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专题之文言翻译提升训练(30题)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4-19 发布于甘肃

高考语文专题之文言翻译提升训练(30题)
1.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2.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翻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神明的智慧,圣人的心怀(也就)完备了。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翻译:(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好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翻译: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3.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强壮之时,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管他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C.舞幽壑之港蛟,泣孤舟之祭妇。(幽怨的箫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会水性,然而却能穿越江河。)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出生时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南面,济水向东流。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领会道理有早有晚,道德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翻译:登上皇帝的位置而控制天下。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翻译: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
C.赢粮而景从。翻译: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D.流血漂橹。翻译:血流成河,可以漂浮船桨。
6.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内订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具,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和山东诸侯进行斗争。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在极微小的事上积累,而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湎溺爱的人或事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作《离骚》,就是因为怨恨啊。
D.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开会讨论虞常的事情,想要通过这个让苏武投降。
7.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情昂扬的文章)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色交领的那个人,让我思虑连绵不断)
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音讯难通)
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像银瓶突然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羞愧;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⑦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日光照着,有时没有被照着)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
8.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着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能有多少呢?)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啊,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也没有十步远;劣马跳跃十次(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茫然地漂浮在江面上。)
⑤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细微悠长,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
⑦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探访名山。)
A.①④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⑥
9.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译文: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争得楚怀王的宠爱,便害怕屈原的才能。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文:到了楚国,他又趁机送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赶向北逃亡的军队,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原来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10.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的高台,筑起于积累的泥土;千里的远行,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
B.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那么先生还是有像蓬草一样随风不定的心理啊。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去了,都有警惕和同情的心理。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匹配适当,然后成为君子。
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你们)平日说:“我不知道啊!”假如你们都通晓知识,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译: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实力和自己联合,轻视别人,就会使亲骨肉变成陌生人。
C.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不为侵官。译: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定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D.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3.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14.下列各句在原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B.而今安在哉﹣﹣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C.物与我皆无尽﹣﹣万物与我们一样 都是永恒没有尽头的
D.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悦耳动听)呢?
15.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16.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翻译:诸侯恐惧,集会结盟来谋求示弱于秦国,不喜欢珍贵器物、贵重珍宝和肥沃土地,来招引天下优秀人才。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翻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用来知道兴衰的道理。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翻译: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列,想争得君王的宠爱,害怕屈原的才华能力。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翻译:已经到了匈奴,准备金钱赠送给单于,单于更加骄纵,不是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17.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让民众先行动起来,进行劳作。
B.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对于君子,要和他共事很容易,而要劝说他很困难。
C.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用礼乐文章来会合朋友,用与朋友交往来相互辅助,进于仁道。
D.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天性质朴直率,心好道义,能够体会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考虑到下人的艰难处境。
18.下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扬毅力,意志坚强,因为他们的任务重大,道理深远。】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译文:古代想要自己在天下的人之前明白品德,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和家人一起搞好各种关系。】
C.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以难得的财物为珍贵,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D.能不龟手之药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译文:一种能够使手不冻裂的药物,或者凭借它得到封赏,或者拥有它却摆脱不了漂洗丝絮的苦差,这是因为使用时间不同。】
19.下列文言句子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舟漂向它要去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广阔江面。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译文: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南面,济水向东流去。
D.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译文:戊申日月初这一天,五更时分,我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20.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今天夜里听了你弹奏的琵琶曲,如同听到仙乐耳朵暂时变得清朗明净了。)
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过去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扬州的路上弥漫着抗金的烟火。)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现在的很多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的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⑥今沦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现在却漂泊沦落,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⑦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下就感到羞耻,位高权重就近乎谄媚。)
A.②③⑤⑦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
2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们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不断流逝的东西,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时圆时缺的东西,就像这月亮,但最终没有增减。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围困周郎的地方吗?
22.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也不能发出声响。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抑或推究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迹象,都由于人事呢?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译文: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23.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24.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知道的人就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勇敢的人就没有畏惧。
D.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译文:要获得知识,关键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就知道了。
2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译文: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译文:越国有难处,吴王派他带领军队。
B.在止于至善。译文: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之于未有。译文: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我虽然不聪敏,也请允许我侍奉这件事。故亏父而自利。译文:所以亏待父亲却利于自己。
D.敏于事而慎于言。译文:做事敏捷,说话谨慎。质胜文则野。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26.下列课文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翻译:先生您确实不擅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大”的功用。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翻译:圣人治理天下,一定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怎能不治理好它呢?
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翻译: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他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2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子经过磨砺后就能闪闪发光。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踮起脚远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到的广博。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的地方。
28.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十二章》)译:不合理的事不看,不合理的话不听,不合理的话不说,不合理的事不做。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四章》)译: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失败。
D.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兼爱》)译: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
29.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
D.辟邪说,难壬人。(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辨的佞人。)
30.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知道要调节、修正,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
C.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
D.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的心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解答】①“能”“焉”译错。“能”,动词,能做到。“焉”,代词,这些。句意: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②“唯”译错。“唯”,难道。句意: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④“请尝试之”译错。“请尝试之”,请求您让我尝试着做这件事。句意:我虽然天生并不聪明,但是愿意请求您让我尝试着做这件事。
综上,①②④不正确。
故选:D。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2.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翻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神明的智慧,圣人的心怀(也就)完备了。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翻译:(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好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翻译: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解答】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应译为: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高度的智慧,圣人的心怀(也就)完备了。其中,“神明”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处未译准确。
故选:B。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3.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强壮之时,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管他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C.舞幽壑之港蛟,泣孤舟之祭妇。(幽怨的箫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会水性,然而却能穿越江河。)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解答】D.“非能水也”意思是“并不是善于游水”。译文: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然而却能穿越江河。
故选:D。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出生时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南面,济水向东流。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领会道理有早有晚,道德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语句翻译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仔细比对,正确选择。
【解答】A.“生”通“性”,天性;句意是:君子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正确。
C.阳:山的南面。阴:山的北面。句意是: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D.术业:学术技艺。句意是: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翻译:登上皇帝的位置而控制天下。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翻译: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
C.赢粮而景从。翻译: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D.流血漂橹。翻译:血流成河,可以漂浮船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D.“漂”,使动用法,使……浮起来;“橹”,盾牌。译文:流淌的血液可以使盾牌漂浮。
故选:D。
【点评】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6.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内订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具,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和山东诸侯进行斗争。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在极微小的事上积累,而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湎溺爱的人或事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作《离骚》,就是因为怨恨啊。
D.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开会讨论虞常的事情,想要通过这个让苏武投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
翻译:对内订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具,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B 翻译正确。
C.“盖”,大概;“怨生”,由怨愤引起。
翻译: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D“会”,一起、共同;“论”,审处。
翻译: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要通过这个让苏武投降。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7.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情昂扬的文章)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色交领的那个人,让我思虑连绵不断)
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音讯难通)
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像银瓶突然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羞愧;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⑦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日光照着,有时没有被照着)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
【解答】①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
③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⑤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⑦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故选B。
【点评】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8.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着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能有多少呢?)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啊,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也没有十步远;劣马跳跃十次(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茫然地漂浮在江面上。)
⑤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细微悠长,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
⑦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探访名山。)
A.①④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①“应该”错误。当:面对。句意:面对着酒与歌,人生短促能有多少呢?
③“十步远”错误。驾:一天的行程。句意:骏马跳跃一次,也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 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④“茫然”错误。茫然:旷远的样子。句意: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⑥“细微悠长”错误。间关:形容鸟鸣婉转。句意: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像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
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故选:D。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9.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译文: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争得楚怀王的宠爱,便害怕屈原的才能。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文:到了楚国,他又趁机送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赶向北逃亡的军队,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原来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A.“便害怕屈原的才能”错误。“害”:嫉妒。句意: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B.正确。
C.“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向北逃亡的军队”错误。“弊”,困乏;“北”,败北,此处译为败北的军队。正确译文: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
D.“原来庄宗得天下的原因”错误。“原”:推究。正确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故选:B。
【点评】解答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
10.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的高台,筑起于积累的泥土;千里的远行,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
B.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那么先生还是有像蓬草一样随风不定的心理啊。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去了,都有警惕和同情的心理。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匹配适当,然后成为君子。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解答】A.“筑起于积累的泥土”说法错误,累,同“蔂”,土筐。句意: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B.“像蓬草一样随风不定”错误,“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不通达的见识。句意:可见你的心如茅塞一般没有开通啊。
C.“都有警惕和同情的心理”错误,“怵惕”,惊惧。句意: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
故选:D。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你们)平日说:“我不知道啊!”假如你们都通晓知识,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译: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实力和自己联合,轻视别人,就会使亲骨肉变成陌生人。
C.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不为侵官。译: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定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我不知道啊”“假如你们都通晓知识”错误。“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知”,译为知道、了解;“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句意: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故选:A。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D.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语句翻译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仔细比对重点词语、句式翻译,作出正确选择。
【解答】B.句中“小”“大”解释错误,应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解释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译句是: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3.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几个重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固定结构、修辞知识。
【解答】“世”,世界;“混浊”,污浊不清;“随其流”,随波逐流。译文: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故选:C。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14.下列各句在原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B.而今安在哉﹣﹣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C.物与我皆无尽﹣﹣万物与我们一样 都是永恒没有尽头的
D.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悦耳动听)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落实重点词。
【解答】D.然:这样,紧承上文,“其声呜呜然”“苏子愀然”,指箫声悲凉;应译为“(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故选:D。
【点评】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15.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落实重点词。
【解答】B.泣,使动用法,使哭泣。译文为: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
C.抱明月而长终,随明月一起相伴而终。译文为:同飞仙一般逍遥遨游天地间,随明月一起相伴而终。
D.羽化,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译文为:身体轻盈得似乎都要飘飞起来,仿佛要离开人间变为仙人了。
故选:A。
【点评】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就是不脱离原文,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准确无误。
2、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要做到“达”。所谓“达”,就是行文通顺晓畅,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译文体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格,要做到“雅”。所谓“雅”,就是注意语言的美化,用最美的语言翻译。
16.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翻译:诸侯恐惧,集会结盟来谋求示弱于秦国,不喜欢珍贵器物、贵重珍宝和肥沃土地,来招引天下优秀人才。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翻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用来知道兴衰的道理。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翻译: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列,想争得君王的宠爱,害怕屈原的才华能力。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翻译:已经到了匈奴,准备金钱赠送给单于,单于更加骄纵,不是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解答】A.“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谋”,商议;“爱”,吝惜;“致”,招引,招致。句意: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B.正确。
C.“宠”,宠幸;“害”,嫉妒。句意:上官大夫和屈原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D.“既”,已经,……以后;“币”,财物,礼物;“骄”,傲慢,骄纵。句意:到了匈奴那里,准备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7.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让民众先行动起来,进行劳作。
B.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对于君子,要和他共事很容易,而要劝说他很困难。
C.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用礼乐文章来会合朋友,用与朋友交往来相互辅助,进于仁道。
D.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天性质朴直率,心好道义,能够体会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考虑到下人的艰难处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句意: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先之,劳之”意思是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B.句意: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君子易事而难说也”中“说”通“悦”,使……喜悦。意思是: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
C.句意:曾子说:“君子用礼乐文章来会合朋友,用与朋友交往来相互辅助,进于仁道(或者翻译成: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翻译正确。
D.句意:子张问:“士要怎么样才可说是通达了?”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国家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是有名声,不是通达。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到对别人谦让。这样的人在诸侯的国家一定通达,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通达。有名声的人,表面上要实行仁德而行动上却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迟疑。他们在诸侯的国家一定虚有其名,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虚有其名。”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下人”,下于人,即对人谦逊。
故选:C。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8.下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扬毅力,意志坚强,因为他们的任务重大,道理深远。】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译文:古代想要自己在天下的人之前明白品德,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和家人一起搞好各种关系。】
C.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以难得的财物为珍贵,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D.能不龟手之药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译文:一种能够使手不冻裂的药物,或者凭借它得到封赏,或者拥有它却摆脱不了漂洗丝絮的苦差,这是因为使用时间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A.“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任重”,责任重大;“道远”,路途遥远。句意:“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B.“明明德”,彰明美德;“齐”,使……整齐有序。句意:“古代想要把自己的光明之德推广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C.正确。
D.“一”,同样;“或”,有人;“所用”,使用方法。句意:“能够使手不冻裂的药物是同样的,有人凭借它得到封赏,有人拥有它却摆脱不了漂洗丝絮的苦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
故选:C。
【点评】解答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
19.下列文言句子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舟漂向它要去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广阔江面。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译文: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南面,济水向东流去。
D.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译文:戊申日月初这一天,五更时分,我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A.译文正确。
B.“缪”,通“缭”,盘绕;“此非……乎”,固定句式,这难道不是……吗;“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标志是“于”。译文:。
C.“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西、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向东。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D.“戊申”,天干地支纪年法,在本文指的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子颖坐日观亭”,省略句,正常语序是“(余)与子颖坐(于)日观亭”。译文: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故选:A。
【点评】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20.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今天夜里听了你弹奏的琵琶曲,如同听到仙乐耳朵暂时变得清朗明净了。)
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过去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扬州的路上弥漫着抗金的烟火。)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现在的很多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的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⑥今沦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现在却漂泊沦落,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⑦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下就感到羞耻,位高权重就近乎谄媚。)
A.②③⑤⑦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②暂:忽然,一下子。句意:今天夜里听了你弹奏的琵琶曲,如同听到仙乐耳朵忽然变得清朗明净了。
③扬州路:扬州一带。路,宋代国家的行政区划以“路”为单位。句意: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一带抗金的烽火。
⑤众人:普通人,一般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⑦位卑:以地位低者为师。官盛:以官职高者为师。以地位低者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故选:A。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们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不断流逝的东西,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时圆时缺的东西,就像这月亮,但最终没有增减。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围困周郎的地方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D.“这不就是曹操围困周郎的地方吗?”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字表被动,句子应翻译为“这不就是曹操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故选:D。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2.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也不能发出声响。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抑或推究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迹象,都由于人事呢?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译文: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
【解答】A.虽,即使。鸣,使动用法,使它(石头)发出声响。句意: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石头)发出声响。
B.“自贼者也”翻译错误,其中“自贼”,自己伤害自己,自杀。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我伤害的人。
C.“其”指他,句意: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D.正确。
故选:D。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3.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错误,“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句意应为: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
故选:A。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4.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知道的人就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勇敢的人就没有畏惧。
D.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译文:要获得知识,关键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就知道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贼”,伤害;“自贼”,宾语前置句,贼自,伤害自己。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己伤害自己。
B.正确。
C.“知”同“智”,智慧。句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D.“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句意:要获得知识,关键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译文: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译文:越国有难处,吴王派他带领军队。
B.在止于至善。译文: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之于未有。译文: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我虽然不聪敏,也请允许我侍奉这件事。故亏父而自利。译文:所以亏待父亲却利于自己。
D.敏于事而慎于言。译文:做事敏捷,说话谨慎。质胜文则野。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有难”,发难;句意:越国发难,吴王派他带领军队。
B.正确。
C.“事”,付诸行动,实践;句意: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D.“敏”,奋勉;句意: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故选:B。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6.下列课文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翻译:先生您确实不擅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大”的功用。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翻译:圣人治理天下,一定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怎能不治理好它呢?
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翻译: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他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解答】B.“怎能不治理好它呢?”表述有误。“焉”的意思是“于是”。译文:圣人就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于是才能治理混乱。
故选B。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①“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②“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③“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2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子经过磨砺后就能闪闪发光。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踮起脚远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到的广博。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的地方。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解答】A.“金就砺则利”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此处“金”,不能翻译成金子。
故选A。
【点评】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28.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十二章》)译:不合理的事不看,不合理的话不听,不合理的话不说,不合理的事不做。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四章》)译: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失败。
D.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兼爱》)译: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C.“故无失”中的“失”并非失败,而是失去,丧失。故句意应为: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故选:C。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29.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
D.辟邪说,难壬人。(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辨的佞人。)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解答】C.负戴:背着、顶着东西。句意:头发花白的人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沉重的东西了。
故选:C。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30.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知道要调节、修正,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
C.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
D.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的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A.“知道要调节、修正,则志向坚定不移”错误。“止”,归宿、目标。句意:知道应该达到的目标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故选:A。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