余年,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服务体系。师生更高层次、多元化的新需求是推进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持续动力,校园后勤智慧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依托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预测、发现和研判,将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管理工作等进行融合、深度接洽,打造成为绿色校园一体化的智能环境。既为高校基础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又全方位推进后勤管理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食堂建设。传统的校园食堂在集中用餐时间容易形成拥挤,在智慧食堂的理念指导下,师生采用客户端外卖叫餐、智慧餐台结算系统、智能点餐系统等就餐方式,实现食堂管理服务的升级优化。

  智慧教室建设。高校教室的基础设施存在用电浪费的现象。针对此种现状,推出适合教室使用的人体感应自动能源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热释电红外人体传感器集成模块检测人体的活动,根据不同场景,进行智能判断,完成对教室基础设施的智能控制。

  智慧公寓建设。智能公寓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便利学生日常生活,完善公寓管理人员的服务工作,完成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学生三方之间的信息间交流,形成在智能宿舍系统内的闭环交流。在此基础上,学校做到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水平和学生主体作用两手抓,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将校园公寓文化、智慧后勤、绿色校园建设理念相融合。

  智慧超市建设。校园超市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的购物条件,还最大限度地控制货源,保证食品安全。基于建设智慧校园的背景下,智慧超市采用目标检测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智慧型超市,师生的购物可实现流程的自助化。

  综上,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逐步加大互联网技术和科技手段在后勤工作中的投入和应用,不断探索新技术,实现校园后勤服务转型升级,以“智慧后勤”新模式推动高校后勤建设的新发展,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做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内涵,不断理清思路,充分发挥高水平后勤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开创绿色校园建设的新局面,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攀登新的历史高点、屹立在世界教育强国之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布时间:2022-03-16 02:19:55 来源:网络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