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文化老人 | 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化将军”陈沂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化将军”陈沂

陈沂,现代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本姓佘,名万能,字孟秋,贵州遵义人,1912年生于贵州遵义县新舟镇的佘家院子。陈沂曾用名佘立平,后来以笔名“陈毅”发表文章且出名,很长时间内,“陈毅”便成了他的真名实姓。关于陈沂改名,还有一段佳话。1946年,陈沂随军到达山东临沂,在陈毅司令员(即后来的陈毅元帅)领导下工作。有的同志和陈沂本人都觉得陈沂使用的名字与司令员完全相同,似有不妥,没想到大度豁达的陈司令员笑着开玩笑说:“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嘛!”后来,为便于区分他们二人,毛泽东建议将“陈毅”改为“陈沂”,就近取工作地点沂蒙山的“沂”。此后,人民领袖所改之名伴随他一生。

陈沂幼年和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受遐迩闻名的新舟“沙滩文化”影响和作为乡村教师的严父的严格教育,当然此前他还先入私塾学习,打下了旧学底子。1927年,陈沂从遵义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随舅父到四川成都,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在成都读书期间,陈沂一方面努力学习,一方面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参加读书会的活动,接触了不少共产党员,并逐步受到革命书刊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1929年,陈沂来到上海,考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公学大学部。陈沂在地下党的影响下,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毅然中止学业,投身革命。

在上海期间,陈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有了密切联系。陈沂曾在上海中华大学礼堂聆听过鲁迅先生《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演,对文艺如何为现实服务、文艺家如何联系实际从事创作,有了较为深切的体会。1930年冬,陈沂到北平参加北平进步文化运动。1931年,陈沂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任北平左联候补执行委员。在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学习期间,陈沂参与并领导了北平学生南下示威请愿斗争。为了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他同其他领导者率学生同国民政府官员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捣毁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中央日报》”的活动。这次斗争中,陈沂与“左联”的另一负责同志以及其他三十多人一起被捕,被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和明孝陵。后来地下党展开积极的救援,上海律师公会提出上诉,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抗日无罪,对关押人员予以释放。陈沂回到北平后,即写成《我们冲破敌人的最高机关》一文,发表在《前哨》杂志上。该文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当局反对异党、不事抗日的狡诈、阴险和凶恶,又反映了广大进步学生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2年6月,陈沂调任中国文化同盟北方分盟党团书记,领导北平左联、社联工作。这时陈沂负责编辑出版《文学杂志》《文艺月报》,并积极开展工农兵通讯工作。在陈沂等同志领导下,北方左联活动十分活跃,社联下属各党支部都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广泛深入地探讨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等问题。此外,还在北平师范大学组织了一次影响很大、涉及面较广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公开辩论。在陈沂和其他左联负责同志的领导下,北平左翼教师联合会(教联)宣告成立。当时北平各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如许德珩、侯外庐、马哲民、施存统、黄松龄等都参加了该会。陈沂等人差不多每隔两周就在各大学礼堂进行一次政治学术演讲,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同时,陈沂和文化同盟的负责人们一起,在多方面广泛活动,陆续推动、组织、领导成立了剧联、青联、美联、世界语联等群众性的进步团体,为中国北方的抗日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1932年11月,陈沂与“教联”主要负责人范文澜一起奉中共河北省委指示,拜访并接待赴北平省亲的鲁迅先生。他们向鲁迅详尽汇报了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情况,听取了鲁迅先生的建议和意见。临别时陈沂和范文澜又以十分诚恳的态度邀请鲁迅先生去中国大学演讲,鲁迅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如约赴中国大学礼堂作了精彩的演说。1933年,陈沂调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书记、宣传部长。5月,陈沂再次被敌人逮捕。1935年出狱后,陈沂受党的派遣,回贵州家乡做兵运及情报工作。

1936年冬天,24岁的陈沂完成了党交给他在贵州的工作,回到上海编辑出版《救国情报》《大晚报·每周影坛》副刊。从这时起,陈沂开始发表小说和文艺评论作品。陈沂先后在由鲁迅和茅盾支持的《中流》文学半月刊上发表了《祖父临终的时候》《戏剧的危机》《论武则天》《评迷途的羔羊》等作品和散文《狱中的回忆》。小说《别动队下乡》完成后未能发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沂去了南京,经李克农安排,到抗敌剧团工作,随剧团赴武汉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此间,陈沂又接受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涛的邀请,去到山西晋城,进入太行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从此走上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在太行山上,陈沂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在太行山工作期间,陈沂积极参与组织抗日民主政府,参与创办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并任教务部主任。在任期间,他凭借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为党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此后直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陈沂除了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主管过出版教育工作,编印抗战小学课本和其他马列著作和中共领导人著述外,历任《新华日报》太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大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长,山东省参议员,主管山东省党政宣传工作,为所编报纸撰写了大量社论、专论和通讯报道。解放战争期间,陈沂调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委员、宣传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等职,直接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和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文化部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誉为“文化将军”。陈沂曾组织《志愿军一日》《星火燎原》等大型军旅文艺丛书的编写工作。陈沂三次任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副总团长兼秘书长。这个阶段内,陈沂著有通讯报告文学集《我们从朝鲜归来》《停战后的朝鲜》,论文集《把人民解放军的文艺工作提高一步》《不能和老虎一起睡觉》。1954年,陈沂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访问苏联及东欧国家,后与马楠合著《在国际主义大家庭中》等著作。

陈沂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黑山白水》《陈沂散文·诗歌选》《陈沂小说·纪实散文选》等;其他著作有:《向鲁迅先生的一次汇报》《共青团员战斗在南京》《一个成功的群众性的创作运动》《对当前文艺的一些探索》《端正文艺思想、繁荣文学创作》《五十年一瞬间》《当代中国的上海》以及有重大影响的《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等书。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家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2、陈沂:《南下示威记》,载《五十年一瞬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3、陈沂:《狱中回忆记》,载《五十年一瞬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4、陈沂:《向鲁迅先生的一次汇报》,载《新文学史料》第4辑,1979年。

5、陈沂:《回忆左联的两件事》,载《中国文学史料全编·左联回忆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6、陈棻德:《回忆陈沂同志》,载《贵阳文史》2004年第6期。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