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李硕的一封信:我读《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竹山一枝秀pfxh 2023-04-21 发布于江西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这本书我是大致浏览过的,其中的切入点或者所要讨论的论题即“人祭”,以此为线索来探寻殷周华夏的草灰蛇线。

要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如果单单来看出土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简单来说,出土的资料是事实,对于事实却并非只有一种看法或者说解释。

而具体到所谓的“人祭”,除了出土的资料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古人对于“生死”的观念,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会走偏。

大致观来,你对于“生死”的观念理解是很现代的,并且认为古人或者殷周之际的先民亦有此“生死”的观念;由于这个点位出现偏差,你的很多论证就会站不住脚。

“生死”的观念亦有流变。

我们简单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下明朝这个既不是特别远也不是特别近先民的生死观。

拿最近看的比较多的一本书《封神演义》来说。

大家注意看,其中肉身成圣的只有七人,分别是李靖、哪吒、金吒、木吒、雷震子、杨戬和韦护。而其中哪吒相对特殊一点,他是莲藕莲花身,已经并非完全意义的肉身。

在小说《西游记》里面,大家注意,西天取经最后一步,取经五人组来到灵山脚下的凌云渡,小说里面,三藏大师的肉身就是在这里陨落的。

虽然是小说,却保留着古人对于“生死”的观念。

我们再来看下春秋战国时人对于生死的观念。

在论语里面,编者只选取了两个人来讨论生死的论题,分别是孔门长老孔子以及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子夏。

图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也是关于生死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在古人看来,还有比死生更为重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从这个点位切入,就会发现孟子的"舍生取义",也会发现"殉情"和"殉葬",也会发现所谓"死谏"。

我把这种生死观称之为天命主义的生死观,以区别于消费主义的生死观。消费主义对于历史,文化乃至艺术的重构,我还在观察之中,并且以之作为一个样本。

如果再深入到祭祀层面,你的讨论也是不足的。

简单说两点,大家比较好理解的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祀代表的是一种家国意志,形而上而言,其有一套伦理、规范、制度以及仪式。

形而下而言,则涉及殡葬,这里面学问也是非常深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研究,但是看你讨论不多,也觉得非常遗憾。

这里我建议看下杨宽先生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当然,还是希望你能有所好转,有机会切磋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