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力谈古风(8):古风的黏对及其出句末字的平仄

 芙蓉书阁 2023-04-19 发布于广东

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第二章  古体

第三十节   古风的黏对及其出句末字的平仄

30.1    在新式的五言古风里,其黏对和律诗的黏对大致相同。总以第二字为主: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平仄相反,这是对;后一联的出句第二字和前一联的对句第二字平仄相同,这是。例如:

《送王昌龄》   李颀

东去远,送多暮情。(“水”仄“君”平,对。)

野寺出,向孤山明。(“君”“留”皆平,黏;“留”平“背”仄,对。)

数千里,中蒲稗生。(“背”“望”皆仄,黏;“望”仄“无”平,对。)

满舟楫,但微波清。(“无”“阳”皆平,黏;“阳”平“爱”仄,对。)

林月上,解沙鸟鸣。(“爱”“酒”皆仄,黏;“酒”仄“衣”平,对。)

莲花界,梦金陵城。(“衣”“来”皆平,黏;“来”平“里”仄,对。)

此离别,悠江海行。(“里”“息”皆仄,黏;“息”仄“悠”平,对。)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孟浩然

日无事,云昼不起。(“归”平;“卧”仄,对。)

款柴扉,自巢居子。(“卧”“客”皆仄,黏;“卧”仄“云”平,对。)

好芝朮,采来城市。(“云”“闲”皆平,黏;“闲”平“药”仄,对。)

鹿门山,常涧泽水。(“药”“在”皆仄,黏;“在”仄“游”平,对。)

白羽扇,脚青芒履。(“游”“持”皆平,黏;“持”平“步”仄,对。)

鹤书徵,临还洗耳。(“步”“道”皆仄,黏;“道”仄“流”平,对。)

【按:此两首,前者为平声韵(庚韵)一韵到底,后者为仄声韵(上声纸韵)一韵到底,均非“典型的新式古风”(见26.8)

30.2  但是,五古的黏对和律诗的黏对也不尽相同:律诗第二第四两字平仄都对,五古则第四字可以不管。这有两个原因:(一)“平平仄平仄”是古风的正调,往往与“仄仄平平平”或“仄仄仄平仄”相对,则第四字的声调势不能不相同;(二)五古有所谓拗句,第二第四字同声,如果它的对句不拗,则第四字势必不对。即以上文李颀孟浩然的诗来说,“夕阳满舟楫”的“舟”字和“但爱微波清”的“波”字不对,“居闲好芝朮”的“芝”字和“采药来城市”的“城”字不对,是由于第一种原因;“水东去远”的“去”字和“送君多暮情”的“暮”字不对,“举酒林月上”的“月”字和“解衣沙鸟鸣”的“鸟”字不对,“夜来莲花界”的“花”字和“梦里金陵城”的“陵”字不对,“闲归日无事”的“无”字和“云卧昼不起”的“不”字不对,“有客款柴扉”的“柴”字和“自云巢居子”的“居”字不对,是由于第二种原因。

如果诗中没有拗句(指“古拗”),而又黏对合式,那么,除了“平平仄平仄”应作为“平平平仄仄”看待之外,第二第四两字便都黏都对。就五古而论,下列的一首诗的黏对是最规矩的,可认为新式五古的标准诗。

《题綦毋校书田居别业》  李颀

称挂冠吏,昨。行远,主秋。

伊问天命,但山游。万有?白幽。

上,日丹丘。生钓,赏留。

哉旷微月,欲舟。倏老,相流。

【“田居”一作“别业”,“问”一作“得”,“本”一作“非”。此诗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五言古诗(39首)中未收;搜韵网标为五言排律。

30.3  但是,有些诗论家认为只有这种严格的黏对法才是五古的正轨,那却是错误的见解。这只是代某一派诗人的一种风尚(受律诗影响后的风尚),并不能代表整个代诗人的作风。至于以前的古诗,更完全不受黏对的拘束。例如:

《咏怀》  阮籍

不能寐,起弹鸣琴。薄鉴明月,清吹我襟。

鸿号外野,鸣北林。徘将何见?忧独伤心!

【此为阮籍《咏怀》其一。“朔”一作“”。】

“坐”与“帷”不黏,“鸟”与“徊”不黏,“帷”与“风”不对,“徊”与“思”不对。这种不受黏对拘束的古风,直至唐宋以后,还是占大多数。《声调四谱》把不黏的情形叫做拗黏,不对的情形叫做拗对。古风中本不该再谈“拗”,但如果心知其意,不看得太呆板,也未尝不可以借用这些名称。如果把它们和“拗句”“单拗”“双拗”那些名词合起来看,可说是越拗越近古越正越近律

30.4 有些五古是黏对完全合律的;至于七古,却几乎没有一首是全篇黏对不拗的。总之,无论五古、七古,也都有拗对拗黏。现在试举若干拗对拗黏的例子,以为证明。

30.5 (甲)拗对

(一)五言。

惭幽谷,清愧泉源。(张说《杂兴》)

漳水,驱邺西。(张说《客中遇林虑》)

天光白,海月色真。(王昌龄送十二兵曹》)

几万转,数将三休。(王维《自大散以往》)

机杼悲,雀禾黍熟。(王维宿郑州》)

大导师,焚此瞻仰。(王维《谒璿上人》)

方下山,何待之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草长绿,四那得辨?  (丘为《泛若耶溪》)

默不语,化朝云飞。(祖咏《古意》)【一作常建诗】

无断绝,此随所偶。(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日濯足,乔时曝衣。(储光羲《樵父词》)

雨抽节,新水对窗。(常建《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渭水西,异同所适。(陶翰《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不敢敌,相归去来。(颜真卿《赠裴将军》)

谫劣质,希杳无因。(萧颖士《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文章事,两春复秋。(崔曙《宿大通和尚塔》) 【按:诗题应为“送薛据之宋州”】

虽万变,宪亦已沦。(李白《古风》) 【按:此句出自《古风》其一】

自天启,大驾群才。(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风》其三】

更变易,万良悠悠。(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风》其九】

洒六合,邈不可攀。(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风》其十二】

百战役,死万鬼邻。(李白《门有车马客行》)

不知晚,觥岂言频。(韦应物《军中冬燕》)

牧秋月,疲卧霜风。(刘湾《出塞曲》)【一作刘济诗】

谢真侣,辞归崆峒。(李栖筠《张公洞》)

不得死,有知音。(杜甫《遣兴》)【《遣兴五首》其一】

筑居小,未乔木西。(杜甫《泛溪》)

如果出句和对句都用平脚,则以拗对为常。例如:

鸡鸣山,每西升经。(张说《过冲和先生》)【一作高适《遇冲和先生》】

帝王州,宫一何繁。(王维《瓜园诗》)

悖正声,生其间。(李华《杂诗》)【《杂诗六首》其一】

望天山,白正崔巍。(颜真卿《赠裴将军》)【“登高望天山”似当作“登高望天山”】

感悲泉,人迹未湮。(萧颖士《过河滨》)

今在兹,安思故乡。(孟云卿《伤情》)

雁门关,今龙庭前。(李白《古风》)【此句出自《古风》其六】

醉酒归,白骄且驰。(同上)【此句出自《古风》其八】

嘉树林,独戚戚颜。(韦应物《移疾会诗客元生》)

日萧萧,胡枉我庐?(韦应物《城中卧疾》)

风尘交,中绸缪姻。(韦应物《寄令狐侍郎》)

十月交,穷千里馀。(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

冬青林,石走长根。(杜甫《木皮岭》)

跨苍穹,烈无时休。(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30.6  (二)七言。

益围邯郸急,不救平原君。(王维《夷门歌》)

尊中置千斛,载随波任去留。(李白《江上吟》)

多骑内厩马,惆恐是病乘黄。(杜甫《瘦马行》)

交梨遣帝食,可长生临宇县。(李颀《王母歌》)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

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刘长卿《时平后送范伦》)

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同上)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李白《襄阳歌》)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

汗漫泛舟入,事兴极忧思集。(杜甫《渼陂行》

七古也像五古一样,如果出句和对句都是平脚,也往往用拗对。例如:

之枻沙棠舟,玉金管坐两头。(李白《江上吟》)

不乐思岳阳,身奋飞病在床。(杜甫《寄韩谏议注》)

笛竹天下知,郑所宝尤瑰奇。(韩愈《郑群赠簟》)

善画盖有神,心佳士亦写真。(杜甫《丹青引》)【“心”一作“必”】

潜织水底居,侧上下随游鱼。(李颀《鲛人歌》)

倜傥心不羁,途气盖长安儿。(李颀《别梁锽》)

携手姑苏台,望一日登几回。(刘长卿《时平后送范伦》)

欲没岘山西,倒接䍦花下迷。(李白《襄阳歌》)

30.7  在律诗的对仗里,很少有同字相对的情形:一则因为近体诗没有这个规矩(参看上文第十五节),二则因为即使要用同字相对,也只能限于第一第三字(五七言)和第五字(七言),二四六字是没法子相对的,因为除了“特拗”之外,律诗出句的二四六字和对句二四六字的平仄是应该相反的。至于古风就不同了:古风既容许有拗对,于是同字相对的地方很多,即在二四六字也可以相对了。例如:

朝与辞,暮投宿。(王维宿郑州》)

结庐里,左右水。(丘为《泛若耶溪》)

百马倒,再万夫开。(颜真卿《赠裴将军》)

绿笋总竹,红花亦子。(崔曙《古意》)

但见万天,不见万道.(孟云卿《古别离》)

北,今东。(刘湾《出塞曲》)【一作刘济诗】

征人死,功将军功。(同上)

水上鸥,今罝中兔。(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后句“如”一作“为”】

延英对,今崖州去。(白居易《寄隐者》)

在时花满堂,美去后空馀床。(李白《长相思》)【《长相思三首》其二】

馆娃宫中春归,阖闾城头莺飞。(李嘉祐《伤吴中》)

百人会中身预,五侯门前心能。(王维《不遇咏》)

30.8  古风用拗对,有时候可以避免完全合律。譬如两句都是律句,只要用了拗对,就和律诗的格式有了分别。例如:

过欲尽,狂终不至。(王维《羽林骑闺人》)

成妙用,孰其指的。(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平明合,城满埃尘。(韦应物《大梁亭会李四》)

南宫遇,聊写中情。(韦应物《寄职方刘郎中》)

凝书帐,清钓鱼竿。(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

好追凉,故池边树。(杜甫《羌村》)【《羌村》(其二)】

吹笙王子晋,一浮丘断不还。(李白《凤吹笙曲》)

至于一联之中只有一句入律,也可用拗对以求其近古。例如上文所举的韦应物的“光景不知晚,觥酌岂言频”【《军中冬燕》】,杜甫的“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送孔巢父谢病归》】,等等。总之,拗对往往被诗人利用作为补救律句的方法,这是可以从大多数情形观察得出来的。

30.9  (乙)拗黏

(一)五言。

奉陪登南楼 张说

君子每念春,江上共流眄。远水林外明,近岩雾中见。

西北望,何处是京县?屡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日”与“岩”不黏,“登”与“处”不黏。“君子”“终日”两联都用拗对。)

【此诗作者一作唐代尹懋,诗题为“奉陪张燕公登南楼”,前四句诗略有不同:“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尹懋:生卒年不详。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三年(715)至五年,张说为岳州刺史时,懋为从事,有唱和之作。曾官补阙。】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恨未立,从官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涉平津侯。不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仄且沈浮。

(“亲”与“爱”不黏,“然”与“涉”不黏。“事亲”“方谒”“不然”三联都用拗对。)【“官”一作“宦”,“涉”一作“陟”,“仄”一作“侧”。】

《奉寄韦太守涉》 孟浩然【搜韵网作:王维《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秋日迥,嘹唳闻飞鸿。

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不可见,寂寞平林东。

(“高”与“里”,“塘”与“唳”,“人”与“景”都不黏。“临此”一联用拗对。)【“飞”一作“归”,“林”一作“陵”。】

《同元锡题琅琊寺》  韦应物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天界事,松竹人间别。殿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穷陟降,幽显尽披阅。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香”与“罅”,“分”与“竹”,“旭”与“临罅”都不黏。“适从”“殿分”“昏旭”三联都用拗对。)【“悬”一作“玄”,“嵚”一作“岭”,“车”一作“归”。】

《别赞上人  杜甫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欣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征衣,欲别向曛黑。马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生”与“去”,“为”与“逐”,“枝”与“带”,“风”与“暮”,“嘶”与“别”,“来”与“鸟”,“看”与“昔”,都不黏。“我生”一联用拗对。)【“苦”一作“若”,“雨”一作“两”,“友”一作“交”,“寒”一作“远”,“冻”一作“寒”,“曛”一作“昏”,“嘶”一作“鸣”。】

《续古诗》  白居易【《续古诗十首》其六】

栖栖远方士,读书三十年。业成无知己,徒步来入关。

多王侯,英俊竞攀援。幸众宾末,得厕门馆间。

东閤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为向隅客,对此不开颜?

富贵无是非,主人终日欢。贫多悔尤,客子终夜叹。

归去复归去,故乡贫亦安。

(“安”与“步”,“随”与“俊”,“贱”与“人”,都不黏。“栖栖”“贫贱”两联用拗对。)【“终”一作“中”。】

《羽林行》   鲍溶

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独万里行,不奏和亲事。

重年少,深纳开边利。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

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歌乐行军,云物惨别地。

整部曲,幢盖动乡次。临亲戚怀,满袖儿女泪。

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请”与“参”,“王”与“奏”,“钟”与“帐”,“茄”与“物”,“风”与“盖”,“行”与“袖”,都不黏。“独请”一联用拗对。)【“乡”一作“郊”。“”应作“”。】

30.10  (二)七言。

《客舍喜郑三见寄》  刘长卿

客舍逢君未换衣,闭门愁见桃花飞。遥故园今已尔,家人应念行人归。

垂杨映深曲,长安日暮灵台宿。穷无人鸟雀闲,空庭新雨莓苔绿。

北中分与故交疏,何幸仍回长者车!十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想”与“门”,“寞”与“人”,“巷”与“安”,“年”与“幸”,都不黏。)

《伤吴中》  李嘉祐

馆娃宫中春已归,阖闾城头莺已飞。复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

王在宫阙,馆娃满眼看花发。舞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古来人事亦犹今,莫厌清觞与绿琴。独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见”与“闾”,“昔”与“塘”,“袖”与“娃”,都不黏。“年”与“幸”,都不黏。“馆娃宫中”一联用拗对。)【“满”一作“卖”】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杜甫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水暮灵州

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一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

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

(“”与“饮”,“闻”与“出”,“知”与“下”,“阳”与“比”,都不黏。“丈人”“头上”两联用拗对。)【“俗”一作“凡”。】

《车遥遥》  张籍

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驷马鸣。山川无处无归路,念君长作万里行。

野田人稀秋草绿,日暮放马车中宿。惊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

大宅凤城隅,年年道上随行车。愿为玉銮系华轼,终日有声在君侧。

旧路久已平,无由复得君消息。

(“”与“暮”,“家”与“唱”,“前”与“日”,都不黏。“征人”“山川”“君家”“门前”四联都用拗对。)【“路”一作“辙”,“麏”一作“麇”。】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韩愈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间。

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殿群公赐食罢,骅骝踏路骄且闲。

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归来殒涕揜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顽!

(“卑”与“乃”,“前”与“有”,“脂”与“玉”,都不黏。“蓝田”“殿前”“几欲”“归来”“脑指”“乾坤”“朝欷”七联都用拗对。)【“嵬嵬一作崔嵬”,“秩”误为“秋”,一作”,““脑指”之“指”当作“脂”】

30.11   以上共十二个例子,除刘长卿一例外,都是拗黏和拗对并用的。因为拗黏若不拗对,则前后两联的平仄相似,颇嫌呆板。因此,有些地方是先拗黏而后以拗对以为调剂,有些地方是先拗对而后以拗黏以为调剂;当然,也有些地方是二者不生关系的。

30.12  统计起来,拗对比正对毕竟少了许多,拗黏也似乎比正黏少些。但是,正如拗对可以补救律句一样,拗黏可以补救律联。古风的平仄越是近律,越是需要拗黏以示与律有别。譬如韦应物《同元锡题瑯琊寺》“花香”一联是律联,而上下联都用拗黏;又如刘长卿《客舍喜郑三见寄》几乎可说全是律联,所以共用四次拗黏,以为补救。   

30.13 赵执信《声调谱》有所谓“齐梁体”。李锳《诗法易简录》也说:齐梁体为唐律所自出, 乃由古入律之间。既异古调,又未成律,故别为一格。《白香山集》有格诗,李义山 温飞卿集皆有齐梁格诗,皆此体也。其诗有平仄而乏粘联,其句中调协平仄亦在疏密之间。”这种解说是颇为明白的。由此看来,“格诗”共有三个特色:

(一)只有五言,没有七言;

(二)每句的平仄非常近律,除第三字不拘平仄外,其余平仄与律句完全相同。

(三)常有拗黏。间有拗对。

现在试举李商隐温庭筠的两首“格诗”为例:

《晴云》    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aA,拗对)

飞阁度,欲入回陂销。(bA,对句三平调,“临”字拗黏。)

怜画扇,敞景弄柔条。(bA,“歌”字拗黏。)

更奈天南征,牛渚宿残宵。(AA,出句三平调,拗对。)

【诗题一作“齐梁晴云”。“奈”一作“耐”,“征”一作“位”。】

《边笳曲》    温庭筠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ab,对句特拗。)

隐黄云,天山吹白草。(Ab,“郡”字拗黏。)

渡寒碛,朝阳照霜堡。(Ab,两句第三字都拗,“马”字拗黏。)

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Ba。)

【诗题一作“齐梁体”。“阴”一作“音”,“渡”一作“悲”,“心”一作“情”。】

30.14  有些人以为格诗和五古并无区别,修改稿看见普通五古也有拗对和拗黏,殊不知普通五古的平仄可以有拗句,而格诗则专用律句,或近律句,其分别是很显明的。后来刘长卿王昌诸人采用齐梁的律句和近律句而加以黏对,就成为新式的五古;李白杜甫诸人模仿陶谢,不取齐梁,就成为仿古的五古。这两条道路也是很显明的。

*               *             *

30.15  在律诗里,除首句末字可以不拘平仄之外,出句必须用仄脚 。因为律诗以用平韵为原则, 对句既用平脚,则出句应该用仄脚才能相对。古风有平韵,有仄韵;而平韵古风、仄韵古风和转韵古风,它们出句末字的平仄又各有规矩,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我们这里把平韵、仄韵和转韵分开来说。

30.16   (一)平韵的古风,除上文第二十七节所谓奇句韵外,出句为用仄脚为原则。新式的古风尤其如此。例如:

《夜到洛口入黄河》  储光羲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客愁惜朝,枉渚暂停舟。

中宵大川,解缆逐归流。浦溆既清,沿洄非阻修。

登舻望落,击汰悲新秋。倘遇乘槎,永言星汉游。

(全诗出句皆用仄脚。)【“增”一作“滋”,“暂”一作“聊”,“汰”一作“楫”。】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足,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安得至老不更归!

(除首句入韵外,出句皆用仄脚 。)【“支子”的“支”即“栀”字。“自足乐”一作“自可乐”。“鞿”音“饥”。】

30.17  但是,以前的古诗并没有受这种拘束,例如上文第二十八节所举《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音响一何悲,”出句皆用平脚。又如“去者日以,来者日以亲…古墓犁为,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欲归道无因”,出句也都用平脚。因此,仿古的“平韵五古”出句并不忌避平脚。例如:

《善福精舍》 韦应物

弱志厌众,抱素寄精庐。皦皦仰时彦,闷闷独为愚。

之子亦辞秩,高踪罢驰驱。忽因西飞,赠我以琼琚。

始表仙都集,复言欢乐殊。人生各有,契阔不获俱。

一来田野,日与人事疏。水木澄秋景,逍遥清赏馀。

枉驾怀前诺,引领岂斯须!无为便高,邈矣不可迂。

【“闷闷(平声)”斯须(一作须臾)】

《除草》 杜甫

草有害于,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江色未散忧。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蕙叶亦难留。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露”一作“雪”,“凝”一作“衣”,“兹”一作“移”】

30.18   至于七言,鲍照以前既然句句用韵,当然无所谓出句。以后隔句用韵而又一韵到底的“平韵七古”,出句却差不多永远是用仄脚的。这点和五古很不相同;大约因为出句的末字的平仄无古可仿,就依照律诗的规矩了。杜甫的平韵七古,有些出句是用平脚的,例如:

问之不肯道姓,但道困苦乞为奴。(杜甫《哀王孙》)

      昔随氏定,帷幄未改神惨伤。(杜甫《寄韩谏议注》)

昨夜东风吹血,东来橐驼满旧都。(同上)

夜发猛士三千,清晨合围步骤同。( 杜甫《冬狩行》)

东西南北百里,髣髴蹴踏寒山空。(同上)

况今摄行大将,号令颇有前贤风。(同上)

但是,这些诗都杂着些奇句韵(见第三十节),不是七古的常例,所以出句末字自然也可以不依照常例了。真正的例外乃是下面这些:

生手持石鼓,劝我试作《石鼓歌》。(韩愈《石鼓歌》) 【首联】

孔子西行不到,掎摭星宿遗羲娥。(同上)

忆昔初蒙博士,其年始改称元和。(同上)

雪眉老人朝扣,愿为弟子长参禅。(苏轼《游径山》)

潮阳太守南迁,喜见石廪堆祝融。(苏轼《海市》)

总之,试拿七古平韵诗里的平脚出句和五古平韵诗比较,可见其常用的程度确有天渊之别了。

30.19  (二)仄韵的古风,也有新式和仿古的分别。新式的古风一切趋于格律化,对于出句末字的平仄也不能例外。仄韵五古的出句末字,以平仄相间为正格。譬如前一联的出句用平脚 ,则后一联的出句必须用仄脚;又如前一联的出句用仄脚 ,则后一联的出句必须用平脚。在近律的新式古风里,这一个规则相当严格。例如:(平脚以●为记,仄脚以△为记。)【按:在原文中,●、△均放在相关文字的下方】

《望鸣皋山白云》 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嵷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格”一作“摇”。】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瀰漫△,愿为持竿叟。

【“晚”一作“好”。】

《题应圣观》 储光羲

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祈年宫●,一路在云霓。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祈”一作“上”。】

《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王昌龄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变”一作“辨”。】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刘长卿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苍苔绝行迳△,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徘徊未能去△,共畏桃源隔。

【“共畏”一作“畏共”。】

《宿天台桐柏观》 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探”一作“穷”,“绂”一作“络”,“去”一作“无”,“明”一作“壁”,“学”一作“乐”。】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韦应物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仲秋月。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这种诗非但出句末字平仄相间,其最讲究者,还要求出句末字和韵脚不同声调。譬如韵脚用去声,则出句末字避免去声,否刚也被认为上尾。上面所举诸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李颀储光羲辈最能守望这个规矩,刘长卿韦应物诸人则不能处处避免上尾。

30.20   仄韵七古对于这一方面,不能像五古那样严格。事实上,仄韵七古之一韵到底者,盛唐只有杜甫一家。而杜甫则是仿古的一派,不大理会这个。我们看杜甫的集中,只有下面的一首,其出句末字是近似于平仄递用的:

《忆昔行》  杜甫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幺么。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

弟子谁依白茅屋△?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落日初霞闪馀映△,倏忽东西无不可。

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收愿果。更讨衡阳董鍊师●,南浮早鼓潇湘柁。

【茅(一作石),屋(一作室),阶(一作前),佐(一作左),收(一作使),讨(一作觅),浮(一作游)】

这诗除“悬圃”“落日”两联及“徒然”“秘诀”两联出句连用仄脚外,其余出句都是平仄脚相间的。这在集虽只有一例,而这一例却成为韩王苏陆诸家的模范。他们的仄韵七古,对于出句末字,也是平仄递用而不一定每联一换。他们偶然连用两个两个平脚或两个仄脚。例如:

《赠崔立之评事》   韩愈

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

胡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摇毫掷简自不供●,顷刻青红浮海蜃。

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时命虽乖心转壮△,技能虚富家逾窘。

念昔尘埃两相逢●,争名龃龉持矛楯。子时专场誇觜距△,余始军严韅靷。

尔来但欲保封疆●,莫学庞涓孙膑。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

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闲官敢推引?深藏箧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

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收楛箘。

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复闻王师西讨△,霜风冽冽摧朝菌。

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拏要鹰隼。窃料二途必处一△,岂比恒人长蠢蠢!

劝君韬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晖晖檐日暖且鲜●,摵摵井梧疏更韵。高士例须怜曲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能来取醉任喧呼●,死后贤愚俱泯泯。

(除“摇毫”“才豪”两联连用平脚外,其余平仄每联一换。)【“胡”似当作“朝”。“韅”:晓见切。“韵”一作“殒”。】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王安石

雪释沙轻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溅溅溪谷水乱流●,漠漠郊原草争出。

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分香欲满锦树园●,剪䌽休开宝刀室。

胡为我辈坐自苦△,不念兹时去如失!饱闻高径动车轮●,甘卧空堂坐经帙。

蝗蔽天农久饿△,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春风生物尚有意△,壮士忧民岂无术!不成欢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难必。

(全诗合例。)【“春风”一作“盲风”,“坐”一作“守”,】

《九日黄楼作》  苏轼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莫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酒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锸。黄楼新成壁未乾●,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雾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歌乱鹅鸭。一杯相属君勿辞●,此景何殊泛清霅!

(全诗合例。)【“酒”一作“盏”】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陆游

我昔学诗有未得△,残馀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并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四十”“打毬”两联及“天机”“世间”两联逆风句连用仄脚 。其余合例。)【“有未”一作“未有”,“匹”一作“疋”,“并”一作“固”。】

30.21  自然,仄韵七古出句末字平仄递用只是一种作风,不是一种规律。韩王苏陆仄韵七古都如此,至于欧阳修黄庭坚之流,就更不讲究这些了。

30.22  (三)转韵的古风,其出句末字的声调,起初本是相当随便的。后来却渐渐形成了下面的两个规则:

1.每韵的第一句,如果是五言,末字不拘声调;如果是七言平韵,则末字以平声为原则;如果是七言仄韵,则末字以仄声为原则。(因为五古首句入韵不入韵可以随便,七古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上文第二十七节。)

2.每韵的第三句,如果在平韵诗里,它的末字常用仄声;如果在仄韵诗里,它的末字常用平声。但如有三联以上,则依照一韵到底的规矩,仄韵诗用平仄相间。

下面是两个例子:

(甲)转韵五古。

《临别送张諲入蜀》  李颀

出门复为客△,惘惘悲徒御。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剑阁梁州●,是君断肠处。

孤云伤客心●, 落日感君深。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江流不测△,路险难寻。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

(“客”仄,“身”平,“水”仄,“州”平,是平仄相间;“隐”仄“来”平,也是平仄相间;“心”平,因为是转平韵的第一句,入韵;“渚”“测”“号”都仄,因为依照一韵到底的规矩,平韵出句以用仄脚为常。)【“复”一作“便”,“惘惘”一作“惘然”,“望”一作“送”,“蒹葭渚”一作“慕江畔”】

(乙)转韵七古。

《送贾三北游》 刘长卿

生未达犹窘迫△,身驰匹马邯郸陌。片云郊外遥送人●,斗酒城边莫留客。

顾余他日仰时髦●,不堪此别相思劳。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蓟门高。

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迫”“髦”“缁”入韵;“人”平声,因为是仄韵;“绿”“榻”仄声,因为是平韵。)【“莫留客”的“莫”同“暮”,“蓟”一作“苏”】

 (P417—436)

        【附记】本材料由 邓旺林(网名“芙蓉书阁”)录入、上传。【】内是录入者的相关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