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新举措 任友群

 清源渭水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按照我个人学习的体会,我觉得所有教师都应该努力争做大先生,而且各个学段的老师都有机会成为大先生,并不是说必须是博导、院士才能做大先生。

今天的话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所以我们主要来谈一谈高等教育。
 

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我们国家现在的教师队伍已经达到了1844万,人数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在增加,目前增长的体量主要是在基础教育,而实际上来看,这样的趋势应该会改变。

我们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新生儿出生的比例在下降,这也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一个信号。根据我们的研判,基础教育板块的老师应该会进入到减缓增长,甚至以后总量要减少的状态。

今天主要谈高等教育,目前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大约是188万,其中还有60多万是高职高专和职业本科的老师,如果把这些老师减掉,真正本科学校的老师是127万左右。

这支队伍承载着超过1900万的在校本科生和超过300万的在校博士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又支撑着每年大概总量一千七百亿的科研经费。在科研三大奖中,高校背景的老师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本科学校老师干了太多的事情,压力也比较大。大学扩招过去了20多年,但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和在校学生实现同比例的增加。

所以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在以后的5年、10年中,基础教育板块的老师的数量应该是减缓增长,甚至总量会减少,而高等教育板块的老师的数量,需求实际上还是非常旺盛。因为老百姓想读大学以及读更好的大学的需求依然高涨。

高校聚集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其中大概有十二三万是博导(同时也是硕导),三十七八万是(不是博导的)硕导,加起来有五十万左右,这可能就是中国更精华的知识分子群体了,我们主要的科技创新或者很重大的科技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这支队伍中。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那么教师就是制高点的制高点,教师有多重要,我相信不需要再来论证。

高校教师,第一决定着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二影响着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推动着教育国际化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交流方面也责无旁贷。

今天我想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事,一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二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挑战,三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01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我按照教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为主线,回顾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动作。
 

图片

2013年,总书记给广大老师写了一封慰问信,向大家表示慰问。

2014年,总书记到北师大,提出了“四有好老师”。

2015年,总书记给北师大的国培老师写了回信。

2016年,总书记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进行考察,同时还亲切会见了当时教过他的好几位老先生。同年,总书记还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会议之后,陆陆续续开展了高校教师工作部的设置和教师工作体系的建设。原来每个学校也有教师工作,但以人事处为主,主要是处理一些人事信息工作,但现在是成体系地来推进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2017年,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今天为止这个文件也是建国以来教师队伍方面发的最高规格的文件。目前我们司推进的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这个文件中找到出处。

2018年,总书记又去到北大,和北大师生进行了座谈。2018年9月10日,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九个坚持。总书记的讲话行文一共分成5个大部分,其中把教师队伍单列出来成为一大部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实际上从2018年以后,教育部凡是面上的文件都会把教师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来表述,这已经形成一个惯例了。

2019年,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总书记也做了很多重要指示。

2020年,疫情已经开始了,所以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寄语,向全体老师表示慰问和鼓励,同时也希望在疫情期间既要抗疫,也要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用好现代技术。

2021年,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代表进行了回信。黄大年同志是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很杰出的代表,他身上的很多特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出身贫寒,80年代考上大学,读书很优秀,然后出国留学,那个时候能出国留学也是很不容易的,出国留学后表现很好,但毅然归国,回到自己的母校,认认真真地干,为国家的战略性的地质勘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身上凝聚着很多新一代的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大学学者的品质,非常值得在校的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学习,因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新时代和我们在差不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志。

到了今年的4月25日,总书记去到人民大学,提到要把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按照我们自己的逻辑来推进,继续向世界学习的同时,该坚持自己逻辑的地方也得坚持。

总书记的很多讲话都是很自然,很亲切,很平实,大家可以从中来感悟学习。

把这些事情具化为政策语言来推进,党和国家也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科学谋划布局。

以下几个文件值得深入学习。

一是刚才提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我们希望到2035年,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二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也是一个中长期的文件,里面也有专门对于教师队伍的表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这三个定语是对所有老师提的,但是对于高校老师的要求,和对中小学老师应该是不一样的。

三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面提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等等。

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在国家最高级别的各种文件也都有所表示,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02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挑战
首先看国内外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的全球的形势,可能和10年前、20年前大不一样了。

第一,全球教育与人才激烈竞争。

全球教育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甚至有时候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原来可能是暗流涌动会多一点,但现在有些已经是挑明了在干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的紧迫感越来越强,要打破封堵、打破打压,自身要自立自强,如果自身没有王牌,走出去也是很难的。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很多教育领域的布局,结果显示可能是要几年以后,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在布局上反应慢,或者没有高度的警觉,眼前可能我们觉得也没什么,日子也照过,但是几年以后,都要付出成本。

现在我们就应该考虑,立足于国内的高等教育体系,怎样能够更多、更好地培养我们自己的创新人才,来满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需要,这个问题已经比较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支援中西部地区高校建设、部省合建)。

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都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基本国情。

在高等教育领域,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客观存在,而且有些局部地区这几年的差异还在拉大。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些工作。

高等教育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努力地去趋于平衡,趋于充分,我觉得是有空间的,某种程度上,这个空间的找寻,教育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教师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促进教师向更均衡、更优质、更充分的方向去发展和成长,我觉得是对的。

现在已经有一些高端人才政策,在理念上我们也要不断呼吁。东部很多校长书记也都已经明白,应该到全世界去找人才,不应该还在国内向那些比自己更弱的学校去挖人才,这在高等教育界慢慢地已经形成了共识。

第三,体制机制变革。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我们也出台了一些文件。

第四,内涵式发展。

以上是国内外面临的一些挑战。

其次,高校自身也面临一些问题。

第一是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党做事情都是先要从思想政治的高度来切入。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实际上应该说还没有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最好的成绩,这个方面我们还在努力。

第二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增强。教师的学术水平到底怎么样,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第三是高校教师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理顺。怎样让教师比较舒心,以符合学术发展和教书育人规律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要理顺很多管理体系。

第四是高校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深化。对于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说,你怎么评我我就怎么干,这是人之常情。那么对于教育部或者大学的书记校长来说,我们就要琢磨,我们希望老师干什么,不要最后评的东西是你觉得无所谓不重要的。你真的希望老师去干的那些事情,如果没有进入评价系统,老师不会去干。我自己也在基层大学工作过,我觉得每个学校都面临这个问题,书记校长三番五次讲的很多工作,老师的动力不大,但其实在评价中根本就没提到这块,那让老师们怎么干?

第五是高校人才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很多改革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很多青年教师在一所学校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新人来管理,给予他的压力和支持,可能跟给老人的是不一样的。这当然也是改革的一种基本经验和路径,但是对于当下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书记校长们能有多大程度的理解,能做多大的努力去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03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1、总体思路
 

图片总体思路


总体上,我们还是要聚焦高校内涵式的发展。现在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应该在一段时间内会趋于稳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考上大学的难度和30年前不具备可比性,现在老百姓期盼的是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不是一般的高等教育资源。

我们已经从精英式的高等教育阶段,进入了普及式的高等教育阶段,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有满意的就业机会,也已经变成现实。那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把自己的学校建设得更好,把培养的人的质量提得更高。

1)我们出台过《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是一个配套文件。

 

图片


主要内容有: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把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基本要求。

实际上最重要的切口是职称人事问题。

2)所以我们接下来又和人社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当时拟这个文件时,我参加了很多会议来听大家对指导意见的想法。

图片

 
总体听下来,我感觉,大家对这个指导意见是需要的,但是确实指导意见也只能是指导意见,不能写得太细,因为每个学校情况都不一样。对于国家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基本的逻辑,中央的规定,部委的规定,需要有原则,但一定是原则性的指导,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写进去,那学校就没法干了。

一个地区,一所大学,对于教育部发的文件,琢磨得透,用好原则,同时结合自己地区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琢磨出基于本地本校的更好的原则,就会做得很好。而琢磨得不太够,直接拿着原则再往下套一遍的,有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障碍。

有些事情是国家层面要去梳理的,比如我们现在一直在努力梳理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国家层面上部委之间的政策要协调,要聚焦发力,所以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和人社、财政部门进行协商。如果大家改革的指导方向是一致的,基层就好做了。

在这个文件中,我们还抓了一个很重要的实质性的事情,就是地方院校的职称评审,应该把更多功能放到学校层面,而不是放在政府的宏观层面。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费了很大力,因为有时候教育部或者兄弟部委的同志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到部委工作的很多同志都是来自部属大学,部属大学很早就有自主评审权了。在地方上,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肯定希望有自主权,但是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可能觉得学校的学术水平还不够高,把权给你你能不能用好,如果用砸了怎么办,会有一个磨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文件中得到了比较大的推动,还是要鼓励(学校)。

放权是对的,而权放下来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对此也做了讨论。破五唯不等于没有指标,“唯”是只看这个,但不“唯”不代表没有,对一个大学老师,学术水平认定要有吧?品德认定要有吧?教育教学水平认定要有吧?

3)此外,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
 

图片


重点是要建立党委对教师工作的领导,每个学校都有很多委员会,不管是单独设立,还是套在别的委员会中,我们希望有一个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的工作委员会,它下面的办公室应该是在教师工作部,我们鼓励单独设置教师工作部,由于种种原因和其他工作部合组也可以,但是得把教师工作部的职能发挥出来。

我现在去到基层,不会问这所学校建了教师工作部没有,我问的是你的教师工作部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学校整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部部长有多大的权力来介入?和相关部门的协同是怎么做的,教师工作部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还有就是要压实院(系)直接责任。我今天也再强调一下,如果老师出的事情是跟学校公务相关的,学校党委必须对教师所在的二级学院的行政和党务一把手进行追责,不一定非要给一个严重的处分,哪怕到党委常委会来做一个检讨,也是追责,但追责一定要有。

我把二级学院的行政一把手说在了前面,因为在大学的二级学院,实际上是行政主管很大程度上负第一责任,他掌握着学院的学术资源、行政资源。我相信肯定有一些院长,当校部机关去跟学院谈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问题的时候,他说这不是我的事,这都是书记的事,你们找书记去谈。我们这几年主要就是希望把这个风气扳过来,不然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还会有一些后台的设计,比如,如果违反了师德师风或者思想政治出了问题的教师在学校里是一位硕导或者博导,我们会跟规划部门、学生部门联动,核减这个学校的硕士或者博士的招生名额,部属学校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近期师德师风违规典型案例的惩处,高校的全部都有一句:二级学院的院长书记连带受到了xxx处理。

2、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接下来简单看一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图片


师德师风的问题,如果不出重拳解决,常常就是没完没了。所以我们提出要曝光,还要有分级通报机制,因为不太可能把所有师德师风违规案例都在全国通报,也没必要这样。但是要有分级通报,这里更强调本校通报。有的学校出现了连续有师德师风违规问题的情况,一调研发现,第一起事件出现时,学校捂得严严实实,别人也不知道,结果后面连续又出现类似的事。

所以我们要求学校要进行分级通报,要让大家知道,这样的事情在学校出过了,这个人也受到了处分,再出类似的事处分不会比他轻,否则就没有警醒的作用。

(二)建好教师发展平台,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图片


我们希望每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对大学教师的培训,我们原来的关注是不够的。我们司原来叫师范教育司,更多关注的是基础教育,现在我们要鼓励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体系化建设。

一个人到大学来做老师,不是天生就会教学。基础教育在这块把得比较严,有体系化的培训,还有一个完整的师范体系,但是好像只要是一个博士或者博士后,到大学就直接做老师,直接上讲台讲课,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上课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原来我们还有比较严格的教研室制度,有时候还要试讲试听,但是现在大多数学校把得比较松,所以教育教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外,要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奖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要开始评了,评选数量有很大突破,由1300多项增加到了2000项,对此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后面对于研究生阶段的教师,我们也希望能单独划出一个板块,因为确实大家做的事情不太一样。

(三)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活力
 

图片


职称评审是教师最利益攸关的事情之一,不用好这个杠杆,一所学校的发展会出问题。

我们现在还要努力做好兼职教师的管理,一方面是鼓励大学老师能够从事科研创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是要用一个更好的机制,把校外的一些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学校来。这里面还需要琢磨一些政策上的可能的突破。

着力点上,还要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合理设置教职员工岗位结构比例。编制这件事情,各个大学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学校问题不是太大,因为并过校,编制总量基本是够的,有些学校没有并过校,编制是有些困难的,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

(四)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
 

图片


破五唯之后,还要建立一个更科学的新的评价体系。

另外,上课很重要这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上课的质量怎么保证?以前还出现过,大牌教授挂着自己的名字,实际上只上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其余都是助手去讲,这也有问题。

发论文的质量怎么认定?我们不能唯西方的指标,但是不能没有指标。我觉得对于基层的学校,可以找到你要追赶的标杆学校,它的基本情况和你差不多,但是做得比你好,那你就看它是怎么做的,学习它的经验,如果它在某件事上干砸了,那你可能也应该避开这个坑。

(五)优化服务体系,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
 

图片


优化人才引育体系,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可以从外面引进来,也可以高校建立人才流动协商沟通机制,我刚刚讲,东部不应该从西部挖人,西部的书记校长可能也得反思,如果老师主动要走,原因是什么。

(六)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打造高校生力军
 

图片


地方院校,对博士后在新进教师中的数量要有所考虑。

我们国家现在每年本土培养的博士大概是超过7万人,出国读博士,每年在全世界各地拿到博士学位的大概有2万人,加起来大概不到10万,通常读完博士之后,很多人会选择进大学工作。我们希望能增加国内博士后的体量,使得每年10万左右的博士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在国内各级各类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然后再进入到各级各类大学。地方院校要关注每年出站的博士后,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还有,学校要把希望青年教师干的事情,放到他要晋升的必要条件里面去。
04
结语
最后还有几点想强调:
第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每所大学都坐落在不同的省份,每个省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琢磨和本地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第二,要高度关注新入职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高度关注博士后培养。

第三,前面提到我们面临着世界竞争的压力,每个地区都有一批理工科院校,理工科院校要思考,怎样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建议有两个思路,一是更好地去支持本地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发展,因为职业类院校更多要服务于产业发展,而现在职教教师的培养体系是不健全的。

二是深化本地区的师范院校、理工科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协同,为中小学的科技工程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中小学独立的学科叫科学,它包含着科学、技术、工程等等这些东西,但这一类课程的授课师资的科学素养还存在差距。有位专家提供的数据让我很震惊,他告诉我们,小学科学教育的任课老师中,兼职的教师有70%是文科老师。

我们希望增加小学教师中有理工科背景的老师数量。这也和我们国家长久的科技自立自强高度相关,如果小学课堂早年出了很多问题,10年、20年后,顶尖科学家就很难出来。

摘自公众号:教育创新100人。2022.6.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