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精临——李硕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4-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李硕  号砚庐,河南省书协会员。2001年6月生于河南鹿邑,现就读于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书法作品曾入展河南省第二十四、二十五届群众书法作品展(优秀奖)。全国第十一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作品展等。

金石刻画 古意新声

——《张迁碑》临习体悟

隶书作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上承先秦小篆,下开魏晋新体,汉代隶书代表了隶书艺术的高峰,后世学习隶书者,无不服膺汉隶。东汉晚期的碑刻隶书《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名《张迁表颂》。此碑的朴茂、古拙、生动、典雅风范十足,兼有“篆意”“草情”和“楷法”,结体扁方为主,章法生动独特,于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内扌厌外拓,是为汉隶之精品。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正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时代风化的漫漶不仅没有抹去原碑美感,反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雄强之意,一经出土便为历代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

《张迁碑》碑额篆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独有特色,笔势起伏屈伸,且略带有隶书的波磔,近似于“缪篆”。碑阴刻有立碑官吏姓名及捐资钱数,并记录了张迁执政谷城时多施惠政的政绩以及黄巾军起义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阴阳两面风格大致相同,但碑阴的艺术风格更为厚重朴拙。该碑书风通篇方笔,古朴拙茂,字里行间流露出拙真朴厚之意,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稳重,气度旷达,可谓汉隶中的精品力作。

现代碑帖鉴定家蒋文光评价该碑说:“《张迁碑》是汉碑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书法浑厚方折,朴茂端严为汉碑中方整类的主要代表。书法用笔以方为主,兼用圆笔。笔画端正,结体取势平直,饱满严密,笔致朴质古拙遒劲灵动,多有变化。同时,用笔与结体是相互为用的,不同书体,其用笔亦有所侧重。笔致变化多端,往往在均衡的横直线条和方折之中掺以一笔极其熟练而有力的弧线。看去既笔笔挺劲,气势雄浑,却又在拙朴中见秀美,在端重中显生动。全碑字字生动,变化生新,朴实自然,从而达到全局皆活的奇妙效果。”

《张迁碑》线条沉实有力,主要以朴茂稚拙为主。

虽以方笔居多,逆锋坚实,沉着有力,但也有圆巧之处融入,外方内圆,内扌厌外拓,整体字势沉着饱满。清代伊秉绶、何绍基等大家均学《张迁碑》,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其线条特点为:第一是起笔重顿,而后逆入平出,铺毫行笔,以方正平直的线条增添圆笔的辅助,与舒展华美的《曹全碑》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风格。第二是粗短而又力量内蕴,曲直相生、筋骨内含,以笔画的浑厚和体势的方整来表现字形的高古与雄浑,如末端雁尾的短而拙,体现了该碑“古拙”之意。第三是转折处采用接搭的笔法,或外方内圆、或内外皆方,是书体演变过程中一种更便于右手书写,自然书写速度增加的方式,体现了隶书实用的特点。第四是撇捺顺势提出,自然生动,朴拙而不刻板,如撇捺在不同的字形、位置具有不同的风格,或圆劲沉着,或方俊峭利。

《张迁碑》结字古拙生动,放逸生奇。东汉隶书的字形虽说早已摆脱了先秦及西汉隶书的束缚,但《张迁碑》的艺术风格仍处于变化的中间状态,可从中窥见古朴稚拙、生动有趣的结字。其结构特点为:第一是重心偏下,这种处理方式显得身长腿短,造成结构生拙的特点。第二是横势开张,通过缩短纵向笔画,努力伸长横向开张之势,寓巧于拙。第三是结字方正,大多数结构呈正方形,整体上整饰匀美,《鲜于璜碑》《好大王碑》都是这种风格。第四是结构参差,少数字形呈现放射状,与方正对比强烈,有扩张感,也有犬牙交错的结构感。第五是左右结构穿插对齐,傅山《杂记》云:“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在硬拙。初无布置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此碑刻在处理左右结构时,采取点画、部首穿插、对齐的方式,使其关系错综复杂,连接紧密,也就是傅山说的“无布置等当之意”。第六是同字异形,此碑在处理结构相同的字采用多种手法,连断、奇正、错落、长短、穿插、疏密等方面多有不同。

《张迁碑》的章法天然率真,不拘一格。汉代隶书的载体是碑的本体以及自然石刻,且隶书单字结构呈现方扁的态势,使得大部分汉碑在整体上出现字与字上下之间舒朗明晰,反而左右之间紧密交错的局面。如《乙瑛碑》《曹全碑》,但《张迁碑》的章法独树一帜。章法特点体现在:第一是整体上看较为茂密,但紧密而不局促,有一种连绵不绝的气息。第二是部分字距大于行距,相比与其他碑帖更增添了一丝参差错落和天真烂漫,给人拙中藏巧、雄厚朴茂的感觉。第三是天然率真,后世书家在发现这种天然率真的章法美之后,便与自我审美意识相融合,灵活运用,书写出独特的艺术符号。但这种排列自然的章法特点在后来的汉隶作品中并不多见,可见日趋整饬的布局实际上是汉隶走向没落的标志。

《张迁碑》于明初出土,但是明代隶书并没有较大突破,到了清代中期,碑学兴盛,人们才真正对汉代碑刻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涌现出一批隶书名家,其中受《张迁碑》浸染的便不在少数,何绍基、伊秉绶都曾临习过此碑。何绍基节临的《张迁碑》中,对字形作了一些夸张处理,而没有选择强化《张迁碑》的“古拙”反而是把字写出了秀气的感觉。这种“秀气”是他通过用笔轻重的变化展现出碑刻的书写性和作品的节奏感,是碑与帖完美融合的一种体现。显得极为生动。伊秉绶节临的《张迁碑》中,线条洗练简洁,不做任何夸张和强调,大巧若拙,字形端庄,雄强中隐隐透出一丝动感,通过变化字形丰富了作品的画面感。伊秉绶通过研究与借鉴《张迁碑》,抓住了其碑书法艺术的实质,而后进行创作与升华,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

经历了风华漫漶后,碑面有所受损,作为初学者临摹时可能会有些困难,是对字形结构不熟导致,初学者可以先从《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等书写规律较明显的碑刻上学习隶书基本规律,进而学习《张迁碑》时会相对轻松,也能够体会到汉隶的生动自然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张迁碑》朴茂、天然、率真的书法艺术风格,这样有利于书写技法的提高,更有利于我们对此碑精神风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现代一些书家在探索《张迁碑》的过程中,将草书的元素融入,或是将汉简的笔墨情趣融入,笔者认为书法探索应当以古法为本。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借助线条将书家内心外化表现出来,发现《张迁碑》的书法之美是要靠心去感知的,这种由内而发地去追求书法的情趣,也是我们在书法创作中所需要的。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书法情趣同临习过程的体会有机结合,方可达到书法艺术创作之意境。临摹碑帖不单是是追求点画字形的相似,更是对于碑帖整体气息的准确掌握。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它彻底改变了小篆以前的古文字风貌,开了今文字之先河,使中国书法绵延流长,这些经过历史的洗礼、被时光留下印记的碑刻书法艺术,不仅记录着历史,更记录着中国书法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

图片《张迁碑》局部


图片
临摹作品

图片

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