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针灸歌赋选

 醒真 2023-04-20 发布于吉林

【标幽赋】

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百症赋】

本赋选自《针灸聚英》。因赋中论述多种病症的针灸辨证论治、配方取穴方法,故名之《百症赋》。该赋按头面五官、颈项、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写,共列举了96症的主治穴位,其中头面五官28症,咽喉颈项6症,肩背腰腿6症,妇科7症,儿科1症,诸风伤寒5症,其他43症。治疗上述各症,共用156个穴,大多偏重于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郄、络穴等,列举了多种配穴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进一步去了解处方配穴的基本规律。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晴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插图][插图](huāng),急取养老、天柱。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于片时。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niè)嚅(rú)而休迟。太冲泻唇?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官、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久知胁肋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髎宜征。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脊强兮,水道、筋缩;目(shùn)兮,颧髎、大迎。痉(cì)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梦魇(yǎn)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渴;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刺长强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juān);五里、臂膈,生疬疮而能治。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抑又论妇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脱肛趋百会、尾翳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痃癖兮冲门、血海强。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方知玄里之玄,始达妙中之妙。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玉龙歌】

本歌录自《针灸大成》。本歌介绍120个腧穴,分治80余种病症。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kē),

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

伛(yǔ)者立伸偻(lǚ)者起,

从此名扬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

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

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

亦治项上生瘰疬①,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

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

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

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

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火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

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

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

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

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

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

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

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

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绝起疲癃。

脚背肿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

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

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

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

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此穴元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

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

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

若向肩髃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

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

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

若是胁疼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

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

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痔瘘②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

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

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

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

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

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

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

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

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蛾③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

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如今瘾疹④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

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

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

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

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

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

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

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

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

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

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邅迍⑤。

九般痔瘘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

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

斯穴禁针多着艾,二十一壮亦无妨。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

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

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

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

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瘥。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

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

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

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

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

诸经俱载三毛处,不遇师传隔万山。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

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

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

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huāng),

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

鸠尾独治五般痫,此穴须当仔细观,

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

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

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

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

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

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须着意看。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

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伤寒过经犹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

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脾泻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

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

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

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① 瘰疬:又称鼠瘘。一般指颈部淋巴结核。

② 痔瘘:痔疮和肛瘘合称痔瘘。

③ 乳蛾(鹅):扁桃体肿大。

④ 瘾疹:即指荨麻疹。

⑤ 邅迍(zhān zhūn):不顺利。此处指肾虚证。

【胜玉歌】

本歌选自《针灸大成》。全歌76句,38韵,强调了66穴的应用,其内容是以各部疼痛为主,共提及50余种病症。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

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①立便痊。

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②听会莫迟延。

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痛须觅清冷渊。

霍乱③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泻,头风眼痛上星专。

头项强急承浆保,牙腮疼紧大迎全。

行间可治膝肿病,尺泽能医筋拘挛。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刺,瘰疬少海天井边。

筋疼闭结支沟穴,颔④肿喉闭少商前。

脾心痛急寻公孙,委中驱疗脚风缠。

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

五疟⑤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

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

目内红痛苦皱眉,丝竹攒竹亦堪医。

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治肺俞,

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⑥自然疏。

两手酸痛难执物,曲池合谷并肩髃。

臂疼背痛针三里,头风⑦头痛灸风池。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

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小肠气痛⑧归来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

环跳风市与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热疮臁内⑨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

两股转筋承山刺,脚气复溜不须疑。

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灸罢大敦除疝气,阴交针入下胎衣。

遗精白浊⑩心俞治,心热口臭大陵驱。

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

肝血盛兮肝俞泻,痔疾肠风长强欺。

肾败腰痛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

六十六穴施应验,故成歌诀显针奇。

注释:

① 五痫:即马、羊、鸡、猪、牛5种痫病,因其发病时,口中所发出的声音似马、似羊等,故以此命名。

② 耳闭:耳窍闭塞,气机阻滞,轻则重听,重则耳聋。

③ 霍乱:把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都包括在霍乱的范围内,认为这是一种胃肠挥霍缭乱的现象。它既包括烈性传染病的“霍乱”,也包括一般夏秋间常见的急性胃肠炎。

④ 颔: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颌部的下方,喉结上方软肉处。

⑤ 五疟:泛指各种类型的疟疾。《素问·刺疟论》里有肝、心、脾、肺、肾五疟的提法。这是根据所属五脏的关系而分类。

⑥ 吼闭:即高声大叫,牙关紧闭,神志不清之症。

此证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于内所致。

⑦ 头风:指头痛日久不愈,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的病症。症见头部剧烈疼痛,痛连眉梢、眼睛,甚至目昏不能睁开,头不能抬,头皮发麻,有的患者可兼见眼部的症状。

⑧ 小肠气痛:是属于疝气之类,临床特点是少腹疼痛,阴囊偏坠肿痛,上连腰部或下腹气上冲心胸,直达咽喉。

⑨ 热疮臁内:一种小腿慢性溃疡。指在外科中最为缠绵的臁疮,俗名烂腿。由于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内治宜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⑩ 白浊:即指阴茎热痛,时时流出秽浊如脓的浊液。大多为湿热内蕴,或为色欲过度所致。

【常用腧穴主治及临床应用】

手太阴肺经穴

(1)尺泽(合穴)

主治:咳嗽,咯血,潮热,咽喉肿痛,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缩。

临床应用:配肺俞、厥阴俞、支沟治疗胸痛咳嗽;配内庭、复溜治疗痿证;配委中、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

(2)孔最(郄穴)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肘臂挛缩。

临床应用:配尺泽、肺俞治疗咳嗽胸痛。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主治:伤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半身不遂,口眼斜,项强。

临床应用:配合谷治疗牙痛;配风池、合谷治疗外感头痛;配太渊、尺泽、足三里治疗肺痨咳嗽;配上星、迎香治疗慢性鼻炎。

(4)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临床应用:配肺俞、脾俞、足三里治疗咳嗽哮喘;配心俞、内关治疗心悸;配中极、阴陵泉治疗遗尿;配复溜、内庭治疗消渴。

(5)少商(井穴)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小儿惊风。

临床应用:配中冲、关冲治疗中风;配合谷治疗咽喉肿痛。

手阳明大肠经穴

(1)合谷(原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斜,半身不遂,腹痛,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临床应用:配风池治疗外感头痛;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气血不足之头痛;配地仓、颊车治疗牙痛;配复溜治疗自汗、盗汗;配太冲息风止痉,治疗痉病、急惊风;配大椎、风池、足三里治疗中暑。

(2)手三里

主治:腹胀,吐泻,齿痛,失喑,颊肿,瘰疬,偏瘫,手臂麻痛、肘挛不伸,眼目诸疾。

临床应用:配温溜、曲池、中渚、丰隆治疗喉痹不能言;配肩髃、合谷治疗腹胀、吐泻。

(3)曲池(合穴)

主治:热病,手臂肿痛无力,半身不遂,瘾疹,腹痛,痢疾,高血压。

临床应用:配阴陵泉、三阴交治疗痹证;配人迎、足三里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血海治疗瘾疹。

(4)肩髃(手阳明、阳跷之会)

主治:肩臂挛痛或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症,瘾疹。

临床应用:配阳溪治疗瘾疹;配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

(5)迎香(手足阳明之会)

主治:鼻塞不通,鼻衄,口眼斜,面痒,胆道蛔虫。

临床应用:配合谷、列缺治疗鼻病;配阳陵泉、丘墟治疗胆道蛔虫;配四白、地仓、阳白治疗面神经麻痹。

足阳明胃经穴

(1)四白

主治:目疾,口眼斜,面三叉神经痛、肌痉挛,头痛,眩晕。

临床应用:透刺迎香治疗胆道蛔虫。

(2)地仓(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主治:唇缓不收,口眼斜,齿痛,流涎、流泪。

临床应用:配承浆、颊车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下关(足阳明、少阳之会)

主治:面痛,齿痛,耳鸣,耳聋,牙关紧闭,口眼斜,下颌疼痛。

临床应用:配颊车、合谷、内庭等治疗牙痛;配翳风治疗耳鸣等。

(4)头维(足少阳、阳明之会)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

临床应用:配天柱、攒竹治疗眩晕。

(5)天枢(大肠募穴)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月经不调,热病。

临床应用:配上巨虚、中脘、足三里治疗慢性肠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配足三里、合谷治疗荨麻疹。

(6)犊鼻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

临床应用:配膝关、梁丘、阳陵泉治疗膝关节炎。

(7)足三里(合穴)

主治:胃痛,呕吐,噫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乳痈,下肢痹痛,脚气,水肿,癫狂,虚劳羸瘦。本穴为保健要穴。

临床应用:配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治疗足痿失履不收;配脾俞、三阴交、太冲治疗闭经;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治疗头晕目眩。

(8)条口

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痹痛,脘腹疼痛。

临床应用:透刺承山治疗肩周炎。

(9)丰隆(络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咳嗽多痰等痰饮病证,下肢痿痹,腹胀,便秘。

临床应用:配支沟治疗便秘;配百会、阴陵泉治疗眩晕头痛;配天突、廉泉治疗梅核气。

(10)内庭(荥穴)

主治:齿痛,口臭,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

临床应用:配合谷治疗牙龈肿痛。

足太阴脾经穴

(1)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智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临床应用:配天枢、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配中脘、内关治疗呃逆;配申脉、丘墟、解溪治疗足内翻、足下垂;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治疗癃闭。

(2)三阴交(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疝气,下肢痿痹,脚气,失眠。

临床应用:配阴陵泉、天枢治疗痢疾;配神门、心俞治疗心悸、失眠;配合谷、足三里治疗产后乳少;配解溪、太冲、合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地机(郄穴)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临床应用:配血海、三阴交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配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

(4)阴陵泉(合穴)

主治:腹胀,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膝痛。

临床应用:配三阴交治疗腹痛;配水分治疗水肿。

(5)血海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湿疹,瘾疹,丹毒。

临床应用:配带脉治疗月经不调;配合谷、曲池、三阴交治疗荨麻疹。

足少阴心经穴

(1)通里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临床应用:配太阳、风池治疗头痛、目眩、眼花;配腕骨治疗狂证、精神分裂症。

(2)神门(原穴,输穴)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掌中热。

临床应用:配支正、心俞治疗心神失养,健忘失眠;配大椎、丰隆治疗癫狂、痫证。

手太阳小肠经穴

(1)少泽(井穴)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临床应用:配膻中、合谷、三阴交治疗乳少;配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治疗闭证昏迷。

(2)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耳聋,目赤,肘臂及手指挛痛,疟疾,癫狂痫证。

临床应用:配天柱治疗颈项强痛,落枕;配翳风、听宫治疗耳鸣、耳聋。

(3)天宗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症;气喘。

临床应用:配少泽、乳根治疗急性乳腺炎。

(4)听宫(手、足少阳与手太阳之会)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

临床应用:配翳风、外关治疗耳聋、耳鸣;配颊车、合谷治疗牙龈炎、齿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1)睛明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悸、怔忡。

临床应用:配攒竹、合谷、太阳治疗急性结膜炎、近视、斜视等目疾。

(2)攒竹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眼睑动、眼睑下垂、口眼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呃逆。

临床应用:配阳白、太阳、丝竹空治疗上眼睑下垂、眼睑动;透刺鱼腰治疗眉棱骨痛。

(3)风门(督脉、足太阳之会穴)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临床应用:配肩井、支沟治疗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配合谷、外关治疗发热,咳嗽。

(4)肺俞(背俞穴)

主治:咳嗽,气短,咯血,骨蒸潮热,盗汗。

临床应用:配中府治疗咳嗽;配膏肓、三阴交治疗骨蒸,潮热,盗汗。

(5)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临床应用:配颊车、合谷、内庭等治疗牙痛;配翳风治疗耳鸣等。

(6)胃俞(背俞穴)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肠鸣。

临床应用:配上巨虚、三阴交治疗泄泻,痢疾;配中脘治疗胃痛,呕吐。

(7)肾俞(背俞穴)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遗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耳鸣,耳聋。

临床应用:配殷门、委中治疗腰膝酸软;配京门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8)委中(合穴)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腹痛,急性吐泻,遗尿,小便不利,丹毒。

临床应用:配肾俞、腰阳关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配曲池、风市治疗湿疹,疔疮。

(9)秩边

主治:腰骶痛,下肢麻痹,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临床应用:配支沟、承山治疗大小便不利;配阳陵泉、委中治疗下肢痿痹。

(10)承山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

临床应用:配环跳、阳陵泉治疗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配大肠俞、秩边治疗便秘。

(11)昆仑(经穴)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

临床应用:配风池、后溪治疗头痛、惊厥;配风市、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

(12)至阴(井穴)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滞产。

临床应用:配三阴交治疗胞衣不下,难产;配风池、攒竹治疗头痛连及目痛、眉棱骨痛。

足少阴肾经穴

(1)涌泉(井穴)

主治:头痛,头晕,咽喉痛,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

临床应用:配百会、人中治疗昏厥,癫痫,休克;配四神聪、神门治疗头晕、失眠、癔病。

(2)太溪(输穴,原穴)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临床应用:配复溜、肾俞治疗肾虚不足、虚火上炎之咽炎,齿痛;配关元、气海、中极治疗遗尿、癃闭、水肿;配飞扬治疗头痛目眩。

(3)照海(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主治: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小便频数,癃闭。

临床应用:配支沟治疗便秘;配列缺治疗慢性咽炎;配申脉治疗复视。

(4)复溜

主治: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配太溪、肾俞治疗近视、青光眼;配阴郄、合谷治疗盗汗、自汗;配太溪、太冲治疗眩晕、高血压;配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手厥阴心包经穴

(1)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失眠,癫证,眩晕,热病。

临床应用:配灵道、心俞治疗胸痹;配水沟、足三里治疗休克;配公孙治疗胃痛。

(2)大陵(输穴,原穴)

主治:心痛、心悸、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臂、手挛痛。

临床应用:配丰隆、太冲治疗癫证、狂证;配通里、内庭治疗舌疮;配神门治疗心悸。

手少阳三焦经穴

(1)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主治: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临床应用:配大椎、曲池治疗感冒发热;配手三里、肩髃、合谷治疗上肢瘫痪。

(2)支沟(经穴)

主治:暴喑,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便秘,热病。

临床应用:配照海治疗便秘;配日月、阳陵泉治疗肋间神经痛。

(3)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临床应用:配耳门、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配颊车、地仓、太阳治疗面神经麻痹。

(4)角孙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齿痛,颊肿,项强,头痛。

临床应用:配听宫、翳风治疗耳部肿痛;配颊车、下关、合谷治疗牙痛。

足少阳胆经穴

(1)听会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口眼斜。

临床应用:配翳风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疾;配下关、合谷治疗颞下颌关节炎。

(2)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疟疾,热病,感冒,癫痫。

临床应用:配太阳、太冲、合谷治疗头痛、眩晕;配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配关冲、液门、商阳治疗热病汗出不止。

(3)环跳(足少阳、太阳之会)

主治:腰腿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

(4)风市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遍身瘙痒。

临床应用: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痹证;配阿是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5)阳陵泉(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胁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临床应用:配胆俞、日月治疗胆囊炎;配环跳、昆仑治疗腰腿痛。

(6)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主治:半身不遂,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疾。

临床应用:配后溪治疗落枕。

(7)丘墟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足内翻,足下垂。

临床应用:配太冲、风池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配听宫、翳风治疗实证之耳鸣、耳聋;配外关治疗急性腮腺炎。

足厥阴肝经穴

(1)行间(荥穴)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阴中痛,疝气;遗精、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胸胁满痛。

临床应用:配太阳、太冲、合谷治疗头痛、眩晕;配关冲、液门、商阳治疗热病汗出不止。

(2)太冲(俞穴,原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苦,胁痛,疝气,崩漏,月经不调,遗尿,小儿惊风,癫痫,呕逆,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配合谷称四关,治疗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3)期门(肝之募穴)

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

临床应用:配间使、阿是穴治疗胁痛;配太冲、内关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呃逆;配乳根、膻中治疗急性乳腺炎。

任脉穴

(1)中极(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阳痿,遗精,疝气,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挺,不孕。

临床应用:配肾俞、气海、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配蠡沟、漏谷、承扶、至阴治疗小便不利、失禁。

(2)关元(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羸瘦,小便频数,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配三阴交治疗遗尿;配水道、三阴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3)气海(肓之原穴)

主治:绕脐腹痛,水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器虚惫,形体羸瘦,虚脱,乏力。

临床应用:配丹田、委中治疗虚证;配石门治疗崩中漏下。

(4)神阙

主治:虚脱,腹痛,脱肛,泄泻,水肿。

临床应用:配公孙治疗腹虚胀如鼓;配水分、三间治疗肠鸣泄泻。

(5)中脘(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泄利。

临床应用:配天枢治疗霍乱、吐泻;配气海治疗便血、呕血、脘腹胀痛;配足三里治疗胃痛泄泻、黄疸、四肢无力。

(6)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临床应用:配丰隆、列缺、天突治疗咳嗽、哮喘;配少泽、乳根治疗产后乳少、乳腺增生。

督脉穴

(1)腰阳关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临床应用:配肾俞、次髎、委中治疗寒湿性腰痛、腿痛;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痿软无力。

(2)命门

主治:腰脊冷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小腹冷痛,腹泻。

临床应用:配肾俞治疗肾虚腰痛、小便频;配长强、三阴交治疗遗尿症。

(3)大椎(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癫痫。

临床应用:配列缺治疗风寒感冒;配间使、后溪、复溜治疗疟疾。

(4)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语,癫狂,脱肛,阴挺,泄泻,健忘,不寐。

临床应用:配脑空、天柱治疗头风;配人中、十宣、足三里治疗晕厥;配足三里、长强、承山治疗脱肛。

(5)神庭(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癫狂痫,失眠,惊悸。

临床应用: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治疗雀目,目翳;配攒竹、迎香、风门、至阴、通谷治疗鼻渊。

(6)水沟(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斜,腰脊强痛。

临床应用:配中脘、气海、曲池、合谷、中冲、足三里、内庭治疗中暑;配合谷、阳陵泉治疗惊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