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述而 陈司败是真正的败类

 如水138 2023-04-21 发布于河南
论语 · 述而篇

30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图片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原创音频

我们刚才问大家,谁从这句话里面学到道理,学明白什么了没有?大家大部分人说没学到什么,这个很正常。

但实际上这句话和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搬弄是非的一个事儿,就是说别人八卦的一个事儿,就是专门去诬陷别人的一个事儿。因为它里面的这个含义不是很深刻,所以我们就把它快速地解释一下。

陈司败问孔子说:昭公知道礼吗?昭公这个人知道礼数吗?孔子说:知礼,知道礼的。注意啊,“揖巫马期而进之”,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陈司败,他先开始问了孔子一个问题:“昭公知礼乎?孔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就回答了:“知礼”。大体如此嘛!但是陈司败背后还有活儿,暗地里有活儿。

我们看他暗地里干了什么活儿?他给巫马期作揖。巫马期是什么人呢?是孔子的弟子。就好像比方说你们,我虽然不才,大家叫我一声老师,就好像名义上你们就是我的学生一样的情况。

有人问我了,怎么怎么样,跟我有个对话,得了一个答案,然后那个人见到你了,说末学,这个熟悉吧,曾经有人讲末学如何如何,到了这儿,给你,你就是巫马期,作了一个揖,很懂礼貌哦,他问别人知不知礼,他自己是很知礼的,所以这个“揖在这儿用的也很神。

然后“而进之”,我们有个词叫什么呢?叫做“进谗言”。他跟巫马期说什么呢?说的是轻描淡写的话,说:我听说呀,君子不党,君子难道也党吗?他说:我听说君子从来不结党,难道君子也会结党吗?结党就是结党营私的意思。

“君取于吴”,这个君指的是谁呢?指的昭公,我们以前说的是领导,你的上级或者你的老师等等。在这个地方就非常明确的指昭公。他从吴国娶了一个女子,这个就称为吴孟子。

为什么叫吴孟子呢?这个是因为在礼数当中同姓不能结婚。同姓不能结婚,大家想必知道原因。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数比较少,所以如果是同姓的话,极有可能很近的近亲就碰到一起了,基因会发生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近亲繁殖。出现很多的基因当中存在的病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近亲通婚之后产下低能儿的几率极高,当时的人数又特别少,所以这是我们不好理解的地方。

现在都是同姓,那可能都隔了多少辈子了,甚至于像在有的朝代里,少数民族建立一个国家,叫做汉,然后把自己改姓刘了。所以这样的话一直走下来,虽然是同姓但可能不是一家人,基因上没存在那么大的风险。

有的甚至是姓一个别的姓,他的主人一高兴就赐个姓,李世民就赐过很多姓,他就改姓李了。这个在现代不好理解。

但在古代的话,尤其你们都是贵族,贵族本来就是分封到各个地方嘛,虽然是分封到了各个地方,但他们的基因还是很近,所以他们就有这个规定,同姓不要结婚。

如果他当时娶了吴国同姓的女子应该称孟姬,但他自欺欺人一样称之为吴孟子,就是这么一个事。这个事和我们比较久远,与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不好理解。

但是这个事情我们就会明白,它是一个很细小的事情。相对于那个说昭公知礼的这个事,昭公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可以判定他是知礼还是不知礼。他把这件小事拿出来,后面得出一个结论: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如果连昭公这样的君上都算知礼,那谁不知礼?

这个话反过来就是在前面的陈司败问孔子,说“昭公知礼乎?这个坑就是挖给孔子的,挖了坑孔子掉进去,孔子自己可能还不知道呢!人家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反正你问我嘛,我直接回答你,我觉得是知礼的,就告诉你知礼。

他自己还在坑里呢,巫马期已经被陈司败说了一通了,而且以一种非常礼貌的方式——作揖啊,说的时候不仅振振有词,字正腔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有实有据啊,这就了不得了。

一个人如果进谗言的时候,说的证据是经不起推敲的,稍微有点智慧的人是能够辨别出来的嘛。但有时候比较糟糕,听的人也没什么智慧,傻得很,人家说的不对,他也推敲不明白。孔子的弟子还比较聪明一些嘛,但是你也经不住铁一样的事实放在这里啊!

如果用陈司败的这个话说,我听说君子不会结党,那难道君子也会结党吗?昭公娶于吴国,本来是同姓,可是他却要称之为吴孟子,本来是孟姬,这说得多么振振有词,铁一样的实事,当然人家不会像我这样讲,人家肯定会彬彬有礼地来讲这个事情。

巫马期回头把这个事情跟他的老师说了。这还挺好的,这个同学真的挺好的,他有啥事还跟他老师说,他不会像有的同学,别的人在他面前进了谗言他不跟他老师说,然后还对他老师有很大意见,这个糟糕了,没机会,你知道吗?谁没机会?孔子没机会。

孔子还在坑里乐呵呢!他答完了陈司败问的问题,说知礼,然后他不明所以,结果人家其实是在后面挖完坑后,背后有事情要干。

我们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说:我也算一个幸运的人,如果我有过错,人们是一定会知道的。

孔子怕不怕犯这个错?大家认为孔子怕不怕犯错?他说我是很幸运的人。孔子是连死都不怕的人,犯错误当然不怕了,错了就改嘛,他甚至认为这是他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可是我们知道,如果当时的场景我们能重现的话,他应该是哂然笑之的,这件事情有些无奈。一个人——陈司败是个斯文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从他所说的话来看,从他所做的事来看,找不出毛病。

但是我们透过这件事情你都会明白,这个人有问题,人品有问题。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不好讲,讲不清楚,你听他所说的话都对,所做的事很难找出毛病。

但是你问孔子,如果说是因为吴孟子这个事,你就应该问他,这个昭公他“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这个算知礼吗?孔子难道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吗?还会告诉你说知礼吗?你为什么在问他一个问题的时候,只问一个很粗略的大概的“昭公知礼乎”?这个只能问陈司败自己了,他是咋想的?

他问完这个跟谁讲不行,非要找孔子的弟子去说,还这么彬彬有礼地跟巫马期说,说的是什么内容呢?既不讲昭公在其他事情上是否知礼,也不讲孔子在其他事情上的判断,只拿这一件事情来讲。

那么他所说的这个,对孔子所批评的“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我们以前学过说:“君子群而不党”,不会结党营私的。

我们就知道了,高推圣举是他们常做的一件事、常用的一个手段,把这个人推向完美,不允许你犯错的,你什么错都不能犯,你说过的一句话,只要这一句话有了问题,这就是你的漏洞了。
虽然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但是我们看,你现在到哪儿去找孔子去,是不是?!陈司败一大堆。陈司败为什么一大堆?因为连巫马期这样的人都不多,巫马期最起码知道说“巫马期以告”,告诉孔子,说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孔子还有机会讲一讲。

所以我们来看陈司败这个人,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啊,如果我们是比较幸运的话,那是“苟有过,人必知之”。如果我们不幸的话,身边都是陈司败。

好,这一句,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 ‖ 仇雯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李国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