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三枚印章

 冬歌文苑 2023-04-20 发布于北京

我的三枚印章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精神文化风貌,在中华艺坛具有独特魅力。

令我欣慰的是,我曾经先后拥有三枚印章。每一枚印章,都有着难以忘怀的故事,它是战友情谊的凝聚,它是人生岁月的见证,它是文化瑰宝的留存。

我的第一枚印章,为老战友庄荣德刻制。

1974年初,西沙海战正酣。在安徽老家休假的我,奉命赶回湖南观音山雷达站,并急速奔赴海南前线,到乐东县志仲雷达站当排长,和时任技工后提干当技师的庄荣德相遇,在那云遮雾罩的山岭上,我们快乐相伴以苦为荣。

庄荣德为人豁达、性情耿直,更是智高聪慧、多才多艺。他用射击训练后的高射机枪弹壳为我制做的笔筒,奔马造型栩栩如生。又为我精心雕刻了一枚印章,让我好生喜欢。诚如焦红玲老师在散文诗《一枚行走的印章》中所言:“我的名字,赋予了一小块普通的有机玻璃温度和生命。”“恍惚间,觉得自己也是一枚印章。行走在乡村、城市。行走在过去、现在。行走在已知的领域、不可预见的未来。”

这枚印章,在我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它饱蘸着红色印泥,盖在一份份《入党志愿书》《干部任免命令》和记功授奖通令、通报上;转业地方工作期间,它成为我的法人印章,不知道核准签署了多少报销单据和往来账目。

2017年12月,惊悉庄荣德老战友因车祸不幸去世,我在悼文中写到他为我制作的这枚印章——“你为我雕刻的印章,凝聚着你的满腔情怀和文化底蕴。它意义非凡,端正大方,字体刚劲。多少入党志愿书有它的签印,多少优秀官兵欣喜获得晋升。”这枚印章,行使的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的第二枚印章,为我手写签名后刻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军营度过了26个春夏秋冬,我转业地方工作。尚未确定单位时,我受乡友张先生邀请,到他创建的集团公司“体验生活”,后被一再挽留而“下海”几年,在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并兼任人事监察处长和汽车旅游公司总经理。

公司在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兴建的度假村项目启动后,随之配套的旅游与酒店管理学校(海南第一所民办高等技术学校)开学。首批学生临近毕业时,张先生又让我兼任学校校长一职。“虱子头上明摆着”,我心知肚明,这是要把学生就业的任务交给我。乡情难却,责无旁贷。家乡的父老乡亲,当年因为对我的信任,满腔热情地把子女送来天涯海角,我必须对他们的就业负责。于是,我义不容辞地挑起这副担子。

校长任命书下发后,公司办公室准备为我刻制印章,明确告知我: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印章,应由个人签名刻制,使用蓝色印泥。于是,我在白纸上划拉来划拉去,“龙飞凤舞”地写出我的签名。

“姓名留篆刻,冠剑落耕犁。”经过考试审核,我的这枚校长签名印章,盖在了一名名学生的结业证书上。这枚小小的印章,体现着公司对我的信任与期望,更是学生们如愿上岗的资格证。伴随着持证上岗的学生,这枚印章“行走”在海口、儋州、三亚,“行走”在广州、深圳、珠海,“行走”在江淮大地,“行走”在黄浦江畔……遗憾的是,这枚印章属于公司资产,未能为我收藏。

我的第三枚印章,为挚友委托名师刻制。

我们几个情投意合的乡友,又一次在周顺平公司食堂小酌时,两位酷爱书法且有一定造诣的兄弟聊起了印章,周顺平立马说他有一位朋友是刻制印章的名家,可以请他出手相赠。可能顾及到我因年长而位居老大的脸面,顺平老弟提出也为我刻制一枚,出于礼貌和好奇,我客气地接受了这番美意。周顺平当即拨通了他朋友的电话,说明了委托事项,得到爽快允诺后,将我们三个人的姓名发到他的微信。时隔不久,我欣喜地收到这枚印章,它装在一款小巧的盒子里,犹如一个温馨的家。

这是我从顺平老弟那里喜获的第二份美术珍宝。在此之前,他曾将自己收藏的爱新觉罗·启德亲书的“文治武功”书法条幅赠送给我。爱新觉罗·启德是清朝乾隆帝第八世孙,成亲王永瑆后裔,自幼精通诗、书、画,是一位活跃的年轻书画家。获得此等珍品,让我喜不自禁。

据介绍,这枚印章的材料为寿山石,篆体字。篆刻者沈洁清,黑龙江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齐齐哈尔市书协副秘书长,书善真、草、隶、篆各体及篆刻、刻字,1997年刻字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刻字艺术展”。

寿山石为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李白诗云:“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篆体字是我国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书)中,出现和发展得最早的一种。篆刻家陈师曾说:“学刻印须先学篆书,书能佳,刻印自易”,可见篆体字在篆刻中的意义与地位。

这枚印章,虽然得之偶然,却是友情使然,更因材质、字体和篆刻者的名气而价值可观,我一直珍藏着。或许,它有“掀起盖头来”的那一天,在某个重要场合“闪亮登场”。我期待着!

 图片/作者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从地方计生岗位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在多个微信文学公众号和纸媒已发表作品三十多万字,多篇作品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多篇作品被收入全国出版发行的文集。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顾问,“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