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杨清喜/人生“大翻转”——评周大新长篇小说《安魂》

 河南文学杂志 2023-04-20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评周大新长篇小说《安魂》

杨清喜


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3年第一期电子版

周大新(1952—),当代作家,笔名普度,男,1952年生,汉族,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军区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少将军衔。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南丁文学奖等。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2019年9月23日,周大新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1月,周大新在推出第13部长篇《洛城花落》后,宣布长篇小说封笔。


“ 向死而生”的人生,正常而一般的规律是生老病死。我以为,人生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的情景都基本一样,而人死的状况却是千差万别、各形各色。意外死去的一类情形,是世事无常、生命脆弱、生命无常,乃至宿命产生的渊薮,是其“命运难以把控”的有力诠释。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是人生最大、最佳的受惠者。

长篇小说《安魂》中的周宁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另一个就是这部作品的作者周大新。周大新是周宁的父亲。按照人生的正常进程,年长者应先“走”,年幼者应后“走”。可是在这个家庭,在人走向终极这一端上,却是来了个长幼“大翻转”的情形。对于作家周大新来说,年仅二十九岁的儿子周宁,因患脑癌先他而去。这种现象,在民间称作“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也算作人生的“逆袭”现象。以我看,周大新是想通过这部文学作品,除慰藉安妥儿子周宁的灵魂之外,还有以生启生,以死观生,生死互鉴,有益人生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这部作品,这部读起来沉甸甸的“泣血”之作,由感情维度上讲,尤其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说周宁的生世部分,作品采用父子二人对话的方式,极其真实,极其真诚地陈述出父子,尤其是儿子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中间,又尤其突出周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至到研究生,甚至到解放军总后上班初始的情况变化和根根由由。让人动情,让人生怜,让人扼腕。


作者周大新,以忏悔的笔调和语意,检点自己在儿子由学习阶段到工作伊始的心态趋向,也就是情感和理智的释放历程。望子成龙的期盼和希望,在作者身上更为明显的彰显。因为周大新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来者居上,儿子胜老子,这是一般世人的心理,也是作家周大新的心理。所以,就出现了作品中所描写的家长“塑造”的成分频频出现。有的“塑造”成分可以理解,合情合理,能够接受。有的“塑造”成分,就有违常情常理,显得家长的过分干预,甚至过后看上去有些“家长制”的元素蕴含在内。如周宁的小学阶段,体育运动学校到学校挑选跳远运动员苗子,由于周宁腿长、身材好而被体育老师看好选中。只因周大新不喜欢体育,就被阻止。再有初中的叛逆期,孩子请几位同学的客,到学校附近的游戏厅打游戏,作者周大新找到这个地方,就用自行车带着周宁来到南阳白河滩,将其放在漆黑的暮色里,声称以“不要他了”,来吓唬周宁。还有高中时段,周宁喜欢历史,而周大新却期望将来能当个科学家。更为让人费解的是,当周宁考到解放军西安信息学院后,处了一个女同学朋友,周大新去西安“把关”,由于这个出身农村具有“中等姿色”同学,不太合大人的审美标准,而将其“拆散”,全然不顾周宁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这使我想起了著名历史作家姚雪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给河大中文系讲《李自成》创作体会时,谈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吴虞,自己宣扬提倡恋爱自由,等到自己女儿恋爱时,却竭力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由此姚雪垠得到启示并说道,社会之所以复杂,就在于社会中的人,自己说的话,只是说给别人听,轮到自己的头上,却又不作数了。但这种现象有个前提,那就是为了家庭的兴盛和阔大,也是爱子深笃的情感体现。

姚雪垠家籍邓州,周大新也是邓州人,姚雪垠说的这种社会现象,在周大新所处的几乎百年的时隔,其思想路径还是这般地相似乃尔。这般种种“塑造”的过程,连作者也怀疑自己的这种行为,因此,在作品中屡屡追问,是否就是导致这种疾患的诱因和推手。社会上的家长,尤其是高等知识分子的家庭,政治色彩、社会色彩的浓郁,远远大于自然性色彩。这样才导致周大新在《安魂》的后半部,反躬自省,周宁来到天国后作者的类似又有别于人间的田园牧歌和世外桃源式的描写,就不难理解了。


长篇小说《安魂》的后半部分,着重描写周宁死后来到天国的事情。叙述手法仍然是周大新和周宁父子二人的对话,如同前半部分,角色没变,场域变了。一个是人间,一个是天国。周宁由人间来到天国,而周大新还在人间。这后半部分主要描写周宁在天国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轨迹。也描写了天国环境和氛围。不乏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平等相处,各乐其乐的神仙意境。来到这里的照人间说法“过世的人”,在有号称“天使”的引导下,先要经过一道“甄域”,接下来是“惩域”、“洗域”、然后是天国“仿域”、天国“享域”,最后才是天国的“圣域”。尤其是作家通过周宁和天使粼粼的“四批采访”对象,被采访者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东方的,有西方的。有古代的,有现世的。第一批采访对象是达尔文、拉雷和李昌达。第二批采访对象是魏源、李叔同和爱因斯坦。第三批采访对象是袁世凯、苏格拉底和薛涛。第四批采访对象是李南行、诺拉和莫扎特。


通过这些对象的采访,让这些对象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让他们说一说,在人间活过一回的感受。通过这些人物各自活世体验,仍是向在世的人类传递一个基本、基础的信息,即真、善、美的问题,或者说更多的真、善、美问题。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围绕这样的真、善、美进行。人类属他律的公检法司,包括这个法律之前的教育自省的自律,都在彰显这个层面、这种维度。只不过,周宁去的天国,比人世更平等,更洁净,更圣明,更宜人,更宜居,更宜业。周大新用文学作品,通过与儿子周宁的对话,一方面在检点和忏悔自己,另一方面调动相关知识储量与道德情操,为人类肉体消逝后,如果在人类生世间,一般没有大罪恶,找到了一个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不用害怕死亡、可以安妥灵魂的天国去处。照作家周大新的设想描写,这后半部分看着写的是天国,实际的寓意还在于教化、规劝生着的人们如何思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这个天国世界,来到这里的灵魂,在生时所遭遇的种种不平,到天国里都一切看平、是平、放平。乐其所乐,乐其所做。真的是一个极乐世界。

人间和天国联系起来看,实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既有生,就有死。有无到有,再有有到无,走了一个圆。至于天国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而长篇小说《安魂》里的天国,是作家根据历史以来的民间,尤其是作家身历的这个民间的惯常说法进行阐释,并根据世间的神学理论和理念,进行理想化的描摹,以使父母深爱着的儿子周宁去到天国,有一个理想化的安妥,也使众生得到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领,使人们不那么惧怕最终的归宿而坦然面对。


若从小说的写作手法上讲,周宁生的部分是写实,死的部分即天国部分是写虚。然而,写虚的过程中,又有写实,如周宁采访的四批人物的生平和生前为人类所做的事绩。但总体上来说,前半部分属写实,后半部分属描虚。就在这实实虚虚、虚中有实的描写中,作家周大新既安妥好了儿子周宁的灵魂所依,又使对生死有了一个全新认识的父母显得尤为坦然和从容,向生而死,视死如生,视死如归了。所以,作家在《安魂》的最后写周宁道:“天国之神,我就要见到你了,但愿你能允许我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并给我答案:我的父母他们何时能来天国和我团聚?”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不同于作者以往的写作路径的书,而又是一本警世之作,是一本醒世之作,是一本非同凡响之作。这部小说,重要的思想蕴含,起码对教育学,社会学,政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医学,哲学等学科,有一定的启示、启发、启迪作用。在书的勒封上,书写着“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失去儿女的父母”。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泣血之作。一部以莫大的勇气直面人生死亡的人生大书。一支重燃人们心头希望之火的安魂圣曲。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中日联合摄制。失独者的精神自救,遍布哀伤却也抚慰人心。如若不信,你去读读看看!

(文中图片为同名电影剧照)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杨清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副会长,焦作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焦作市优秀社科专家,焦作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员。《焦作文学》《焦作社科》编委。散文集《杨宇散文》《太行独思》,分别获焦作市2003年和2005年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张丙生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